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天降:倾城女子强国梦》第257章


幸好,她的表现依旧另朕满意。低调、深居简出、不张扬。
当然了,和老十三夜游湖、山顶上对月独处的一段佳话,依旧轰动帝都。
习惯将她作为风向标的朝臣们,顺势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十三身上。
当然了,这一切,朕都知道,甚至说,这一切原本出自朕手。
天青义的所作所为日渐让朕心寒,百年后谁来继承大统是朕每时每刻都要思考的问题。比起老四,朕更欣赏老十三,朕正是在给十三机会。
洛冰鸾远在碧波府,为海军初建中的琐事操心;朕身处帝都,也在为海军所涉及的人选烦心。太子怎么就那么不成事呢!为了蝇头小利,私相授受,唆使下人欺上瞒下,打压异己,私心的将一些心腹草包安插进海军,简直就是视国家如儿戏!
朕心痛,即使在地方上的她更辛苦,丫头的来信贴心的不提这些,每每还写些笑话,让被政事烦扰的自己,能够莞尔一笑。
朝堂上,众臣对丫头的猜疑、诽谤日盛,朕对丫头却越来越倚重,越来越信任。其实,信任很简单,就是将心比心,以好换好,如此而已。
曾经有位高僧给朕算过命,说朕的至阳至刚的命,克母、克父、克妻、克子。
朕让他给丫头算过,那位高僧望着鸾儿丫头的的生辰八字一脸的不可置信,就说了两个字:“天命!”
这让朕心惊,那高僧却说“天机不可泄露”死活不愿意多解释,最后被逼的不行,才松口说了一句,“逆天转世,永无轮回”。
与此同时,这丫头在随上海基地舰队首航时,遇袭。
同时送来的消息,丫头和一来历不明的男子结伴同游、相谈甚欢、引为知己。
两个消息,在帝都炸开了锅。
原本就反对开海禁、建海军的守旧大臣,跳将出来,旧话重提;
一众皇子们的心思都放在那丫头的安全与那个男子身上。
朕一个头两个大,派人去寻那男子,回报的结果更让人吃惊——遍寻不着!
侦知处近千名探子,打听不到一个乞丐的下落?再后来,知道了那名男子实际上是东瀛倭寇的首领,倭寇袭击舰队,
借助鸾儿丫头提供的兵器情报,舰队旗开得胜,胜利返航。胜利的消息传到帝都,大大的打压了守旧大臣们的气焰。
事实胜于雄辩,丫头的话,总是对的。
可就在这个时候,听说丫头病了。
具体的情形不得而知,传回来的消息,只说她不吃不喝、闭门谢客。
毕竟是女子,面对背叛、死亡,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也是可以理解。
朕想给她点时间,让她自己想通。结果,这丫头蹬鼻子上脸!大半个月过去了,还不声不响。本想派老十三过去安慰,可考虑到老九那火爆脾气,只好让老五先去瞧瞧,她究竟犯了什么倔。
难道,一个东瀛男子能比得上朕的儿子们!
闹够了,任性够了,她眼神中的落寞,谁都看在眼里。
原本就因为康亲王的病伤神的自己,对这丫头是又气,又怜。
天青信说的对,她才不过十六岁的年纪。搁在常人家,正是情窦初开、芳华正茂的年岁,除了女红、德行,最多也就是能识字断句。
可她呢,整个比当朝太子还忙,偏偏无论她做什么,总有人诽谤,总有人猜疑,总有人冷嘲热讽。若非她对帝国的一腔热血恒心,换做其他人,就是男儿,也做不到她这样八面玲珑,也坚持不到现在。
就是苦了她,要和自己的那帮不孝子周旋、要处理生意上的事务、要为新政操持筹划……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换来的是什么呢。
她说她累了。
借着康亲王病故,她想休息,朕不想难为她,所幸随她去。朕知道,她终会走出来,以她爱自己的个性,也绝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当然了,她瞒不了朕,却唬的朕的儿子们团团转。
老四的犹豫、老九的执着、十二的踟蹰不前、十三的犹豫不决,她用她的方法,选择了她的另一半。
朕很感动。朕知道,她之所以这样选择,更多的是考虑到家国社稷。
正如这丫头所言,她不能也不愿意毁了老四与老十三之间那份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
老十二太想超脱,难以承担重任;
相比之下,老九和这丫头在某些方面的确惊人的相似,比如说——爱钱!爱赚钱!
她说的小女儿家般,朕心里却明镜儿似的。
朝堂上要安稳,三派势力需要平衡。熟稔历史的她,不希望一些悲剧再度发生。一面尽释前嫌帮着老四,一面选择天青啸,她的理性让朕都不得不钦佩。
她如果是朕的儿子,该有多好?
丫头的好,不止是聪慧、坚毅、知进退、识大体,不止是心系社稷、胸怀国家,而是选择后,倾心以对,不放弃、不妥协。
面对老九家的那位九福晋刁难嫁祸,她忍让再三,无非是不想让天青啸难堪。可就有人往枪口上撞。
这丫头可不是病猫,忍无可忍时,依旧是公事公办,干净利落的耍?br /> 冬狩的路上,南洋那边又起波折。这些都是其次,最让朕忧心的,是天青义。
那段日子,朕观天青义的言行举止,心里愈发觉得对不起老二的母亲,兴许鸾儿丫头说的对,他母亲只是希望天青义能够平安健康的活着。
朕强加给了天青义一切,可到头来,他反倒被这一切所累。
☆、356。第356章 帝王的心(五)
趁着朕放权,天青义不断的往兵部安插亲信、不停的打压异己,对王公大臣动不动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就连朕批阅过的折子,他都敢擅自改动,这些猖獗的行为,不仅是对皇权的僭越,也引起了朕的反感。
心力交瘁之下,病了,最早发现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们,却是鸾儿这丫头。
当鸾儿这丫头为朕的病着急上火的时候,天青义那个逆子却背着朕在和朕的女人偷欢。得知朕微恙,他没有丝毫担忧、没有流露出丝毫关心,甚至幸灾乐祸。心痛啊!可他呢,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以至于窥视朕躬。
一方面是家国社稷,一方面是亡妻情深,朕夹在其中,进退维谷。废掉天青义,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朝局就会再起波折;若不废他,他再这样下去恐诸臣群起而攻之。
朕给了天青义最后一次机会。
西巡路上,父子难得的和睦共处,他一点一点的收敛着,改变着,朕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随着鸾儿丫头声望恩宠的水涨船高,朝堂内外反对她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照丫头的说法,量变最终发展成质变,而起因正是旧制的象征——服饰。
事情渐渐超出朕的控制,诸王大臣们搬出祖宗家法、甚至集结议政王会议要弹劾鸾儿丫头,朕虽然是皇帝,却不能不顾一切一意孤行。
在最艰难的时刻,朕脑海中曾经不经意的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她就这样被诸臣逼死,牺牲她一个,朕可以借机重创守旧派,一众皇子不会再为了她争的头破血流,逐渐削弱的皇权也可以得到稳固。
可真正面对她,望着她那双清澈明净的眼眸,朕竟然会觉得羞愧。难道,自己又要回到老路?囿于愚民统治、为了巩固一家的江山,而放弃鸾儿丫头舍弃轮回才争来的改变历史的机会?
不能,朕不能。这丫头都不怕,朕身为帝王,如何能够惧怕。交流了对局势的判断,这丫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公开听证,让众人来明辨是非。她神情笃定,朕心知她必有准备。
朕猜想,即使多少年过去,凡是亲身经历过正大光明殿那一场辩论的人,都会记得当日鸾儿丫头那雄辩无敌的景象。
面对那帮老顽固的刁难,丫头不温不火,掉足众人胃口后,竟然以程序不合法从根上驳斥了那些老顽固,言语精炼、唇齿犀利,原本让朕都头疼的局势,被她的三言两语瞬间逆转。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那些理学大儒们一个个被丫头逼问的哑口无言。
当朕松了口气,以为一切就这样尘埃落定时。
这丫头却扔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消息,熊仁,这个朕一直倚重、欣赏、甚至回护的老臣,竟然罔顾国法,以极其卑劣的手段嫁祸洛府、残害百姓。
丫头说的对,这些人究竟是为了理学大义,还是理学带给他们的利益本身?
最后关头,为了证明所言非虚,丫头竟然拿出了许久未曾见过的宝盒,在最后关头,眼看着功败垂成,熊仁竟然发疯似的砸了宝盒。
那丫头的失落与悲伤,众人看在眼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