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曲周郎》第96章


入夜,主帐中灯火冉冉,周瑜披着一件墨黑大氅坐在案前看书简,旁边红泥火炉上咕咕煮着热茶,以往周瑜大帐与众将士条件一样很少生火,但这次为乔薇考虑便燃了一个火炉,约莫一炷香后,乔薇捧着一盏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案上,周瑜眼神依旧没离开手中书简,随手拿过喝了一口,乔薇顺势坐到他身边看了一会,发现案上堆满的简册都是夏口、乌林这一带近几年的县志,不禁疑惑的看向他,“看这些……有什么用吗?”
“看此地隆冬时节一般什么日子风势会转向。”周瑜边看边微笑道。
今日探营观曹军连环船阵,更使他脑海中一个念头浮现——火攻,当然此法最关键的一点是风向,常人皆以为冬日都吹西北风,但周瑜在鄱阳训练水军多时,深知荆州长江流域,为水泽之国,江北有云梦泽、夏泽等沼泽区,江南有洞庭湖、宫亭湖,因而这一带形成经常性的“陆湖风”。其实早在建安四年冬攻黄祖时这种东南风便助孙策大获全胜。
忽然一阵风透过门帘吹得炉中火焰一闪,乔薇恍然大悟,“火攻?你想用火攻退敌!就像当初你和姊夫打黄祖时那样。” 
周瑜点头一笑,心道小乔跟他在一起久了果然对军事也十分灵敏,一点就通。
乔薇思索了一番,又忍不住皱眉道:“可是曹操不会像黄祖那样傻,官渡一战他就是用乌巢袭粮之计将烧尽袁军辎重,凭此人的老谋深算怎么可能不有所防备?”
周瑜放下书简,望着炉中跳动的火光,若有所思的喃喃道:“所以,虽有天时,还得靠人谋啊。”
乔薇凝眸看他,正想继续问,却听见帐外卫兵通禀道:“都督,黄将军求见。”
“快请。”周瑜与乔薇对视一眼,乔薇心领神会微微一笑,起身退回到内间,周瑜亦拂袖起身,迎上前去。
黄盖急匆匆的掀帘而进,向周瑜抱拳一礼,开门见山问道:“今日都督亲自探营,不知可想好退敌之策?”
周瑜莞尔,“黄将军可是已有良策?”
黄盖目光中折射出激荡的光彩,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铁索连舟,首尾相接,盖以为,可用火攻,烧而走也。”
周瑜点低头,“瑜也正有此意,只是欲用火攻,应先知天时,现下西南风急,纵火只怕会烧自家船阵,需待东风,其次,江面开阔,我军只要一现身便会引起曹军警觉,只怕到时并不能对曹军形成致命伤害。”
黄盖言语一滞,面色沉下来,目光凝重道:“盖并未想到如此深远,都督可否想好应对之策?”
“风向之事不难办,这一带江泽湖泊甚多,隆冬偶尔天燥还暖之时常有东南风,建安四年我等随讨逆将军西征黄祖便是火放上风,只是必须把握好时机,曹操向来多疑,只有凭天时瞬息之变,在引起曹操警惕之前或可成功。至于如何将火攻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周瑜顿了顿,敛眸沉默了一会,缓缓却又坚定道,“瑜思来想去,唯有诈降一计!”
黄盖闻言顿时茅塞顿开,不禁上前一步喜道:“妙啊!如此我军可毫无阻碍临近曹军阵前,适时同时发火,风助火势,曹军必然大乱。”双眸一凝,抱拳郑重道,“盖请命施此诈降计。”
周瑜也知道黄盖或许是最合适的人选,军中皆知周程两位都督不睦,曹操肯定也有耳闻,黄盖又属于老将一派,资历虽高但职位却稍显低微,由他行诈降之计或可令曹操相信,但如此一来黄盖性命堪忧。
周瑜认真地看着他,眸中闪过一丝不忍,“黄将军可想清楚?此事毕竟凶险万分。”
“盖受孙氏三世厚恩,虽肝脑涂地,未能为报,若能大破曹贼保得江东安宁,盖死而无憾!”黄盖朗声笑道,一脸决然。
廉颇虽老,壮心不已,今日为了江东黄公亦如是,周瑜满心钦佩,不觉已是热泪盈眶,“黄公忠勇大义,请受周瑜一拜。”
“都督快请起。”黄盖连忙扶起周瑜,见他如此眼中不由的也是泛起泪光,“吾等皆乃江东之将,为其出生入死自是分内之事,都督言重了。”
当日深夜,一叶小舟悄然出吴营驶向北岸。
刚一靠近曹军水寨便被巡江军士拿住,先是由军吏守将层层审问,得知是吴将黄盖遣来投诚的信使,守将发觉事关重大不敢拖延,连夜报知曹操,曹操披衣而起,凭几危坐,展开黄盖降书,只见上面写道: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当知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志在择主,乞保吴民。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书不尽言。”
曹操于几案上反复将降书看了几遍,又看了一眼下方被绑着跪在地上的的信使,忽然拍案大怒道:“黄盖竟令汝送诈降书敢欺辱孤!来人!将这人推出去斩了。”
左右军士得令立马将信使押住,那人吓得面如土色,挣扎着高声道:“丞相明鉴!小人是黄将军心腹,黄将军真心投诚,岂有诈乎!”
曹操本就是试探一番,见那人神情不似撒谎,便挥手制止军士,当然还是不可尽信,冷笑继续问道:“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
东吴信使连叩了两个头,急忙解释道:“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 
曹操抚须沉思,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本想互为牵制,却不想吴军阵营中由此分为两派,想来这些老将不满周瑜已久。曹操不禁回想起当日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便是许攸临阵倒戈献上乌巢袭粮之计,此事若不是东吴使诈,那便是老天送来扫平东吴的良机!
几个念头转下来曹操脸上已见不到一丝怒气,只是面色沉肃令人难以捉摸,“黄盖若真的投诚,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
“黄公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信使小心的恭维道。
曹操闻言大悦,“哈哈,回去告诉你家将军,就以青龙旗为号,日后攻下江东,他算首功。我处不必答复,但烦汝口述便是。”
信使带着曹操口信归来禀报,黄盖听后大喜过望,立即转告周瑜,周瑜心里同样高兴,不过面上依旧镇定冷静,让黄盖预先筹备,待令乃发。黄盖选得轻舸十余艘,预备燥荻枯柴,满载船中,灌以火油,上覆赤幔,船头插一青龙旗,船尾各系走舸,布置停当,专待周瑜号令。
翌日,刮了半个多月的西北风逐渐停息,天气开始略微有些回暖,根据多年水上带兵见识,周瑜知道这种天气之后一般会伴有风向转变,又派人找来精通气象的术士与周围常年在此的渔民,再三问询,终于确认两日后夜中会有一场极大的东风。
周瑜立刻召集诸将升帐议事,将诈降火攻的计划全部讲出,诸将闻言无不惊讶万分,面面相觑,但细想之后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敌我差距过大再拖下去东吴必不能抵,兵行险招出其不意或能取胜。再说江东诸将也并非胆小怕事之辈,大战在即就是有顾虑又焉有害怕之理?于是纷纷请命迎战曹军。
中军大帐内秘密又热烈的商讨了一个时辰,最终周瑜定下战略部署,令韩当为第二火攻先锋,并接应黄盖。给马五百,若登岸,便与主力会合,追讨曹操。周瑜、周泰、凌统为江上攻战主队,有艨艟斗舰数百。又选出轻装骑卒三千名,由周瑜亲自统领,攻坚登岸,陆上追敌。吕范领骑卒一千,步卒三千,经河汊入乌林曹营以东而登岸,由小道往襄阳方向,以断曹操后路。甘宁则领船军配合刘备,防曹操从水路逃回江陵。吕蒙随吕范之后,骑卒八百,步卒三千,经小道由侧翼攻击敌营。程普部为江上后攻之队,多带大船连舟,封锁江面,收拾四散逃敌。鲁肃驻守大营,调动南岸诸军。董袭严守夏口一带江面,防文聘、满庞来援。
程普见周瑜调军有法,也没有再说什么。其他人也都表示谨遵都督号令,随后周瑜下令严加守卫,以防泄密,修书派人送回柴桑禀告孙权,又请鲁肃前往刘备营中告知作战方略,待东南风起,两家同时出兵,放火助攻,直逼曹营。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剩下的,便只待东风到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战略部署这段摘自黑白鲸的《少年江东》,还有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