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怂郡主追夫记》第87章


从一个最为卑贱的歌女,一步一步走到权力顶峰,她的容颜,她的能力,她的心胸,都是万里无一的。
刘太后又睁开了眼,眼底印着夜空中的万盏孔明灯,声音淡淡,道:“哀家不稀罕。”
作者有话要说: 刘太后:哀家想称帝的话,早就称了
能轮得到你这个兔崽子献殷勤?
第59章 大婚
她所稀罕的东西,早就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刘太后转过来身,看着面色一派平静的赵无眠。
赵无眠掩饰得很好,不曾露出一丝破绽,但刘太后还是从他眉间,觉察出了他浅浅的惊讶。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治事,五帝定伦,千百年的历史中,摄政的女子并不少见,但真正临朝称帝的,也就盛唐时期的女帝武则天了。
在这世道,女子称帝,注定是要书于历史流传万世的。
这对于一个有权欲的女子来讲,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赵爵以此为饵,也算是煞费苦心,投其所好了。
刘太后眸色淡淡,漫不经心道:“小爵擅长琢磨人心,却不擅长琢磨感情,他不知人心所想,与会不会去做,是两码事。”
“这个世上,不一样事事都要心想事成的。”
刘太后扫了一眼赵无眠,他还如刚才一般,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赵爵带出来的人,多半都是如此的,不爱说笑,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刘太后收回了目光,道:“哀家言尽于此,你走吧。”
刘太后说完这句话,又转过来了身,她站在高台上,双手拢在袖中,抬眸仍去瞧那万盏孔明灯。
赵无眠在她身后站了一会儿,无声地退了下去。
赵宁站在刘太后的身旁,看她挺直的背,以及那满头珠翠下,遮藏不住的华发,忽然就生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
刘太后已经是权利顶峰的人了,许多女子向往的东西,她都拥有了。
倾国倾城的容颜,机敏过人的才智,一个待她不错的夫君,以及现在的万人敬仰,能让她心生悲凉的,又能是什么东西呢?
赵宁的目光在刘太后身上停留,或许是感觉到了赵宁的目光,刘太后微微侧目,看向赵宁。
她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威严,只是在那威严里,有着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柔与惆怅。
温柔?
惆怅?
赵宁有些怀疑自己看错了。
能从舞女做到威压天下的太后,不太可能是一个温柔惆怅的人。
虎视眈眈的异族不允许她温柔,各不相让的臣子更不允许她惆怅。
大宋朝需要的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太后,刘太后一直都做的很好。
刘太后看了赵宁一会儿,道:“阿宁,你与公主皆是哀家从小看着长大的人,若公主有你一半的通透,便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赵宁敛眉,道:“太后谬赞了。”
刘太后说话一向让人琢磨不出她真正的意思,这次也不例外,话是夸赵宁的话,但从她嘴里面说出来,意思便不再是原来的意思了。
她的话总让赵宁生出几分敲打的意思。
但当赵宁对上刘太后的目光时,赵宁忽而又觉得,刘太后这句话,或许真的是夸她的。
想要揣摩刘太后的心思,而后投其所好的人太多了,久而久之,刘太后的话也就随着别人的猜测而变了味道。
“哀家自持聪明过人,可惜年过半百,方读懂了通透二字。”
刘太后看着赵宁,淡淡道:“阿宁,聪明的人很多,通透的人却很少,哀家希望你能一直如此。”
“生于皇家,是幸,也是不幸。”
刘太后收回了目光,继续道:“你莫要被皇家的繁华迷了眼。”
赵宁心中一荡,道:“多谢太后提点。”
或许刘太后,是真心希望她们这些小辈过得好的。
刘太后手握朝政,享受着权势给她带来的无尚荣光,也曾一点一点咽下过权势给她带来的苦楚,两者相较,她或许更希望,下一代的后辈们,别在跳入权欲这个泥泽。
七月十五中元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
皇帝赵祯在大相国寺与到了生母李太后,赵祯虽觉得李太后说话颠三倒四,但到底也信了几分。
李太后手里拿的有先皇所赐的金丸,金丸上刻着她的姓氏,这个东西,让赵祯不得不信。
赵祯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李太后的话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他有些难以接受。
李太后在赵祯面前嚎啕大哭,哭诉自己命苦,哭诉自己在民间的日子。
赵祯心乱如麻间,忽然就听到站在门外守着的展昭的声音。
展昭的声音清清爽爽的,一点也不曾受烦闷的天气所影响,更不曾被屋里的哭闹所影响。
展昭道:“郭总管。”
接着便传过来了郭槐尖细的声音:“展护卫,不知陛下与包大人在何处?时间不早了,是时候回宫了。”
站在屋里的包拯一听是郭槐的声音,忙对赵祯使了一个眼色,又小声去劝李太后暂且不要哭了,引来郭槐的觉察就不好了。
李太后大哭的声音小了一点,她双手紧紧地抓着赵祯的袖子,道:“皇儿,你何时接哀家回宫?”
“哀家在民间真的过得好苦。”
包拯听了,又连忙劝李太后,郭槐还在外面,若叫他听到了这些话,指不定又生出什么波澜呢。
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乃是郭槐一手促成,李太后若是回宫,郭槐必死无疑,因而他若是知晓了赵祯与李太后相见,必会告知刘太后,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拦李太后回宫。
李太后虽然糊涂,但也明白这个道理,没再说话,只是紧紧地靠着赵祯。
包拯便低声向赵祯进言,让李太后先从后堂出去。
李太后眼泪汪汪,拽着赵祯的袖子不肯走。
她在民间呆了数年,饱经风霜,一双手操劳得如树皮一般粗糙,直将赵祯柔软的蜀绣衣服扯出了丝。
赵祯心生不忍。
原来因她言语间的糊涂,而对她生的几分不耐,也渐渐消失不见了。
赵祯道:“此事朕会交予包拯,让他查个水落石出,若你是朕的生母,朕必会认你。”
李太后忙欢喜道:“好,好。”
赵祯看着面前的李太后,又忍不住想起刘太后,眸色一暗,继续道:“若你不是,朕也会治你个欺君大罪。”
“你——”
李太后脸上满是不可置信,她摸索着赵祯,道:“你不信我?”
公孙策从后堂走了进来,上前搀着李太后,小声道:“娘娘,快些走吧。”
半哄半劝,好一会儿,才将李太后带了出去。
李太后一走,包拯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赵祯疲惫地闭上了眼,问包拯:“此事阿宁知不知晓?”
“臣不知。”
赵宁一向没有什么架子,待人和善,当初将鸾轿让给李太后,也只是因为李太后是包拯母亲的原因。
更何况,赵宁的表现,也实在不像是知晓李太后身份的。
若赵宁知晓了李太后的身份,此行必会警惕,时时跟在赵祯左右,避免赵祯与李太后相见,根本就不会像现在一般,跟着刘太后去赏灯玩乐了。
赵祯听完包拯的话,目光闪了闪,出了大理寺。
回到皇宫,赵祯几次想开口问刘太后,但看到刘太后那一张波澜不惊的脸,话到了嘴边,又尽数咽了下去。
刘太后是何等的精明,几次三番下来,刘太后扫了他一眼,懒懒地抬起手,屏退了太监宫女,道:“皇儿若是有话,不妨直说。”
赵祯目光闪烁,道:“没。。。”
“没什么。”
这些年,刘太后待他的好,他都看在眼里,手把手教他朝政,一点也不曾藏私。
扪心自问,无论刘太后以前作为皇后,还是现在作为太后,都是非常合格的,甚至是非常出色的。
他不能因为一个尚未查明的事情,就来质问于她。
赵祯将琉璃盏里的点心往刘太后面前推了推,道:“母后,您今日一定累了吧?”
赵祯入皇宫二十余年,与刘太后相处了也有二十多年了,然而直至今日,他也不知道刘太后的喜好,甚至就连她喜好吃的东西,他也不知道。
不是他这个皇帝做的不到位,而是刘太后对什么都是淡淡的,从来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东西。
赵祯以前还不觉得这有什么,或许是刘太后太忙,并不在吃喝享受上浪费时间,然而今日,赵祯却有了另外一种感受。
一个让他遍体生寒的感受——刘太后没有弱点。
若大理寺的那个老夫人说的没错,刘太后是害他生母在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