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仕途风流(斑马)》第395章


此外还有一个特色种植项目,就是香椿的种植,这也是省城农业学院的专家提议考虑的项目。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医食兼得的蔬菜。
杨学斌准备把这个项目交给凌安乡来进行,如果一切顺利,初期就能每年采摘三批香椿鲜叶,预计在二十万斤左右,一年可获一百万元的收入。
这对于一向都穷得叮当响的凌安乡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金娃娃,早就嗷嗷叫着要上这个项目了。
除去这些之外,杨学斌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后还准备在皇明县进行毛竹、中药材、金银花、葡萄、苗木等等特色种植。
本身皇明县就是多山丘陵的地带,单纯耕种的话,产出不多,农民生活困苦,用来进行特色种植最好。
而且专家也进行过考察,如果集中全县的适合特色种植的地段,面积差不多能有三十多万亩,能够实现增收一亿六千万多元。
杨学斌已经打定主意,借着此次投资商投资的机会,要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调动起种植户的积极性,由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正文 第三百五十九章 推广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6 1:30:26 本章字数:3234
杨学斌县长如此重视皇明县的农业生产,甚至前来进行考察投资商要投巨资建厂的项目,都不能让杨县长的注意力偏移。
这种情况可就有些怪异了,虽说杨县长也并不是一点也不关注其他投资项目的进展,也安排了专门的副县长进行跟进。
只是这种重视程度实在不够,再怎么对比,农业项目比起工厂等工业建设项目,重要性也差得远吧。
杨县长这是怎么了?怎么给人的感觉是有些轻重不分哪?
要知道建工厂生产出产品才是王道啊,对于一个县的经济问题增长,才有决定性的意义。
农业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低,重要性根本排不上前列。
别的不说,就此次来皇明县进行投资考察的几个商人,大都是对建设工厂有兴趣。这要是放在其他县,做为一县之长,不得天天和投资商泡在一起啊?
只要能够留下这些投资商建设工厂,那金光闪闪的政绩可就到手了,劳心费力的农业项目,最多只是捎带着而已。
这种疑问在皇明县可是有少人心里都有,不过敢问杨学斌却没几个,随着杨学斌几次出手,现在又占据了常委会的多数票,个人的权威是建立起来了。
再说了,能够和杨学斌探讨此类问题的人,在皇明县也不多,至于象韦清远这样可以平等对话的,还巴不得杨学斌出昏招哪,怎么可能进行提醒。
不过乔达才却是一个例外,做为杨学斌的秘书,有些话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只是当乔达才问起这个问题时,杨学斌还是沉思良久,最后才缓缓开口说道:“有老话说得好‘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啊,咱们华夏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是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怎么重视农业都不过分。”
弄了半天是这个理由?乔达才听得是目瞪口呆,感觉杨县长的想法真得是匪夷所思。
正常的步骤不应该是这样啊,要说农业是基础不错,这个道理任何人都懂。
可现在皇明县是一穷二白,发展农业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是需要集中有限的力量大力发展工业项目,尽快的带动整个皇明县的经济发展,然后在财政资金宽裕的情况下,再逐步的解决农业的问题。
杨学斌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这样说也没错,皇明县需要跳跃性的发展,靠着农业项目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上工业项目,要加大投入,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拉动县里的经济。”
乔达才简直都要糊涂了,杨县长的思路这不很清晰的吗?到底怎么回事儿。
“呵呵,不懂了吧?喏,这是我这几天写的一篇小文章,你先看一看。”杨学斌随手递给乔达才几页稿纸。
乔达才接过来一看,标题是《基层干部的底气》。
这题目可是有些大啊,不过看内容也就几页稿纸,不知道县长到底想要阐明些什么道理。
想到这里,乔达才低下头仔细看了起来。
文章的内容一如杨学斌之前的风格,简单直接,开宗明义直接就说,“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每一个干部思考和落实工作的出发点。”
“可是有些干部在机关呆久了,免不了养成一些官僚作风,久而久之就会脱离基层、脱离群众。所以到广阔天地去感知纯朴民风,嗅嗅泥土的味道,对干部的成长和成熟会大有帮助。比如说驻村干部,这也就是接地气。”
看到这里,乔达才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些灵感,不过还是把握不住,抬头看了看杨学斌正在含笑看着他,就又急忙低头看起来。
“干部驻村的职责任务,规定有宣传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党建等多个方面。同时驻村干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跑上联下,充分利用单位资源优势和自身人脉资源,找关系、跑项目、搞协调,帮助乡村寻找发展致富的路子……”
“县长,这个好像和我们一直都在搞的驻村干部不太一样啊。”看到这儿,乔达才忍不住开口问道。
杨学斌笑了笑,示意他继续往下看。
乔达才知道县长心里肯定有数,也就稳了稳心神,继续看起来,“干部接地气,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具亲民之心、爱民情怀,在帮助基层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的同时,真正在帮扶上出实招、见实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干部是否真的接地气,要看是不是真正有惠民之果,得见证物。如果一年时间下来,帮扶的村没有变化,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基层干部群众中没有好的口碑,就证明干部的地气是接得不够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接上。”
“……所以干部接地气,不能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做花样,而应该是田间地头见踪影,群众之中见身影,项目路上留足迹,矛盾面前见化解,如此接地气,才能真正给基层群众以实惠,驻村干部也才能得到真意义上的锻炼。”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后面就没有了,可乔达才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不禁抬头问道,“县长,这文章接下来是什么?”
杨学斌含笑说道:“你觉得哪?达才,就已经有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
乔达才心里一阵的兴奋,明白这是县长在考校和指点他,同时心里的那点灵感也越发成型,于是就先暗自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缓缓说道。
“文章的重点就是要求干部们要接地气,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利益。党的干部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不能浮于表面,而是应该踏踏实实,深入人心,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行事。”
杨学斌赞许的点点头,“达才进步很大啊,文章的重点你是抓住了,其他还有吗?”
得到县长的赞赏,乔达才也很是开心,接着说道:“县长,还有就是关于接地气干部的具体表示形式,主要就是驻村干部的问题,不过……”说到这儿,乔达才就有些欲言又止了。
“有话你就说……”杨学斌摆摆手,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现在的驻村干部,其实就象文章里面所说的那样,只是走过场,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很少……我觉得县长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文章当中没写出来罢了。”
“是啊,现在的干部别看本事不大,可是架子那可是都高高的,脱离群众已是常态……”杨学斌看着窗外随风摇曳的杨柳,轻声说道。
真正说起来,现在还算是好的,干部思想滑坡不太严重。等再过上十来年,干部的威势那才叫一个厉害,土皇帝都不足以形容。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干部是比比皆是,带坏了干部的风气,影响了干群关系,这些不良影响严重抹黑了党的形象,甚至都有些动摇根本的意思。
不过杨学斌的感慨只是一下,对这个问题现在没必要做过多的探讨,还是解决现实问题最重要。
“达才,那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杨学斌笑着问道。
“县长,我觉得驻村干部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就是执行过程当中过于宽泛,所以效果也不明显。”乔达才想了想,说道,“而且人选也不行,有些官场老油条,根本不是干实事的人,让他们去驻村,起到的只会是坏作用,还不如不去。”
说到这儿,乔达才看到杨学斌鼓励的眼神,接着说道:“我觉得县长当年在黄洼子乡推广的那个办法就很好,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