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锦绣》第419章


至于生源,只要有了好的老师,不愁招不到学生。当然,最好的客座教师十天只来学校上一天课,平时由一般的老师上。即使这样,那些贵女也会趋之若鹜。
语文课可以请余修,他现在是太子少傅。丹青和音律可以请潘姥爷,他是全大乾最著名的大名士。手工请小娘亲,她不仅绣出了旷世奇绣“盼”,还是全大乾女人最羡慕的月娘的原型重生之千金娇妻。算学请肖恩,他现在是连国子监先生都佩服的算学大师。品德与生活课应该是当权者最重视也最容易被诟病的课,钱亦绣有个奢望,最好能把德高望重的太丰大长公主请来,她虽然已经七十一岁,但精神头极好。礼仪最好能请皇宫的女官尚仪。
除了后两位,前几个人钱亦绣都有本事请到。后两位也有办法请的到,大长公主由黄灵儿出面,尚仪由太皇太后出面。
集中了这么多好老师,即使他们十天半个月来上一次课,也没有哪个贵女会拒绝这么好的机会。不说别的,当了这些人的弟子,找婆家都好找得多。
自己现在孩子还小,先做些前期工作,等孩子稍大些,学校也走入正轨。她不仅是创办人,还会去教语文和丹青。因为那两首盗版诗,她已经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诗人。她还是潘驸马和余修的亲传弟子,教那些孩子丹青和书法也是绰绰有余。
钱亦绣迷迷糊糊,一宿没睡好,中途还起来喂了一次思思。第二天起来,眼圈都是黑的。
她这样,让曾嬷嬷和几个丫头很心疼,问是不是夜里带孩子太辛苦。现在,诚哥儿和信哥儿都在东厢房跟着乳娘睡,她只带思思一个人,夜里她要喂一次奶。睡在侧屋的值夜丫头会进来给孩子换一次尿布。
“要不,夜里让乳娘带姐儿吧。”曾嬷嬷说道。
钱亦绣摇摇头,小哥俩在她生思思之前就撵出去另睡,她还是想多带两年思思。古代的女人不易,她想多宠女儿几年。
早饭后,钱亦绣又同二夫人张氏一起去东宫祭奠死去的霍良媛。霍良媛的品级不太高,由张氏和钱亦绣去就行了。
崔良媛的灵堂搭在东宫西侧门边的一个小院子里,地方十分偏僻,由黄良娣负责接待。
霍家除了霍夫人和正在坐月子的钱满亭,所有的人都来祭奠了。
远远看到朱肃锦,他脸色灰败,大黑眼圈,神色颓废。钱亦绣有些心疼他,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又善良,霍良媛再讨嫌,也是跟了他的女人,他女儿的娘,就这么死了,他心里肯定难过。
钱亦绣听人私下议论,昨天霍明去给皇上请罪,皇上并没有怪罪他,还说人生无常,让霍明节哀。
说完后,众人又是一阵唏嘘,唱道,“皇上,仁慈啊。”
钱亦绣暗道,乾武帝可不是仁慈的主,他是巴不得霍良媛死,霍明做到他的心坎上了。
本想去看看待产的太子妃,但自己从灵堂出来,不好去串门子,只得打道回府。
回府已经是晌午了,钱亦绣喂完思思和小哥俩,又给小哥俩讲了两个小故事。吃完了晌饭,她没有午歇,而是开始写筹建女学的材料,有些类似于前世的企划案。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清泉想提前结文,省略了一些原先设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绣儿办学和做远航贸易。昨天有亲提到,若女主婚后一直是内宅孩子,这篇文就可惜了。清泉想想也是,这篇文叫“农女锦绣”,说明女主拥有锦绣人生。女主不能只站在锦娃或是梁大叔的身后辅佐他们,靠兄长的提携或是夫荣妻贵,她还应该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才配“锦绣”二字。为了文章的完整性,就再写一些办学的事情,因为快结文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不会很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皇太孙
吃完了晌饭,钱亦绣没有午歇,而是开始写筹建女学的材料,有些类似于前世的企划案。
什么报告、企划、论文、汇报,这些东西都难不倒她。前世,她就是领导的笔杆子,偶尔还会免费给尚青云客串秘书角色,帮他写些材料。
尚青云,自从生孩子“回”了次前世,再想到这三个字时,她已经无波无澜。
她正坐在炕上愤笔疾书,后脖子被抱住了,接着是一瘫口水掉入脖领里,是诚哥儿。
“娘。”他一咧嘴,口水又从嘴角流出来。
别看小哥俩只有一岁三个月,已经能够自己爬上炕了。诚哥儿的行动力要强些,信哥儿的语言能力要强些。
接着,使了吃奶劲的信哥儿也爬上炕,扑进钱亦绣的怀里。
钱亦绣抱着小哥俩擦擦嘴,又亲了亲,笑道,“乖儿子睡醒了?”
“想妹妹。”诚哥儿说。
“还想娘。”信哥儿赶紧补充。
钱亦绣笑着拍拍信哥儿露出来的小屁股,说道,“这么小就会哄人,长大了姑娘可怎么招架得住。”
让乳娘把还睡着的思思放入婴儿车,她自己则牵着小哥俩一起去万寿堂。
正月底的天气已经有些升温,明媚的阳光虽然没有多少温度,但晒在人身上也极舒适。
小哥俩路上不老实,争相推着妹妹。思思被吵醒了,刚想张嘴哭,一看是两个小哥哥,又咧开小嘴咯咯咯地笑起来。欢快的笑闹声洒落一路。
钱亦绣想着此时东宫的凄凄惨惨,不由地又心疼起朱肃锦来。他虽然是太子,过得却不算快乐,几乎每年身边都要出点状况。难道要登上最高位,都要经过痛苦的历程?
来到万寿堂,别人还没来,老祖宗正斜倚在西屋的榻上闭眼养神。阳光从西窗射进来,金色的光晕照在她身上,让她原本蜡黄的肤色带了些许红晕。老太太真不容易,又熬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祖祖,祖祖。”小哥俩的大嗓门让老太太睁开眼睛,她笑着亲了亲已经自己爬榻的两个小子。
等他们亲热一阵,钱亦绣便让人把他们带出去,她有正事跟老祖宗谈。
等西屋里只剩老祖宗和钱亦绣时,钱亦绣便把自己想创办女学的事情讲了。当然,她开始先列举了一些女人因为长辈的“言传身教”把孩子带歪的事例,再讲了自己办学的初衷和理念,以及名人效应。
钱亦绣以为老祖宗不见得会感兴趣,甚至反对。但她老人家竟是连岔都没打,饶有兴致听完了她的设想。
钱亦绣一口气讲完,忐忑地看看老祖宗。
老祖宗哈哈笑道,“昭儿媳妇的想法非常好,怪不得老神仙说你是有大福的金穗田园。我就是看不上大宅门里的阴暗,但那些下作手段都是一辈一辈传下去的。许多女孩小的时候像朵水灵灵的花骨朵儿,鲜亮的让人忍不住想掐下来,可长大了,却被教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看着都厌烦……”
梁老国公和大老夫人来了,听了这事也都全力支持,还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老祖宗竟然自告奋勇,她去说服长丰大长公主当品德课的女先生。说长丰大长公主性格开朗,爱凑热闹,也最喜欢看年轻小娘子,女学里的小娘子多,她定然喜欢。
这令钱亦绣既吃惊,又感动,梁家的长辈们果真是开明的。她准备了好多说服他们的话,都没用上。
之后来的张氏、林氏等人都高兴,自家的女孩儿以后就去女学读书。有那么多名人讲课,不说别的,找个好婆家应该没有问题。
夏氏更夸张,大声笑道,“若以后咱们家把女学办好了,也是墨香满门了。咱们就不只是将门,还是文人雅士了。”
说得众人大笑起来。
之后,钱亦绣带孩子的同时,便潜心在家里准备筹办女学的事。
又做了一次加了珍珠泪粉的金莲藕糕,送去东宫、钱家及几位她关心的老人家,当然也包括长丰大长公主。她打定主意,以后有这些好东西,也少不了那位老人家。
太丰大长公主刚刚还在跟梁锦玉婆媳念叨,“绣丫头做的点心就是好吃,怪不得太皇太后天天巴望着。自打我吃了两次,倒像是馋虫被勾起来了,总是想得慌。”
黄锦玉忍住笑,说道,“重孙媳今儿就回趟娘家,让我嫂子再让做些。”
大长公主先是面上一喜,后又摇摇头道,“算了,人家知道了还说老婆子嘴儿馋。”
正说着,下人禀报说钱家大奶奶差人送点心来了。
大长公主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真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人家想什么,她就知道送什么。”
二月四日一早,潘月让人来把静儿和源儿送来,说太子妃已经发作了,她赶去东宫看着。静儿和源儿姐弟不想呆在家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