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双木缘》第104章


说罢,她端起温热的桂圆汤,送到伸手接碗的黛玉面前,马上变了个语调,柔声叮嘱:“姑娘,你慢点喝,小心呛到了。”
面对截然相反的待遇,慕辰心里边颇不是滋味,视线在串通一气的主仆身上来回了几下:“今天不去了。等璇玑身子好些,我们再去。”
黛玉喝了几口桂圆汤,润了润嗓子,婉拒他的好意:“我心口已经不疼了。一会儿等紫鹃来了,我梳洗下,便能陪你去郊外拜祭公公婆婆了。子辰,这日子是早就定好的日子。我们不能随便更改。再说,明天我们还要去宫里谢恩的。而且等忙这阵子,你马上得去南边了。这中间剩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你真的没事了?”慕辰话语里透出怀疑,方才她发病的场面吓坏他了,使得他不相信黛玉说她没事的话。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拜祭爹娘的事,等过几天再寻个好日子。既然你今儿不舒服,那就留在屋子里好好休养。我会嘱咐钟诚和嬷嬷他们打点好一切事的。”慕辰不大放心的摸摸黛玉的额头,不愿意她抱病出去应付那些场面上的事。他娶媳妇回家是为了疼的,不是为了料理家务的。
不等黛玉出言反对,雪雁噗笑着赞同道:“姑娘,你就听姑爷一回,先把身子养好要紧。”
一听到雪雁喊他姑爷,慕辰心里大为高兴,忙接口:“雪雁说的不错。你今儿就留在屋子里休息,不要出门了。等我办好事,马上就回来陪你。”
“大白天的,你留在屋子里,也不怕人说闲话。”
黛玉凉凉的驳回他一厢情愿的念头。她可不愿才进郡王府的大门,就无端惹上一身闲言碎语。虽说她行得正,坐得端。然这世上,有些人的嘴巴子永远是不会闲着的。
“拜祭公公婆婆的事宜早不宜迟。若是我们今儿不去。明儿太后问到了,我们如何回答?子辰,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着想。但念在我初入郡王府的份上,你就体谅下我当新媳妇的难处。”接着,她坐起来,正色对慕辰请求。
“璇玑……”
慕辰唤了声,却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他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他此刻内心的感受。黛玉说的很有道理,他们俩今儿不去,明儿在姑母那边无法交代。何况,姑母要是得知整桩事情的来龙去脉,面上不会说什么,心里边笃定是非常不开心的。怕的是,一等他离开了郡王府,姑母她会不会变着法子发泄心中的不满?
“姑娘,我先去唤她们进来给你和姑爷梳洗下。”雪雁挺有眼色地站起来,到外面唤屏退出去的丫鬟们进来伺候。
过了好些时候,玉竹嬷嬷和紫鹃一前一后地闻讯赶过来,等踏入屋子,见到一对新人笑语嫣然地坐在圆桌旁吃早饭,而雪雁等丫鬟在里间整理床铺,俩人紧绷的心神顿觉一松,玉竹嬷嬷头一个笑着上前恭喜俩人。紫鹃迟疑片刻,眼神担忧地望了望放下粥碗,与玉竹嬷嬷搭话的黛玉,总感到不踏实。她很怕黛玉犯病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再加上郡王府里复杂的人际关系。紫鹃心里真的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
吃好早饭,略微收拾下了。慕辰和黛玉坐上马车,带着众多的下人,浩浩荡荡地去京郊的园林拜祭慕家的祖先。俩人坐在马车里,谈了许多的事,聊着聊着,便谈到河道的事上去了。
听到黛玉说治河的银两到她老爹的身上只剩下三十多万两时,慕辰很是恼火,恨恨的说道:“明明拨下去五十万两银子的。怎么到岳父手中就剩下三十多万两了。这中间盘剥得也忒厉害了吧。”
黛玉冷冷笑道:“这算不错了。还给留了三十多万两。回想当初在桐城县时,也就留了几千两而已。”紧跟着,她别过头,不满的说:“等我爹爹治理好河道。你就想法子让他告老还乡。不要再出来当官了。这官再当下去,我们家几代积蓄下来的家底都快掏光了。”
慕辰噗嗤笑道:“敢情你是心疼你家垫下的银子了。都垫下多少了?报个数,小王尽数贴补给你。加倍也行。”
黛玉不领他情,冷冷的回道:“我不是心疼银子。我是心疼我们家拼命往里面垫银子。而某些人拼命往外捞银子。照着样子下去,这个无底洞,别说我们家填不完。就算再加上你郡王府的那付家当,恐也是填不完的。治标不治本,又有何用处?”
慕辰叹口气:“这倒是事实。得彻底治了那群蛀虫才是。”他忽然想起太后一再嘱咐他远离朝廷是非的话。这趟浑水,参合进去容易,想要脱身就难了。
黛玉见他不说话,大概也猜到他的难处了。遂也不再多言,侧过身子,拿了个大引枕和靠背堆叠在一起,靠在上边闭目养神起来。慕辰见到了,心念稍转,也挤到旁边,与她说起悄悄话来。
☆、再试牛刀
从京郊拜祭回来,慕辰就去书房里忙公事了。而黛玉回房更换衣服,稍作休息,准备一会去议事厅,先见见郡王府里面的各位内院管事。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玉竹嬷嬷进入屋子说,人都到齐了,请郡王妃移驾前往。
黛玉闻言,对镜拢了拢发髻,观衣饰妆扮无一漏处,便在雪雁紫鹃她们的簇拥下,款步出屋子,随玉竹嬷嬷往东北角的议事厅缓缓行去。
一路上,黛玉细心留意周围的景致,以及位置方向。避免下趟自行出来游玩,闹出因园子太大,分不清东西的笑话来。
这倒并非是她多想,而是由于出嫁前,她去贾府的大观园中赏玩时,因贪恋潇湘馆内幽静清雅的环境,迟迟不肯离开,遂与其他人失散了。等了好一会,都没见人来寻她,而那天也特别奇怪,偌大的园子里,她竟没碰到一个做杂事的丫鬟或婆子。
万般无奈之下,黛玉只得和紫鹃俩人在园子里随意闲逛,按照脑子里先前陪贾母进园子赏玩的残存印象,自行摸索园子里各处房舍的方位。
待主仆俩人研究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在凹晶溪馆久候她不至的宝钗沿路找来,一瞧见倚靠在曲桥栏杆上,凝视水中倒影,感叹人生际遇如同镜花水月的黛玉,不禁摇头噗笑出声。
听到紫鹃惊喜的唤声,黛玉抬起头,见宝钗眼眸含笑立在堤岸边,不由好奇的问她在笑些什么?宝钗淡笑不语,上前扶住冰手的栏杆,眺望冬日萧瑟孤寂的水面,良久,她才叹息道,姊妹几年,转眼都要各奔东西。不知道,将来彼此还会不会有再会之期?黛玉听了,想起前世的余家老宅,想起自幼一同长大的默言她们三个,心内禁不住一阵酸楚。
一行人穿过梅花林,踏上弯曲的石桥,来到含苞欲放的芍药牡丹花圃,左转入桃李芬芳的斜坡,爬了几十层石板阶梯,中间转了一道弯,登上花木繁盛的假山头顶,立在上面的空地远眺了片刻郡王府的全景,暗暗记牢后,顺着石子铺的小道往下走,行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来到议事厅的前面。
几个守候在门外,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她们来了,便都忙着上前请安问候。几人问安的同时,不住偷窥她们家主子费尽周折娶进郡王府的郡王妃,想看看她究竟有什么三头六臂的地方,竟能使她们家冷情的主子这般神魂颠倒,朝思暮想?
黛玉款款步入气氛很是紧张的议事厅,眼光随意扫过分成三排站在左右两边的内院管事媳妇们,将她们脸上在见到她后,一瞬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变化,一一记在心中,留待过会清算。在家里料理内外院事宜的她相当明白一件事,如若今儿她不能震住这群藐视她是新妇,自以为很体面的下人,将来的苦头有得她去吃。
玉竹嬷嬷陪在她的后头,看到厅内的光景,心底里暗自为她捏一把汗。这当家管事的事情,她不大方便一开始就出头替黛玉压着。倘若这样做了。只会令郡王府里那群喜欢踩底就高的奴才愈加轻慢黛玉。面子上或许依然会毕恭毕敬,但私底下会有什么的小动作就不得而知了。
而雪雁和紫鹃对视一眼,很有默契地分立在黛玉的左右,随时听候她的差遣。俩人俱知道,今儿是一场硬仗。而这一仗,关系到她们家姑娘往后在郡王府里的“位置”。不成功便成仁,以前在林府时,她们不是没瞧见过欢喜倚老卖老的体面奴才。既然在林府都有这种弊端,那在郡王府里,这种事,只会多,不会少。
黛玉端坐在红木雕花的木榻上,拿着暗地里背得滚瓜烂熟的花名册,装出一付没有瞧过的陌生模样,翻看起来。
过了一歇,她放下手中的花名册,端起相思送上的宋窑瓷杯,揭开茶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