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87章


往事不堪回首啊!
情景回到今生。
唐杏挥着纸条和两块钱,走到陈平安面前,对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对陈平安说:“陈平安,这钱还你,我谢谢你的大仁大德。这钱啊,你还是给街边的小乞丐吧,姐姐我啊,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接受嗟来之食。”
同学们一阵哗然,这是哪一出戏啊?为什么要给钱唐杏?
陈平安涨红着脸,说:“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看你家穷,所以……”
要是没有前世的一幕幕,唐杏还真的相信他了,唐杏假装感恩戴德地说:“谢谢你,自小我爸妈就教育我们,钱那是要靠自己挣才花得安心,再说我也不是乞丐啊,不需要同学的资助。”
“我没当你是乞丐,我只是想帮帮你。”陈平安急忙说到。
“呵呵,钱的事情,我谢谢你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要跟你算账。”唐杏突然变脸,双眼瞪得像铜锣一般,气凶凶地大声质问到:“你是不是吃饱撑着了,随便看我的周记,周记那是给老师看的,不是给你看的。你那是偷窥我的隐私,你懂不懂法律,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我随时可以去告你,让你坐牢。”
周记属不属于隐私,唐杏也不懂,怎么可怕怎么说,管他去死。最好吓死他,吓他一个星期,不,一个月。吓得他寝食难安,吓得他惶惶不得终日,小女子报仇,二十年未晚。
陈平安脸色苍白,不可置信地看着唐杏。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自己明明就是好心。难道给钱也有罪?
唐杏仿佛看穿陈平安心里的想法,凑近他的耳边,低声说:“给钱有错与否,是看人的。对于自尊心强的人来说,你那是侮辱人。骚年,要是我接受了你的钱,跟你道谢,你是不是很高兴,心里很满足,觉得自己是圣母玛利亚,全身金光闪闪。但是,一旦我拿了你的钱却一声不吭,连道谢一句也没有,到那时候你是不是会很气愤,觉得自己的好心喂了狗,恨不得将钱从我这里拿走?”
唐杏稍微离开点陈平安,正色道:“骚年,你那不是好心,那只是为了满足你那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陈平安睁大眼睛,张嘴喃喃说到:“我没有。”
“有没有,那是你的事。只是请你不要将你那伪善放在我身上,从我这里找优越感。谢谢!”唐杏继续低声说。
唐杏说完,在同学的注视下,从容地走到讲台上,大声说:“打扰大家片刻。请同学们以后不要偷看我的周记,那是我的隐私。还有关于说我家穷的话,说实话,我家是不富裕,但也没到需要资助的地步。要是需要钱的话,我自己会去挣,就不劳同学费心了。在我看来,那是欺负人,是对我爸妈的侮辱。”
第127章 退学计划
“切~吓唬人,有那么严重吗?看看周记又怎么啦?”
“就是,周记不是作业吗?老师能看,同学看看不行吗?又不会少块肉。”
“嘘,她在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呗。”
“哦,给钱还得罪人,千古笑谈啊!”
“莫不是嫌少?”
“看不出她是那样的人,真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陈平安怎么会想到给钱唐杏,莫不是看上她吧?”
同学们越说越过分,阿绣听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来,冲同学们大声喊到:“好了,不要说得这么过分。看得又不是你们的周记,当然觉得没什么。再说,陈平安同学的做法我也是不认同的。唐杏又没有明确的说需要同学的资助,要是觉得她家境不好,可以从其他方面帮忙,为什么非得给钱呢,那不是欺负人吗?当人是乞丐还是怎的?”
陈平安死死咬着嘴唇,以一副受到深深伤害的表情看着阿绣。阿绣不为所动,缓缓撇开脸,假装没看到。
唐杏从讲台上走回座位,轻轻搂/住阿绣,轻声在她耳边说到:“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们管不着。别气啦,生气容易老,不好看,咱们要美美地。再说我都不生气,你气啥呢?“
阿绣转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唐杏良久说:“你没放在心上就好,不值当。”
唐杏笑着点头,说“那是自然的,事情说开就好,报了个小仇。现在想想,以前我错了,错得离谱,人活着还是豁达点好。”
唐杏与阿绣落座。
看着议论纷纷的同学,唐杏脑海却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月前报纸所说的美国IPC展。
2000年4月在美/国举行的IPC展上,日/本印制电路板协会(JPCA)出示了一套无卤覆铜板行业标准。在当时引起了行业轰动。
曾几何时,不知不觉中,日/本覆铜板行业发展与中国拉开一大段距离。
遥想当年,1953年,704厂覆铜板行业前辈开始研究绝缘材料(覆铜板前身),与日/本几乎同时发展。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两国关于覆铜板发展天差地别啊!
唐杏知道欧盟2006年将会实施环保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电子行业是灾难,挑战,也是机遇。2004年国内出口欧盟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就是因为欧盟环保条款,受到冲击。
几十亿美元的生意,这是块大蛋糕。谁率先生产出满足欧盟环保条约的电子产品,谁就掌握先机。
时间紧迫,周记事件了结后,就办理退学吧。
搞技术的讲究的是经验,要是觉得学识不足的话,也可以在职深造。条条大路通罗马,没必要再在初中、高中死磕下去。初中、高中这些知识对搞配方设计的人,作处不大。
再说,唐杏今年已经满16周岁了,可以办理身份证了。有了身份证,可以办的事就多了。
与此同时,11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大普查拉开了帷幕,震惊世人的人口数字即将揭开。
第128章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正式开始前,提前三个月也就是在八月份,政/府开始实施户口整顿,放宽入户条件。
唐家村十来户超生大户找老支书询问入户的事情。
一大群人闹哄哄地将老支书家大厅挤得满满当当的,连转个身都难。老支书儿子新娶的第二任老婆对村民的到来满脸不耐烦,不情不愿地端来板凳给大伙坐下。
村民们刚落座就七嘴八舌地询问开来:“老支书,入户口是怎么一个政策呢?超生的是不是不用罚款就可以入户啦?”
“我们家老三到老七到现在还没有入户口,眼看就要上小学了。要是免罚款我这次就都入了。”生了七个娃娃的妇人李翠说。
老支书扯着嗓子喊到:“稍安勿躁,听我说,超生的罚款还是要罚的,但是数额相对会少点。”
听罢,村民大失所望说:“诶,怎么还是要罚款啊?不是免了吗?”
“罚款怎么不要?要是免了,婆娘不都放开肚皮生,那还得了。一个个怎么想的,尽想美事。”老支书训斥到。
“那还入个屁的户口,不入了,散了吧,散了吧,空欢喜一场。”急躁的村民噌地站起来,嚷嚷到。
“户口还是要入的,你还想孩子他们一辈子当黑户?还是老实点交罚款吧,趁此机会赶紧入户口吧。往后就没这么宽松的条件了。”老支书说完,吸了一口水烟,吞云吐雾后,接着说:“就算不入户口,人口普查时,大家还是要如实填写,不要有所隐瞒。普查数据对国家后续的政策起到重要作用,可不许马虎了事。”
“要是报了几口人上去,一看就知道是超生的。秋后算账,再来罚我们的款,那我们此不是惨啰。”李翠不无担心地道。
“也是哦,调查表上白纸黑字写着,赖都赖不掉。”
人群激昂起来,纷纷表示普查时候可不能如实填写。
老支书气的吹鼻子瞪眼,手上的竹制水烟筒敲得地板咚咚响。
。。。。。
唐家。
唐妈看着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在蹒跚学步,越看越逗趣,越看越喜欢,心里念叨着要不就趁此机会将小女娃的户口入在唐家。
想到此,唐妈忍不住一把抱起小女娃,上楼给她老妈打电话。
小女娃一岁多,对万物正是好奇的时候,手舞足蹈地跟唐妈抢话筒。唐妈将她的手拿开,小女娃立即又伸手抢。小女娃咯咯笑,反复如此,乐此不彼。
唐妈好笑地摇摇头,哄着小女娃说:“宝宝乖,咱们给你妈妈打电话,咱不抢话筒了,好不好?”
小女娃既懵懂又好奇地睁着圆滚滚的眼珠子看着唐妈,唐妈的心一下子就化了,柔软如水。
马云芳纠结了许久,最终告诉唐妈还是不要入了。
唐妈很失落。
。。。。。
人口普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