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了你的邪》第127章


蚧鳌?br /> 《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这些过于优秀的儿子变着法拖垮了康熙的身体,“二废”之后一年,他就生了场大病,当时感觉撑不住了,便将儿子们召至龙榻前,命梁九功宣读了传位昭书,被指名能够继承大统的是皇四子胤禛。
当时得有一半的人如遭雷劈,反应过来跟着就哭天抢地,说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您好着呢,何至于颁下传位昭书。康熙十分坚持,誓不收回成命,又说假如侥幸撑过,也不准备再理朝事,就松松快快当几年太上皇。
诏书上写的内容在当日就传遍了京城,因为康熙尚未驾崩,所以说很多流程都搁置下来,胤禛闷不吭声侍奉于御前,被康熙撵去处理积压的朝事。即便如此,他每天还是会过去看看,胤禟等人也没少去,真心觉得难过的不少,也有人不死心,哪怕诏书已经颁下,还是指望康熙能改主意。
这其中,又以即将上任的太后娘娘为最。
实际上乌雅氏早已经失宠,康熙重病卧床,最后点名传去御前伺候的也是翊坤宫宜妃。乌雅氏有底气过来还是因为那一纸诏书,左右她也是要做太后的人了,她比谁都高贵,还怕什么?
这日康熙精神头还好,听说乌雅氏求见,便允了。
接下来他简直大开眼界。
乌雅氏走这趟是想说什么呢?
她的重点是康熙的决定不明智。
“老四和十四同样都是臣妾生的,十四才学甚高文武双全,且人又年轻,样样都比老四出色,皇上您这个决定臣妾想不明白。”她要说的关键就是,儿子都是她生的,谁也不比谁高贵,凭啥继位的是老四呢?老四哪里优秀?
还别说,康熙都让她气精神了,劈头盖脸骂了她一通。
见过傻的,没见过傻成这样的。
你特么都要当太后了,还折腾啥?换做别的妃嫔,只要是我儿子登基就行,管他哪个!到你这儿是老四还不行,还非得是十四!
本来,因为冷落太久,康熙都把她抛到脑后了,提前安排身后事的时候也没想起这人来。多亏乌雅氏想不开过来送,她这么一闹,反而让康熙有了危机感,生怕自己走后没人能压得住这位新晋的太后娘娘,怕她拿孝道逼迫老四,康熙心一横,又传了一道旨意。
他要改老四的玉牒,让老四给已故的佟皇后做儿子。本来老四出生以后也是抱给佟佳氏养的,后来人没了才回到乌雅氏那头去,这个决定并不难以接受。
当然只是对别人而言,佟家是意外之喜,乐都乐死了,至于乌雅氏……偷鸡不成蚀把米,听说以后她当场昏厥。
照她原本的想法,要是能让老十四继位是最好,就算不能成,她总归要做太后的,可进可退。
谁能想到康熙这么狠。
她醒来之后听说胤禛到永和宫来磕了个头,磕过就走了。这还不算,本来力挺她去闹的老十四也改了口,抱怨说咋就这么沉不住气,要折腾也该等皇阿玛先走。
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康熙在位时乌雅氏是德妃,到雍正朝,她做了德太妃,一辈子没当上太后。
没当上太后也罢,三亲六戚都怪她,怪她早年没对老四好点,怪她不讲道理偏心十四,现在好了,新皇将所有的包容都给了九阿哥以及十三阿哥——哦不,现在已经是义亲王与怡亲王了。除去这两位,他对其他人简直残酷。
而康熙最终熬过了这一劫,并没有蹬腿,他也没有再过问朝事的心思。为大清朝辛苦了几十载,是时候将担子交给年轻人了。
康熙在畅春园安度晚年,雍正在紫禁城里累死累活。
封了亲王的胤禟彻底接下户部的担子,同时兼任理藩院尚书,管理蒙古、西藏等地区事务,也负责处理对沙俄的事务。自从新皇登基,胤禟一方面觉得自己就是命好,难得做一回好事也能救到新皇,这救命之恩简直就是保他横着走的护身符。
同时,他又忍不住感慨,四哥就不能对自己的恩人好一点?只是户部就能累死个人,还要加上理藩院,这什么仇什么怨啊?
这头胤禟一边叹气一边接过上头交下来的重担。
那头宁楚克拍拍他的肩膀,进宫去陪皇后喝茶。
七斤随皇子一道在上书房进学,排场不比齐妃的儿子小,她身后站着晖哥、站着身为中宫皇后的四伯娘、站着看起来凶巴巴其实最能妥协的皇帝四伯。
雍正继位没多久,七斤因为口头争执在宫里和弘时干了一架,这么说还不合适,应该是她单方面把弘时给揍了,弘时都没能耐碰到她。
齐妃李氏心疼得不行,回头就去告状,让胤禛喷了个灰头土脸,喷完得有大半个月没往她宫里去过。那之后七斤还是老样子,倒是弘时见着她就想起当日吃得苦,就忍不住想缩脖子。
雍正继位的时候,七斤已经十三四岁了,她还是儿郎打扮,锦衣华服加身,头戴小帽一顶,瞧着雌雄莫辨俊美至极。眼看到了可以说亲的岁数,胤禟厚着脸皮同他四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要让闺女顶门户,就这么把人嫁了……不存在的。
胤禟真的特别自信,他完全没想过闺女养成这德行能不能嫁出去,坚定的把重点放在了不愿意上。
雍正心有顾虑,怕自己答应得太爽快把人在畅春园的太上皇气死了,所以没一口应下,说这个事要想想。胤禟也不着急,他闺女条件这么好,还怕招不来婿?赶上户部和理藩院一堆事,胤禟只是提了一嘴,没见天去催,倒是七斤,仗着自家阿玛管着理藩院,听说了不少事。
比如回部无耻,又在闹事。比如东北那边老毛子也不安分,今年他们仿佛是遭了灾,因为缺粮又在边境劫掠,折子一本一本送上京城,胤禟看得头大。
朝廷同俄国打过的,打了好多年,最后在尼布楚会谈,商议签订了一份条约。在确定了边境划分之后,东北那头消停了些年份,赶上遭灾,老毛子没吃的,就重操旧业越境来抢。
不管当然不行,手段太过强硬又有撕毁条约之嫌,胤禟头疼得很。
看他头疼成这样,七斤偷偷揣上银票,拿上皇帝四伯给她的御赐金牌,背上大砍刀带上干粮,骑着马就溜出去了,走之前没忘记留书一封。
信上写着——
阿玛不用头疼,看我去把他杀回老家。他敢越境,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一双。
宁楚克晨起听说七斤人不见了,跟着就看到这封留书,然后她把这封信拍到了胤禟脸上。
“让你把朝廷大事说给她听,都是给你惯的!你说,这下咋办吧?”
胤禟原先还纳闷呢,七斤咋又惹她娘不高兴了?
等看完这封留书,他一个腿软,险些跪到地上。
“她她她……她这胆儿也太肥了!我去把人追回来!”
宁楚克一把将他拽住:“你知道她走的哪条道?你知道她走了多远?”
胤禟是懵的,看他一到关键时刻就靠不住 ,宁楚克推着人往外走:“我回娘家一趟,你赶紧进宫去,让皇上拿个主意。”
第八十章 合并番外(中)
这时候; 做爹娘的也就是心系她的安全,爱女之勇武; 二人心知肚明; 可再厉害她也是一个人,一个人也就是给人送菜; 能成什么事?胤禟反手就是一个嘴巴子:“怪我!不该与她浑说!”
宁楚克心说根本问题是七斤那性子; 那性子不改迟早闹出事来,这回也就是赶巧撞上了。
不过再说这些也于事无补; 她稳住心神,捧起胤禟的脸颊说:“好了; 赶紧进宫去; 咱闺女你是知道的; 她这一跑得做两手准备才行。或者是她,或者是老毛子,总有一方要出点事。”
就这一点; 胤禟很是赞同,七斤根本就是照阿哥养的; 她同堂兄弟们一块儿读书,别家格格学女则女戒女红,她学的是四书五经; 她读的是兵法策论,加上雍正继位之后胤禟就做了理藩院尚书,对俄事物正是理藩院管着,七斤为了能同她阿玛说上话; 特地去查阅了史料,又反复研读二十多年前索额图等人在尼布楚签下的条约,读完很是气愤。
说是议定疆土,结果能划出去的全划给别人了,还有条约规定的老大一片待议地区,也默认是人家的,之后从来没再议过,凭什么呢?
东北这片是他们的发源地,是满人的根,加上距离京城也没多远,要是以那儿做据点,朝南边打下来不要太容易。倒是有将军常驻辽东,可七斤还是不痛快,那将军是吃/屎的任由老毛子越境行抢?
条约上写得清清楚楚,疆土议定之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