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上]》第203章


说到第六个病例,已到了山下。
一匹毛色青骢的马儿系在溪边的树上,溪水很浅,天蓝颜色,河底一色卵石,水面上竟破天荒地没有瘴雾弥漫。
马儿旁立着一男一女,男子亦是一顶大竹笠,遮蔽了面容,女子却是蓝布衫、银镯子,俨然苗人女子装扮。
解忧霎霎眼,回头看向司马昧。
“此人乃九嶷斥候。”司马昧指了指戴着竹笠的男子,本来接到传信来接应解忧的,便是他。
“某依令迎医女归无假关。”那人摘下竹笠,拱了拱手,“师连与医沉忧心医女久矣,巨子亦数过问之。”
“……巨子?”解忧不解地瞪着他,楚墨哪儿冒出来的巨子?
斥候一拍脑门,冲解忧神秘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秦墨相里荼,闻其人与医女颇有渊源。”
解忧一噎,咬咬牙,有缘……?那还真是有缘得很呢。
她差点死在相里荼剑下,相里荼则被她炸死戏耍了一番——那可真是很“有缘”呢。
就这尴尬的关系,相里荼哪能想起来过问她的生死?这都是哪跟哪啊……
难不成她被景玄扣了半年,眨眼功夫就“到乡翻似烂柯人”了?狐台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晃过了一回神,解忧又将疑惑的目光投向那个苗人女子。
斥候仍是笑,被阳光晒成铜色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此乃拙荆……”说到这里,斥候少不得将怎么被九嶷的剑卫关押。怎么在一个老者相助下逃出,又怎么由苗女帮着躲开了追击的剑卫都说了一遍。
解忧这才知道,原来此人就是当初剑姬遣来为她送信的斥候,竟被他几次躲过景玄,真是命大,运气也好得没话说。
说起和苗女相识的经历,斥候就有些语塞了。苗人少女最是热情。来来去去统共也没说几句话,似乎久热乎上了,是以这会儿回想起来。倒叫他这个来自中原的汉子闹了个大红脸。
苗人女子霎了霎眼,不解地看看解忧,忽然指着解忧掩唇笑起来,用苗语极快地说了一句什么。
解忧敛眉。诧异地看向斥候,“你们……去过无假关?”
“医女。通苗语?”斥候也吃惊,他与这苗女相处了几月,才将苗语学得八九不离十,听这么快的语速仍有些不清不楚的。不想解忧竟能一下听清?
“是,略懂。”解忧掩眸,她早就说过了。她会的“旁门左道”数不胜数,除了最拿的出手的医术和琴技。百行各业,只要她喜欢过的,均有涉猎,只是……不精而已。
方才那苗女说的是:我见过这女孩,和那医者画上的一般。
昭桓说过,医沉在无假关,而那卷画像她平日贴身携带,唯一一次可能失落,便是在湘水之畔,被后来赶到的人拾了去,也说得过去。
能看到这卷画像,除非亲身至无假关。
想不到一个苗女,竟会追随中原人不远千里去无假关。
解忧看向苗女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兴味,听闻苗女重情,当真是……有趣得紧。
苗女也不怕解忧打量,也抬起眼饶有兴致看着面前娇小的少女,她身上透着说不出的灵秀和淡泊,和苗地女子的活泼多情,大不相同。
听闻这医忧,不足二八年华,一双妙手却能解经年沉疴,大概也唯有这样淡泊的气质,方能让求医者信服眼前的稚龄女孩,便是那传得神乎其神的医者吧?
解忧心早已飞去了临武,看过苗女后,没说上三句话,人已挪到了马儿旁。
“医女!此马桀骜不驯,慎之慎之!”司马昧急急冲上前。
但他口中“桀骜不驯”的马儿并未暴起,反是任解忧从左侧靠近,在她小手抚上颈边的鬃毛时,还侧过头亲切地蹭了蹭她的面颊,惹得她吃吃低笑不止。
“甚乖巧也。”解忧侧头轻笑。
“咄咄怪事。”司马昧摇头,这马……不可能啊!
听闻解忧有急事要奔赴临武,他冒险牵来了一匹据说能日行千里的烈马。
但这马脾气实在差得很,虽说能日行千里,但它压根不让人近身,因此相马的人这话,还从没人验证过。
怎地今天就这么邪门地让解忧靠近了?还同她挺亲昵的?
“此乃胡马?”解忧也没将满腹好奇的司马昧晾着,抬手拨开马儿鬃毛,露出颈子上一道深色瘢痕,“忧赵人也,幼时漂泊,曾救治此马。”
司马昧怔住,这天底下,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胡马,也就是西北戎狄(那时候还不叫匈奴)一带生长的马儿,比中原豢养的悍勇许多。赵国经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对胡人的文化等等都算接触最早,西北的马儿,自然也受到了赵人的追捧,常有人前去套捕幼年的马匹,回国贩卖,一些受了伤体质差的马儿,便会被商人遗弃在荒野自生自灭。所以在赵地要找到几匹野生的胡马,还真不是难事。
但怎么恰好就被解忧救治了,还恰恰随着零散的军队到了楚地,机缘巧合之下被牵了来——这也太巧了吧?!
“世事如棋,局局新。'1'”解忧抬眸,看着天穹笑笑,“只是这局,巧了点。”
自然是巧的,死而复生,魂魄辗转千年,还不够巧的么?
所以,她活这一世,自然都离不了一个“巧”字。
幸,也是巧;不幸,也是巧。
司马昧不置可否,不管怎么说,这马儿听话,那是最好。
将这位小医女送上了马,他还得赶回去向司马尚复命呢,迟不得。
解忧侧头倚上高大的马匹,长舒口气。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2'
离乡万里的马儿啊,定要好好地载我去临武寻到药经,可别在途中迷了归路。
————————————————————
'1'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出自明代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很白话,我就不解释了。
'2'唐代韦应物《调笑令丨胡马》,运用象征手法,写孤独惆怅之情。
☆、第二百五十八章 断肠诗
ps:虽说252章不小心发了两遍,但是我已经把后面那章内容改成253章了,大家不要跳订呐。还有,前面所有章节我都检查过了,没有任何重复章节,如果各位的客户端还有没改过来的,只要进入目录页长按那章章节名,确认重新下载就行了。
——————————————————
相夫陵立在怀沙院里哭笑不得。
他清晨起身,正伏案梳理往来的战报书信,外头一个剑卫急匆匆地闯进来,不由分说将他拉进了怀沙院,一路还神神叨叨地说院子里头闹鬼了。
结果进了院中一看,闹鬼是没有的,只是檗倒在草丛中,一干剑卫不敢上前,三三两两聚在廊下院角,议论纷纷。
想纵着解忧逃离的事情,昨夜景玄同他商议过,因此看到这般情形,相夫陵已将事情猜了七八分,旁的不说,先将剑卫们遣散。
“相夫子,闻医令与医偃惨死于此,师檗亦……”一名剑卫磨磨蹭蹭,担忧地看看相夫陵,“恐、恐有不虞。”
死人他们倒是不怕的,但医喜死得实在肆诵缫俺34担庋娜怂篮笫且鞫窆淼摹?br /> “无妨,人行于昼,鬼行于夜,今朝日初起,鬼魅自去。”相夫陵顺着他的话,煞有介事地安抚了一番。
剑卫们面面相觑,这话说的也有理。
“依相夫子之令。”洛从院外快步走入,肩头还缀着几颗露水,想是刚接到消息便从后山赶了过来,扫了一眼院子里这群乌合之众,冷声道,“都退罢。”
“喏。”
众人齐齐抱了拳,鸦雀无声地退出。
惹谁,也别惹上洛,是这些剑卫向来奉行的原则。
洛是出了名的不好说话,只认死理。下手也无轻重,光是平日拆招喂招都能“不慎”将人的胳膊拧折了,还冷冷扔下一句话,“学艺不精”。半点歉意不曾有。
这样不通人情的人,谁乐意接近?
人走得差不多了,一直躲在院角的蔺拖着剑慢腾腾地走近。
洛横他一眼,“冢子亦在?”
护卫在,主人自然也在。
檗也从草丛中坐起。相夫陵帮着摘去他衣衫上的银针,收在手中笼了一捆,阳光下,针尖隐隐泛着奇异的光彩,似乎原本淬过什么。
相夫陵蹙眉,拈起一根凑近了一嗅,药气扑鼻,滋味辛烈,似乎能够疏通关窍,倒不是剧毒之类;且以解忧的性子。定也不会取出一把毒针来做戏。
那……这一把淬了药的针是何意思?总不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