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零年代末》第61章


周老太太那个气,你说你心里要是疙瘩暗火儿,当面发完不就行了?何必这样背地里偷偷摸摸的膈应人?分给别人的小鸡仔,不说全是母的,至少一公一母是标配吧?!咋到了他们周家,就变成三只公的?这不存心膈应人,让他们家没鸡蛋吃吗?!
劈头盖脸骂了李保全一通,最后拿不接收知青到他们家里做威胁,周老太太总算如意的拿三只公鸡,换成一公两母。
背锅侠李保全被骂的莫名其妙,他是真不知情周家被分了三只小鸡仔。为了避嫌,怕人家说他专给李家亲朋开后门分母鸡,他把分鸡仔的事交给几个信赖的社员分。
哪成想,宝栓娘从中作梗,把原本就打算分给周家一公两母的鸡仔换成三只公的给周家,为得就是出当年周大妮儿夺走她管李家私房钱的权利。
原本她以为周家人看不出鸡仔是公是母,等养上一段时间,看出端倪来。那时候大家都养得半大了,谁愿意再换?周家就得哑巴吃黄连,憋屈的养着三只公鸡仔一整年。
谁知道周老太太是养鸡的好把事,虽然这些鸡仔才半个多月,可依旧难不倒她认出公母。这会儿东窗事发,李保全查明缘由,看着公公脸都快黑成碳了,宝栓娘心里憋屈的要命!
她咋就那么倒霉!摊上周大妮儿,周家这大家丧门星?!真想一把火把那周大妮儿烧死,一了百了!
鸡仔换完后,家里空闲好几年的鸡圈被周老太太收拾了出来。
她先把圈里陈年沾有鸡屎的地皮铲干净,然后撒上一层既可以消毒,又可以让鸡圈干爽整洁的草木灰。再把鸡圈遮棚修理了下,抱了一堆干草到最里面靠墙角的位置做了一个大窝儿,把小鸡仔放了进去。
切了一些嫩绿的野菜碎叶子,抓一把平常家里舍不得多吃的玉米面,一起搅拌放在鸡槽里,再打碗清水搁旁边。
眼瞅着三只小鸡仔叽叽喳喳的在旁边吃得欢儿,周老太太把家里所有人喊到鸡圈旁,耳提面命道:“都给我仔细喂养着!不许进圈瞧!不许多喂食儿!不许放出圈!尤其老二你家的臭豆腐,正是皮实儿的时候,可给我看管好了!要是让他爬进鸡圈把小鸡仔给捏死了!看我不捏死你们两口子!”
不怪周老太太特意嘱咐全家人,实在是小鸡仔前三月最容易死,如果不小心看管着,三只小鸡仔都病死、撑死、捏死神马的,周家到哪儿去找两只鸡上交任务?
经过大食堂和饥/荒,所有的家畜都不见踪影儿,鸡仔死了,想弥补,也找不到卖的啊!可不就要仔细着。
“放心吧娘,我们会看好臭豆腐的。”知道自个老娘绝不是在放空话,周建立只觉得自个儿喉咙一紧,气都喘不过来。搂着已经三岁,正拿着一片菜叶往鸡圈里扔的臭豆腐连连保证。
得了他的保证,周老太太翻了个大白眼,扭头叮嘱二房其他三个孩子看管好弟弟,要是小鸡仔被他们弟弟弄死了,她就连他们一块儿捏死!
大狗、二狗、四丫:……
咋觉得奶现在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从前温柔和善的十佳好奶奶去哪了?难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脾气暴躁的周燕呆久了,变得跟她一模一样,动辄就想弄死人?
接收到堂弟妹们惊恐又敬畏的目光,周燕全然无觉。她现在愁得要命呢,哪顾得上他们在想啥。
知青安插,周家果不其然的在名单里,谁让周家有个每月领抚慰金的儿子在呢。不说粮食,其他在挣钱的周秀芳、闷子、周建国神马的,单凭周建军的抚慰金,周家的日子就比队上大部分人家的日子好太多,自然要安插知青到周家。
周家不差钱儿,确切的说,除了周家二房,其他三房都不差钱儿,毕竟每房都有挣钱的能人在。
可钱再多,周家的房子还是那么宽,还是那么几间屋儿。每房大人小孩都挤在一个屋里面,最空闲的就只有周燕住的屋儿了。
李保全早给老周头透了信儿,说考虑到他家孩子、女人们多,安插男知青到他们家不方面,就安插个女知青到他们家,到时候和周燕住一屋儿。大家都是女孩子,下乡来的女知青,又是读过书的文化人,想来两人相处应该没啥问题。
他们觉得没问题,周燕却觉得大大有问题!她一个人住一间屋子住惯了,突然跟一个陌生人住在一起,她怎么想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而且,她喜欢关门在屋里,消失在房间进空间种菜。多一个人住进来,就代表她没办法随时进空间看管菜地,也不能给自己开小灶了。
可时间紧急,知青们过两天就要下乡来了,尽管周燕心里不大乐意跟陌生人住一屋儿,到底她已经是市里户口,本身已经不属于大队。她能一直住在周家大院里,都是周老太太疼她,哪能矫情占着茅坑不拉屎呢。
没过两天,公社派人把那八个知青领到了第五大队。
李保全出面,先是各种慷慨激昂的表达了欢迎,跟每一个知青热情的握了握手,然后又领着知青们往早就安排好的八户人家走去。
当第一个知青到一户姓牛的人家,瞧见那裂缝歪斜的破土屋,旧的看不见颜色的木板床,一屋子脏兮兮的小孩儿流着鼻涕好奇的看着他们。几个穿补丁孤身灰扑扑的妇人拉着那个知青进屋,让他进里面坐。其余的知青互相看看,都是一脸的菜色,他们是应召主席的建议主动下乡来搞建设,但真没想到,乡下的环境这么恶劣,脏乱的要死!
当即就有几个知青打起了退堂鼓。可乡已下,要想回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再者他们是自个儿主动下来的,这会儿回去,不是啪啪啪打自个儿脸么?
也就半是嫌弃,半是逞能的各自进了预定好的人家里。
每送完一家,李保全就得叮嘱每个知青,跟他们说,他们只是借住人家社员家里,吃喝啥的,得自己解决不能麻烦人家。要是不会做饭想搭伙儿,就得自己下地干活儿挣工分换粮食。
考虑到他们刚下乡,细皮嫩肉的不会干活儿,因此队里给每个人半个多月的粗粮。等下个月初会再给他们发放,当然,前提是得拿工分换。
今儿他们来的晚了就不用干活儿,从明儿开始跟着每户人家的社员学习如何下地做农活儿,要是投机耍懒,那就等着饿死吧!
作者有话要说:
年纪大了,身体各种毛病,这几天胃不舒服,老打嗝恶心。去看医生说,是胃黏膜受损,还有肠胃炎。让我多休息,少熬夜。
我:……
我特么是要码字的人啊!我的天使们在等我啊!
第42章 042
知青们一听这些条条款款; 还要跟那帮泥腿子下地干活儿; 顿觉一阵绝望; 饭都吃不下。
当然在这八个知青中; 有个人例外; 吃饭吃得格外的香。
周家人紧盯着饭桌上,一个穿碎花长衫蓝色小脚裤; 长得细眉大眼; 不过二十岁的年轻姑娘,一手端着一大碗红薯粥唏哩呼噜的喝着,一边吃着野菜饼子不断的赞叹好吃。纷纷拿眼看向墩子、周燕,无声的说,“这就是闷子的对象?”
墩子、周燕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虽然有好几年没见过于玉莹; 但是于玉莹长相太过特别,她的左嘴角有个筷头大小的红痣,打眼望去十分惹眼; 让人想不记住都难。虽然现在的她抽条好看了不少; 但是两人还是一眼认出她是谁。
得知是自个儿子处的对象; 王芬兰两口子顿时笑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于玉莹作为知青下乡,怎么这么凑巧的到他们周家来。可就冲着当初闷子一无所有时; 她答应和闷子处对象,三五不时写信过来问候他们两口子; 逢年过节还寄礼物过来,一看就是个不嫌贫爱富的好姑娘。
王芬兰两口子是公婆看媳妇儿; 怎么看怎么满意。一叠声的让她多吃点,还给她添饭夹菜等等。
平心而论,周家的伙食不差,至少队上其他人家日日吃稀粥喝稀糊糊,周家还能吃个干饭饼子神马的,炒的菜,油放的也比别家多。最重要的是,掌厨的是周燕,再难吃的东西都会变的美味。
可于玉莹本身个子娇小,胃口不大。为了不让未来的公婆,觉得她从城里来,行为做事娇里娇气的,便故作粗鲁的连吃两碗红薯稀饭,一大块野菜饼子。
现在胃里已经撑得受不住,而碗里还有公婆夹得满满一大碗菜,她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她和闷子处对象三年多,这期间,除了刚开始见了两次面,后面两人一直靠书信联系,属于典型的“飞信”恋爱关系。
她是听闻了乡下支农政策,想着闷子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