《独宠清宫:熹贵妃安》第436章


众人散罢,淑嘉就欲往回走。刚要转身,后头阿敏就跟了上来。
“多谢公主殿下帮我解围。”阿敏服了服身,对淑嘉是从真心里感谢的。
淑嘉笑着扶起阿敏,便道:“你是个性子好的。但我希望你明白,不是每一次你都能这样好运,有人帮你的。”
“想要以后都不被人欺负,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知道吗?”
淑嘉拍着阿敏的手背说着,说完以后又恢复了招牌式的笑容,回到了方才和兰心说话的地方。
阿敏紧紧地抿着嘴唇,回味起了淑嘉的那句话,心里有些复杂,看向额娘就道:“可是额娘,我不喜欢吟诗作画呢。”
吴扎库氏心疼地看着女儿,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淑嘉自己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因为出身不高样貌然而出众的关系,淑嘉自小受到排挤。她的父兄对她不算疼爱,不能保护她。
所以,淑嘉只能让自己变得“更有用”起来。只有这样,她才能有一些自己的话语权,能够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淑嘉学习汉字,学习满清的习俗和礼仪。那个过程的艰难,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也是因此,淑嘉自小明白。为人,不能只光看别人光鲜的表面,殊不知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的汗水。
这日,弘昼来得很晚。弘昼到时,宴会已经要开始了。他急急忙忙地回到裕妃身边的位置上,漫不经心地就看着下头的那些歌舞。
歌舞次次都差不多,弘昼也就兴致缺缺。
“弘昼。”裕妃偏过头,对弘昼道:“宴会之前,额娘让贵妃邀请了都统家的女眷,也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姑娘,是哪一个啊?”
裕妃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呢,就想要知道那个有可能成为自己儿媳妇的人到底是谁。
但弘昼来得这么晚,无奈裕妃也就到了现在才问起这件事来。
弘昼听了裕妃这话,当即精神一振,忙就抬头看了看四周。
阿敏在哪儿呢?
弘昼东瞅瞅西看看的,终于就在一角瞧见了阿敏。
她怎么了?怎么看上去有心事呢?
弘昼注意到,阿敏这时候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盘子,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情。往日的灵动与今日的几分忧愁形成对比,让弘昼心里不由自主地就升起几分涟漪来。
裕妃正在等弘昼回答,却见弘昼看着一个方向回不过神来。当即也投了一个目光过去,看见了那个阿敏。
“是那个穿石榴色旗装的姑娘吗?”裕妃问道:“额娘怎么瞧着,她好像有点不开心呢?”
而且,似乎是有点眼熟。
好像,方才身处混乱中心的姑娘,就是她?
第五百七十一章 弘历番外(三十)
弘昼直到听见裕妃开口,才算是回过神来。
“是她。”弘昼道:“只是不知为何,她今日好像有心事。”
方才发生的一切,裕妃早已看在眼里。对那个小姑娘,也有了自己的印象,当下不过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
弘昼既是喜欢,那便自己去感受一番就是了。
宴会还未结束,弘昼已然按捺不住心情,他瞧见敏儿一个人出了永寿宫正殿,便也寻了由头溜了出去。
眼下已然入秋,秋日里的永寿宫,多了几分萧条的意味。地面上铺满了银杏树叶,才真的有了几分叶落知秋的意味来。
这个地方,敏儿来了许多次了。只是今次多了些不愉快,她也没心思多逛,就随意找了一处石凳坐下。
微风拂过,几片银杏树叶落在了眼前,将敏儿的思绪也带到了别处去。
“喂,你怎么跑出来了啊。”弘昼凑到敏儿身边,笑嘻嘻地说道:“里头那么热闹,你不喜欢吗?”
敏儿给惊了一跳,原本正在想事情呢,不料弘昼竟是就这样冷不丁地跑了出来。
“你干嘛呀。”敏儿没好气道:“你不也跑出来了吗?”
弘昼嘿嘿笑道,心说:我这是瞧见你出来了,才跟着出来的啊。
“里头有点闷,出来透透气。”弘昼道:“没想到咱们还算是有缘分,在这儿也能碰上。”
敏儿白了弘昼一眼,说道:“也算不得有缘分。本来我和额娘甚少参加这些宴会的,今次得了帖子,那怎么也是要来的。”
“噢。”弘昼坐到了敏儿对面,看着敏儿仍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问道:“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地方吗?”
敏儿愣了愣神,想起方才的事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看向弘历道:“你觉得,作为一个女子,都必须要精通琴棋书画吗?”
弘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自然不用。琴棋书画不过是日常生活的调剂品,不会也是没什么的。”
就好像她额娘,也不会这些啊。可是裕妃的生活,却过得比旁人更加有意思。
敏儿精神一振,说道:“那你觉得,作为女儿家,当是什么样的呢?”
“嗯…”弘昼想了想,看着敏儿就道:“乐观开朗,心地善良,有爱心。”
在弘昼的心目中,敏儿便是这样的女子。
但敏儿对弘昼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只是说道:“你这个回答太笼统了,一点借鉴意义都没有。”
弘昼嘿嘿笑着,没再说话。
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他说的就是她呢?
而后的一段日子里,西南地区的战事掀起。宫里多了几分肃穆的意味,几个阿哥们也都纷纷帮着四爷处理相关的政务。
来年开春以后,四爷即将御驾亲征的消息传了出来,阖宫上下为之震动。
朝臣们纷纷劝阻四爷,但只有懂得四爷的人才知道,这是他深思熟虑以后做下的决定,旁人轻易无法更改。
弘历作为未来的储君,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被四爷封为了太子。
兰心晋位为皇贵妃,位同副后。
太子府上,弘历接到册封太子的旨意之时,距离四爷出征已经没剩下多少的时日。
弘历手持圣旨,只觉得这份圣旨实在是沉甸甸的。
书房之内,弘历面对着书架上的那些书籍,回忆起了自己幼时的一幕幕。
“皇爷爷。”弘历喃喃道:“当初您身上的担子,也有了一部分到了孙儿身上了。”
“也只有到了这一刻,孙儿才开始渐渐明白,这天下苍生的担子,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扛得起来的。”
屋外,富察清宛做了宵夜进来,看着立在那儿的弘历,心里难免多了几分怜惜起来。
“再过几日皇阿玛就要出征了。”富察清宛道:“四郎作为监国的太子,更应该在这个时候保重身体。”
“天下苍生、黎明百姓还需要你。”
弘历回过神来,走到富察清宛的身边,拉过富察清宛的手就道:“我知道。”
富察清宛颔首,她知道,仅仅是这三个字里面,就包含了他肩上所有的责任。
雍正十四年,当四爷出征后一个月,富察清宛再度被查出怀有身孕的时候,太子府上沉寂了许久的气氛,才算是多了几分缓解。
弘历喜出望外,得到消息的当日就赶回了府上,想要看看富察清宛。
彼时正值午后,富察清宛午睡起来以后,就坐到了屋外的秋千上晒太阳。舒适惬意,却见到了一个神色匆匆从外归来的弘历。
“听小喜子禀报说,你有孕了。”弘历气喘吁吁地来到富察清宛的身边,对富察清宛就道:“怎么有了身孕,还坐在秋千上呢?待会儿摔了可如何是好?”
富察清宛笑道:“这秋千已经给固定上了,和躺椅差不多。我不过就是晒个太阳,四郎怎么也一惊一乍的?”
弘历闻言楞了一下,检查了那秋千,发现确实是被固定住了以后,一颗悬吊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你也是的,害我担心。”弘历一下子笑了,忙嘘寒问暖,就担心富察清宛有什么地方不舒服。
不过好在富察清宛这一胎调理的时间也不算短,怀孕时机得益,孩子倒是在肚子里生长得极好。一个多月的身孕,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太子府里的消息传遍了紫禁城,也传到了正在前线打仗的四爷耳朵里头。
四爷龙颜大悦,将家书放在加急信件里头,一道送回了京城。
往往这种时候,家书的珍贵程度便就体现了出来。四爷耳提面命让弘历好好照顾富察清宛,表明了他是十分看重这个孙子的。
弘历自然不敢怠慢,忙请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