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34章


桂萍撇嘴说:“悠悠,你就哄我吧,这还几天的时间,你到哪给我变个花轿出来。”
“这还不容易,把八仙桌子反过来,上面蒙上罩子,不就是个花轿吗。桂萍,我再找几套轿夫的衣服,给你办个别致的婚礼。”
赵萍比桂萍还兴奋:“桂萍,悠悠这办法好,咱也请上两班的响起,吹吹打打的热闹一天。”
桂萍听了眼前一亮,她问悠悠:“这都该过年了,你去哪找轿夫的衣服。”
农村戏班子里,有成套的轿夫衣服,借过来就能用。不过悠悠不打算这么做,轿夫的衣服其实不难做,自己做一套就是了。
悠悠对桂萍说到:“你安心的等着就是了,花轿的事情我负责,让你那位兵哥哥,找好轿夫就行。”
悠悠是说干就干,她回家就在智脑上,直接下订单,订了一套裁好的轿夫衣料,高仿的丝绸面料,其实是化纤的涤纶布,好看又结实。
然后对着家里的八仙桌子,一通狂拍,把影像输入智脑中,让智脑改装花轿,还得预订花轿的顶棚和外罩。为了保暖起见,花轿的里层包上厚厚的毛毡,外面用大红的加厚金丝绒。
韩屯村就有木工组,只要设计好,改装花轿也容易。轿杆得现做,再漆成大红色。
用花轿娶亲新郎得骑马,韩屯村没喂马,石庙村有喂马的。可他们喂马是拉脚用的,从来没驮过人,根本就没配马鞍。
虽然好多年没用花轿娶过亲了,可村里的老人,对用花轿娶亲的仪式,可是门清。看桂萍和四栓悠悠三人,商量着结婚坐花轿,“老骡子”和韩道伟的母亲,主动给她们当参谋。
她俩商量着,给兰芝和红英俩人,做了两套唐装。成套的唐装,比韩屯村平时做的唐装袄,多了一幅罗裙。桂萍结婚的时候,这俩儿女双全的全和人,是跟轿的喜婆子。
要是只是桂萍自己,二爷和二奶两个,估计得反对,俩人都是安稳的性子,肯定不会赞成桂萍如此出风头。可看到儿媳妇赵萍态度挺积极,两位老人只好同意了。
老首长听说桂萍结婚用花轿,非常的支持,他老人家说了:“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就得高高兴兴的,咋热闹咋办。”
大卫个洋鬼子,更是高兴,以前他来韩屯过年,外出赶集碰到结婚的,都是撵着人家录像。
这次听说桂萍坐花轿结婚,他特别的兴奋,整天举着录像机,往二奶家里跑,二奶给桂萍套被子,他不仅录像还跟在后面紧打听。就连十床织锦缎的被面,每床的花样的寓意,他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木工组改花轿,他全程跟进。就连兰芝她们做的轿夫衣服,大卫都先穿上试了试。
韩屯村的木工组,半天的工夫就把桂萍家的八仙桌,给改造成了花轿。大红的金丝绒罩面,上面和四角,都系着金色的花朵,喜庆中透着富贵。
看着这花轿,可把景芝他们给馋坏了,都后悔的说:“咱们结婚的时候,咋没想起来坐花轿啊,一辈子的大事,就简单的拜了个天地,可真是亏死了。”
不过马鞍可犯了难,还是老首长给临水军区打电话,暂借了一套,外面再用大红的金丝绒罩上,花轿和马匹就齐活了。
悠悠不仅给桂萍准备了一套嫁衣,还给新郎准备了状元服,骑马坐轿得有相配的衣服。
腊月二十八日,韩屯村所有的工厂都放假了。晚上,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公布一年来的收支情况。
八五年是韩屯村经济大扩张的一年,全年投资近九千万。新进了十条方便面生产线,八条面条生产线和两条大型的面粉生产线,购进了七十辆解放牌货车,新建温室大棚七十个。
新建厂房三万平方,职工宿舍四万七千平方,建成两室一厅的楼房508套,一室一厅的楼房120套。
招收工人六百余人,其中退伍兵420人,他们的家属80人,附近村庄的工人100名,加上以前村里招收的工人,韩屯村总计招收工人910名,是韩屯村人口的三倍。
加上捐献给县一中的五百万,韩屯村八五年支出9350万元。
支出多收入也高,和去年相比几乎翻番了。全年收入29485万元,除去五千万元的利税和两千万元的超支,年底节余22435万元。
去年韩志明娶了媳妇,可他本人参加了工作,不再参加村里的分配。韩屯村全年没有孩子出生,所以全村的人口还是298人。
按照原来的惯例,村里的收入是集体留一半,村民分配一半,人均分配高达37。6万元。
八四年人均分配24。1万元,两年的分配加一起,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成了百万元户。
村里人口最少的户是两口人,仅这两年的分配,就是一百二十多万元。
第888章 指标
村里人知道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可大伙也知道,今年的投入也大,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老首长”受邀参加了村里的群众大会,他听了这个数字,也被震住了。对坐在一旁的韩玉林说:“老伙计,我可是不如你,在经济战场上,你打了个大胜仗。”
韩屯村不仅村民的收入高,工人的工资也高,由于实行了等级工资和计件奖金,一千多名工人,月工资都超过了一百元,相当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两倍。
村民兴奋过后,接着开始讨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大伙都说八六年,该发展火腿肠了。现在火腿肠,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进入了腊月,火腿肠的缺口特别的大。
大伙说了:“今年村里的收入高,火腿肠的生产线,咱们就多进些,也凑成十条。咱们还得盖厂房,最好把工厂里的空闲地,都盖成厂房,反正房子的造价低,用不上就空着。
盖房子太慢了,还得提前打报告,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临时加盖厂房,实在是太耽误事了。”
韩屯村生产的火腿肠,几乎全部被山本给包销了,剩下极少的份额,供应国内的市场。春节市场供求量大。虽然进入腊月,就将火腿肠的生产时间,从两班制改成了三班制,可还是供不应求。
其实大伙提议购买火腿肠生产设备,还是有些小心思的,那就是想尽量的使用自己村创造的外汇。
韩屯村的产品,大量的出口岛国,每年赚取上亿元的外汇,节余的部分都被临水地区,用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了。
不过韩屯村也获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除了财力以外,在人力物力上,临水地区对韩屯村是有求必应,大开方便之门。
要是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韩屯村的厂房和宿舍楼,根本不可能建成,别的不说,单是建房子所用的建材,就是个大难题。
农村人建房子,现在一律是砖瓦房,得提前一年交钱预订砖瓦。张集镇至今,还是原来的那一处砖窑,严重的供不应求。
韩屯村建设所用的砖瓦,是从全区调拨的,特别是建设楼房和工厂,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木材,这些建材只有国家立项的计划内项目,才能购买到。
另外,建设楼房和厂房,必须是专业的建筑公司才行。农村的建筑队,只能盖个平房,他们缺少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专业的设备。
韩屯村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能赚取大量的外汇,还给国家上交了大量的利税,八五年韩屯村上缴国家的利税达到了五千万元。
村民谈发展,老首长坐在一旁笑眯眯的听着,到了最后,他拍着韩玉林的肩膀说:“老伙计,村里增加的招工指标都给我留着,以后村里的宿舍楼,我让工程部队来盖。”
有了老首长的这句话,村里以后建设的宿舍楼,都是部队给援建的。就连扩大的村台,都是他们给垫的,部队的工程队,垫村台全部是机械化作业,比用民工可是快多了。
当然了,韩屯村以后招工,大部分都是来自部队的退伍兵。老首长退休后,一直住在韩屯村,简直把韩屯村,建成了业余的军营。
老人家带着他的退伍兵,在韩屯村快乐乐的生活着,一直到一百零三岁,无疾而终。临终之前留下了遗言,遗体在韩屯安葬。
正是由于老人家的存在,给韩屯村解决的好多的麻烦,韩屯村作为拥军模范集体,也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
八五年的除夕,是韩屯村最高兴的一天,一大清早村里就传来喜庆的唢呐声,一曲《百鸟朝凤》,把村里的孩子都吸引了过去。
大伙一块在食堂吃的早饭,村里的退伍兵,留下来的也就五十多个。毕竟是头一年参加工作,写信说的再好,也不如回家亲自解释清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