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太子妃》第202章


见康熙生怒; 一旁侍立的梁九功连忙跪下来劝康熙息怒,又劝胤礽:“太子爷,您少说几句吧。您别说这样的话,万岁爷正生气呢。万岁爷的身子不好,您可千万要体谅万岁爷啊!”
梁九功这会儿是真后悔自个儿留在屋里听着父子俩的对话,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康熙挥退左右,他却是贴身伺候的人,康熙偏要留下他,他也没辙呀。
梁九功只能两头劝着,硬着头皮留下来顶雷。
胤礽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今儿既然都说透了,那他自然不会就此停下来的,何况,他还有些该说的话该做的事情还未做呢。
根据他的布置,这该有的效果还没达到呢,又怎能就此戛然而止呢?
因此,对于康熙的盛怒呵斥,胤礽深以为然,还点头道:“皇阿玛说得对,儿臣今日,确实是放肆了。”
“既然话说到这里,儿臣就坦白与皇阿玛直言了,儿臣如今这营生,就没打算停止,既然干了,就打算一直这样干下去,不会因为皇阿玛不喜而停下来。皇阿玛若要处置那些帮儿臣的人,儿臣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儿臣会护着他们的。”
其实,康熙得知消息后就立刻找了胤礽来对质,还没有仔细想过如何处置这件事,可听了胤礽这话,康熙心里头就越发不痛快了。
康熙咬牙道:“你这是要与朕为敌?”
胤礽淡淡一笑:“皇阿玛,儿臣方才说过了,自古以来,皇帝与皇太子,就很难和谐相处。儿臣有了自己想要护着的人,儿臣不想放弃他们,若皇阿玛要处置他们,儿臣也就只能不惜一切违逆皇阿玛的意思了。不过这一次,儿臣不会跪求皇阿玛了,儿臣会用别的办法的。”
看着胤礽那双沉静幽深的黑眸,再听胤礽这话,康熙竟从中品出几分幽幽寒意来。
康熙望着如今已满二十八岁的皇太子胤礽,忽而就觉得,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已经变得十分陌生了。
胤礽,这是要与自己分庭抗礼了。
康熙眼中怒意渐渐散去,眸光锋利起来:“太子这是在威胁朕吗?”
他一字一句问道,“你莫不是想要逼宫?”
胤礽听到这话,忽而笑了起来,他笑得温和无害,眼中却半点笑意也无。
“若是儿臣说想,皇阿玛是否打算下旨废了儿臣这个不听话的皇太子?”
康熙不语。
胤礽笑道:“皇阿玛若是废了儿臣这个皇太子,又打算立谁为皇太子呢?是皇阿玛眼中那个温文有礼能力卓绝的老八么?”
康熙此时开了口:“保成,朕从前从未想过要废了你。”
康熙已经很久没有叫过胤礽的乳名了,如今在这个场合听到这两个字,胤礽唇角溢出点点苦笑。
“皇阿玛,您是明君,可是儿臣觉得,您对儿臣的困难处境,却总是视而不见。儿臣不知道您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那些谋害儿臣的人,他们所求的,难道仅仅只是要了儿臣的性命吗?他们要的,是儿臣身上的太子之位!”
“可您呢?您不严惩,这就是告诉他们,他们有机会谋夺儿臣的太子之位!大阿哥如是,八阿哥也如是!您若是废了儿臣,众阿哥们中的有心人,必然要谋夺这个太子之位的。到了那时,儿臣这个靶子没了,太子之位就是个香饽饽,吸引有心人来抢,您以为,您还能控制得住局面么?”
胤礽静静的看着康熙道,“况且,那些依附于儿臣的人,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皇阿玛废了儿臣这个皇太子呢?儿臣是元后嫡子,距离当初祭告天地宗庙立太子已有二十六年,朝野上下支持儿臣的人,不一定都是儿臣的党羽。皇阿玛很清楚,有些人,就是要维护立嫡之说而已。”
“您要想废了儿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胤礽这话的意思很简单。
他不会坐以待毙,他会用自己的力量抗争到底。
胤礽咄咄逼人的气势,彻底打破了康熙努力维持的平静表面。
康熙忽而将御案上的东西全都扫到地上,随手拿起手边的笔洗就扔到了胤礽脚下:“逆子!你这个逆子!给朕滚!滚出去!”
康熙不想再听胤礽说话,甚至都不想再看见他。
令御前侍卫将胤礽关在屋里软禁起来,不许任何人去看他。
然后,康熙便什么都不说,留下二百护军监视看护胤礽,便急匆匆从德州启程,继续沿着黄河走,继续去做他自己的事情,却对软禁太子,对太子发火一事绝口不提,就好像没发生这些事一样。
于康熙来说,胤礽这次跟他的谈话,对他来说是一记重击,撕开了他同胤礽之间所有的伪装,露出来的,全部都是血淋淋的真相。
这些真相,胤礽是早就想明白了的,又是胤礽亲口说的,因此胤礽完全可以接受。
可是康熙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尽管一直以来他都是这样做的,但这些隐秘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现在被胤礽当面说破,康熙自然有些恼羞成怒,而且还是十分的震惊。
康熙的情绪波动还是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不宜做决定。
秉持着急事缓办的道理,康熙在还没有想好对策,在还没有想到如何处置胤礽及九阿哥之前,康熙便只能将胤礽留在德州关起来,他打算等巡视完南河后,捋顺了自己的思绪,再来处理这件事。
尽管当初康熙与胤礽的谈话是绝密的,只有梁九功晓得,但梁九功是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
可康熙处置胤礽将胤礽独个留在德州关起来的事情却还是传扬了出去。
康熙对太子发怒,将太子独个留在德州自己走了,这件事纵然没在民间传扬开来,但权力圈子里的人,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尤其是在上了密折之后紧密关注康熙和太子动向的裕亲王和佟国维。
他们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简直激动的不能自己。
康熙对太子生怒,这就说明太子当真做了那些事情,也就是说,他们支持的八阿哥,有了出头的希望了!
于是乎,在康熙还未回来的京城里,站在权力圈子里的人,就发现了很奇怪的一幕。
八阿哥一党的朝臣们都很兴奋,时常聚会见面,也不知道在谈些什么,而反观与太子交好亲近的阿哥朝臣们,却是十分的安静,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无能为力似的。
这其中最为高兴的,自然还是八阿哥本人了。
不过,高兴归高兴,在康熙巡视南河的过程中,八阿哥还是很安静的,没有再闹出什么事情来,期间,八阿哥给何焯写过信,让何焯不要过来寻他,一切事宜,等他随康熙回京后再行筹划。
这一切,也是因为八阿哥想看看,康熙对胤礽这个皇太子究竟生气到了何种程度。
只有看清了这个,八阿哥及其党羽才好筹划接下来的事情。
康熙巡视完南河后,压根就没再选德州这条路,直接另行选了路回京,甚至提都没提要把胤礽接回京城的话。
康熙不提,别人也不敢提,梁九功忍不住略略只提了两句,就得了康熙的斥责,看康熙怒气未消,梁九功知道,康熙这回是生了大气,大约是不会轻易将太子爷接回京城了。
别的事儿梁九功就算操心也做不得主,也只能撇开不管了,心里只是想着,太子爷这回跟万岁爷一闹,当真是捅了马蜂窝了,这将来的情形,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梁九功总觉得,这朝中怕是有大事要发生啊。
康熙对胤礽的事绝口不提,在他自己看来,不过是因为太生气,加上没想好如何处置,所以才搁置不提的。
可是,在旁人看来,这就成了皇上厌恶太子的事实了。
尤其是在八阿哥一党的人眼里,这几乎就成了废太子的信号了。
八阿哥随康熙回京后,八阿哥一党的人也不敢在这风口浪尖上明目张胆的同回府继续闭门思过的八阿哥见面,便悄悄的聚起来见了何焯,由何焯联络众人,然后何焯再将众人的意见与想法传达给八阿哥知道。
第157章 (修正)
何焯道:“贝勒爷; 裕亲王和佟大人都认为; 眼前这个情形,正是推贝勒爷上去的机会。”
“佟大人说,皇上必是给了曹寅密旨; 让他彻查此事; 而查出来的结果,太子肯定是与石家有所勾结的。皇上虽然没有提过这件事; 但这事儿在朝中重臣那里,也是传开了的,现而今,外头的议论都对太子不利。皇上如此厌恶太子,又只将太子软禁在德州,都不肯叫太子回京来,说明皇上心里头是起了废太子的念头的。”
何焯道:“佟大人说,就算皇上没起这个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