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姝》第301章


可她一冲动,就答应下来。
宫中这些女人们,既然不怕外面的风霜雨雪,她担心个什么。
“丑话说到前头,你们在宫里再不好,总能吃得饱,穿得暖,哪怕受点儿欺负,也衣食无忧,至于留在京城,那就更好,有宅院住,置办个店面也行,做点儿别的营生都好,但跟我走,却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甚至死亡!”
许薇姝说的严重,宫里这些女子,有的说自己是死过很多次的人,对她们来说,在宫里熬日子,死亡是解脱。
还有年纪小的,只道自己能吃苦受累,什么都不怕,她们年轻,充满朝气,也对未来很向往,到是一个个盼着早点儿走,根本不知道前途艰难。
一连半个月,皇帝半睡半醒,脑子时不时就犯一下迷糊,方容忙前忙后,就连自家妻子离开京城,也不能远送。
许薇姝带着人浩浩汤汤地离了京城。
方容面不改色,一切如常,袁琦却忍不住长吁短叹,少了姝娘,他这位主子更难伺候。
京城中乱象频频,许薇姝也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她的邬堡已经建造得差不多,想完完整整地拥有自己的领地,想让领地成为真正的世外桃源,恐怕少不了要来几场杀戮。
坐在车里,许薇姝伏案写作。
她想把自己那些颇为高深的武功秘籍修改一下,改的简单点儿,哪怕威力不那么高,但容易习练,对身体有好处,这些武功秘籍,让所有的手下都修炼,匠人,书生,官员,农夫,人人习武,就算她的地盘上盗匪横行,估计也嚣张不了几年。
还有课本,课本也要简化。
她现在手里头的课本,宛如一张白纸的小孩子读起来到比较省心,但她总要让治下所有黎民,都知道些知识才好。L
☆、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开始
一转眼,恍惚经年。
靖州外的草木显得很齐整,并不像别处那般散乱,道路也平坦。
两辆驴车沿着河边慢慢吞吞地走,河里面有几只乌篷船,还有两艘高大楼船顺流直下。
车上坐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穿衣打扮都不像寻常百姓,虽然也没有绫罗绸缎,瞧气质到像是饱读诗书之辈。
“爹爹,你看什么?”
小男孩儿坐在车上也不老实,手脚乱动,玩玩这个,摆弄摆弄那个,始终闲不住。
这会儿大约是累了,就缩在自家爹爹怀里,拉了拉衣角,叫他爹爹恍惚出神,这才问了句。
“嗯,看这路。”
中年男人脸上露出几分惊讶,“没想到靖州的路这么好,可别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劳民伤财。”
修路大部分是算在百姓们的徭役里头,哪个县城的路要是很好,可不一定是县令尽职尽责,还有可能是对老百姓压迫太过。
“不过,到没听说靖州这边有乱民,去年靖州商人还大出了一回风头来着,想必很太平。”
这三年来,各地起义不断,朝廷的政令几乎最远只能到江南,再远的地方,已经是力所不能及。
皇帝还在,可是卧病在床,早就不能理事,朝堂上由皇太孙执掌大局。
皇太孙到有盛世明主的气象,不到一年时光,就把意图挑起战争的忠王和义王拿下,平定了内乱,还阻止了三次延国和羌国的进攻。也一力整治军备,鼓励农桑,惩处贪官……可惜天下之乱,已经不是一个明君能够简简单单就消弭的。
老天爷不长眼,每一年都是旱涝灾害连连,流民众多,想不乱都难。
羌国那边又是厉兵秣马。屡次犯边。朝廷几乎是分身乏术,他们这些还有点儿为国为民心思的儒生,看到眼下乱局。怎能不痛彻心扉?
“爹爹,我是不是去了靖州,就能治好病,就不会死了。”
小男孩儿见他爹又发呆。拽着长袖子问道。
中年男子脸上露出几分苦涩,摸了摸儿子的头。低声道:“一定,我们小贤当然不会死。”
他现在哪里还有力气关心别的,先救儿子要紧。
这个男子姓孔,叫孔子风。
叔祖父乃是当朝太子太师。孔大儒,他却没入过朝堂,不过靠着父兄庇荫。日子一向逍遥,可惜。去年儿子患了肺痨,这可是绝症,他年近才有这一个儿子,自然四处求医问药,后来还是孔大儒听他一个好友,齐世朝齐大儒说,靖州新开了两家大医馆,只收取极为廉价的成本费,给老百姓们看病,偏偏那里的医生各个医术高明,还有好些精通华佗神技,也治好过肺痨。
他有点儿不相信。
靖州那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贫困之地,盗匪横行,他这样的人,根本连去也不愿意去。
可儿子的病耽误不起,他叔祖父也不是信口开河之人,再说了,太孙以前的封地就是靖州,听说现在发展的不错,靖州那边来的商人已经是大殷朝最好的商人,经营的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货物,没准儿真有灵丹妙药和神医,他就一咬牙,带着孩子来了。
一路上艰难险阻无数,要不是他运气好,六次被抢劫,两次遇上好人给救了,另外四次,遇到的不是悍匪,只拿走了一部分银钱,还给他们留了路费,恐怕爷俩早死在路上。
他也是书生意气,没有江湖经验,不知道雇个保镖什么的,好在没多久,他也回过神,知道自己犯傻,遇上一个商队,就跟了一段路,这才太太平平来到靖州附近。
孔子风看着近在眼前的靖州,心里头扑通直跳。
早年听说靖州盗匪横行,他实在有些不安,不过,离靖州越近,官道上到越显得热闹,人来人往的,他们半柱香的时间,就看见两队人马过去,总比在荒郊野外更让人安心。
正走着,天上浓云密布。
孔子风一惊。
小贤也道:“爹,看样子是不是要下雨了。”
说着,这小孩儿就打了个哆嗦,他最怕下雨打雷,从小就怕。
孔子风连忙安慰:“没事儿,不是听刚才过路的乡亲说,前面就是驿站,咱们住一宿,等雨过天晴再走。”
说着,孔子风就给儿子身上披了件儿破旧的棉衣。
驴车上头也没个遮风挡雨的东西,他们离京时乘坐的马车早就进了盗匪的口袋。
几句话的工夫,天上大雨倾盆,也隐隐约约看见驿站的模样。
孔子风松了口气。
他儿子这病,怕劳累,也怕寒冷,一路上他都小心翼翼,见到阴天下雨就心惊胆战的,能有个驿站歇歇脚,再好不过。
驿站近了。
远远地就看见一个石碑,上面写着——靖州欢迎您几个大字,底下就是靖州驿站。
孔子风顿时一笑。
这到平铺直叙,直白的很,字也不算好,就是端端正正,不过,却很有力,想来写这字的人,腕力不错。
孔子风也是自幼练字,一练几十年,即便在书法上就算没多大天分,品评也毫无问题。
驿站附近已经停了好些车。
有马车,有牛车,有驴车,还有独轮车,都停放得整整齐齐,他们的驴车一来,就有个穿着官服的衙役过来,客客气气地道:“客人远道而来?不知道在靖州是小住还是长住?”
一看就知道,这并不是商人。
孔子风愣了下,连忙道:“不知道靖州是不是有一间济民医馆?”
那衙役恍然大悟:“原来客人是来治病的,那就是小住了,等下我帮你办个暂住证。”
孔子风迷迷糊糊地抱着儿子下车,一进驿站,整个人就怔住。
实在是这么个小驿站居然装饰非常华丽,地面光洁如新,居然形如瓷器,墙壁上也贴了特别漂亮的蓝色纸张,四壁上挂着油灯,上面则是琉璃制作的灯罩。
还有前后两扇窗户,都是琉璃制作的,那么大块儿的琉璃,五颜六色,虽说不够通透,可绝对很昂贵。
前前后后摆放了八张方桌,都挤满了人。
四下里忙前忙后,端茶倒水的都是衙役,那些客人里面,有的衣着华贵,也有的只穿粗麻布的衣裳,竟然得到差不多的待遇。
他顿时就觉得有点儿不妥,好像尊卑不分,不过他这人也是个洒脱的,要不然不会一辈子不入朝堂,以他的身份地位,哪怕过不了科举,想谋个官位,一样是轻而易举。
这些客人们到是都挺热情的,看见孔子风,就有个老汉招呼他过去坐。
“来,来,后生坐我这儿,还有个两个空座儿。”
孔子风连忙道谢,就坐了过去,衙役没一会儿就上前,先给他拿了几个家常小菜,还有一小盆白米饭,米饭香甜,菜里面居然有几块儿猪肉。
他在京城到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