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高中回忆录》第75章


霾挪换崧┙猓庋拇砦竽阋膊恢皇欠噶艘槐榱耍骷牵?br /> 767、在干木材中生活的蠹(du)虫,其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不能用“或”连接)。因为任何生物细胞内的水都是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的。这两种形式并存,所以只能用“和”连接!“在干木材中生活”只是一个迷惑你的条件。“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这也是教材中的原话!
768、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你不要以为是化合物形式)存在,但是有些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牙齿中的重要成分,这一点要知道!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少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因为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769、在物理题中,一定要以题目中的已知物理量来表示最后答案,千万不要用给出的图中的一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题目中没有给出,但是图中标注了,像角度θ)直接往答案里代,利用图中的物理量运算也没关系,但最后得出答案时一定要化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物理量。8有一年广东高考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陷阱,多少人奋不顾身地往里跳却不知道,这也是做物理题的原则性问题,即最后答案要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物理量来表示,不要被附图所误导!
770、数学上我们可以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证明一些不等式,其本质原理是:“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大于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晓得这个原理还不够,要会很熟练的运用才行啊!
771、汽车在过拱形桥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和桥的支持力FN,它们的合力提供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当汽车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由于桥的支持力FN小于车的重力,所以G-FN=F向;
当汽车过拱形桥的最低点时,由于桥的支持力FN大于车的重力,所以FN-G=F向;
搞清楚这种关系,再遇上汽车过拱形桥就能够很熟练地解决了。
772、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因为金属只有正价,没有负价;而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既可能作氧化剂又可能作还原剂,因为大多数非金属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773、做物理题时,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g=10m/s2,我劝你最好不要怕麻烦,一律用g=9。8m/s2代入数据进行运算,也许运算有点小复杂,但最后结果会更精确!有时候代入9。8刚好能开方,实在是开方开不了再看看10能不能开方,这是无奈下才会在题目中没有说明g=10m/s2下使用10。可以肯定,高考试卷是那些命题专家的日夜心血,其精准性可见一斑,回归课本你会发现这样一句话:“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都按g=9。8m/s2进行计算。”
高考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g=10m/s2的话,其潜台词就是要你用g=9。8m/s2代入计算。
774、从数学角度讲,当θ角很小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θ的正弦等于θ的正切,即sinθ=tanθ,这是在θ角很小时建立的近似相等的等式。这个近似代换在物理学中有时会要用到它,做题时也要敢于用它,随时想到可以用它!
775、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利用这个文字方程式可以快速比较解决问题!
776、当你由一个已知点设出一个点斜式方程时,那此时你便默认了该直线的斜率存在,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点斜式是无法表示出来的,所以这样就产生了分类的标准了。第一类是当斜率存在时,设出点斜式方程解题;第二类是当斜率不存在时,由已知点便可确定其直线方程了。这样分类讨论,才不会造成错解、漏解。
777、汽车在过拱形桥中的凸形桥时,由G-FN=mv2/R可知,当FN=0时,即mg=mv2/R,解得v=“根号下gR”,也就是说,做题时不管怎样你都不能让速度v大于“根号下gR”,这是过凸形桥的最大安全速度,否则车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我想这TM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才会出现,解决物理问题时,还得要现实一点,不要忽略了这一因素,做题时要连带考虑这一安全因素。
778、有人把航天器失重的原因说成是它离地球太远,从而摆脱了地球引力。我真想说这样的人头脑子是不是装了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想当然的认为的!
779、当你把线速度连等公式,向心加速度连等公式搞的很熟练能一气呵成地写出来时,真的不知道圆周运动还有什么难的!向心力公式还记得吗?直接在向心加速度连等公式上加个m不就ok了!I-just-want-to-say,圆周运动,is-so-easy!
780、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这也就是强哥所说的哪个规律:“等号左边的大于等号右边的!”
78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顺序不能乱!)
即: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方程式中的规律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782、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同样,氧化产物也具有氧化性,还原产物也具有还原性。
783、已知一条直线和一个不在该直线上的点,怎样求该点关于该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你不要讲你不会:首先设出对称点的坐标,再利用点和对称点的中点坐标在直线上列出一个方程,再用点和对称点的连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与已知直线垂直利用斜率列出另一个方程,解方程组即可!
78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仪器重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
785、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条绳子系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是“绳子的拉力F加上重力mg”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即:F+mg=F向。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是“绳子的拉力F减去重力mg”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即:F-mg=F向。
786、利用双线桥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时,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规律口诀:“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了电子,被还原(也就是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了电子,被氧化(也就是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这也就是那句“失氧得还”口诀的真正含义。将规律口诀中的“有”字重读会有更深的理解。
787、一个化合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只做氧化剂,也可以只做还原剂,还可以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比如说H2O。
这可以利用双线桥法进行分析,利用上面的规律口诀就可以了!
78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改变。”这句话是错误的!为什么?
我们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而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电子转移的外显形式。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789、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由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直接形成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790、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就叫做置换反应。
这是定义!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置换反应,就利用定义看看是不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又生成了单质和化合物,如果是的话那就是置换反应。而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791、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求解方法:
若直线L1关于点M(x0,y0)的对称直线为L2,则直线L2上任意一点P关于点M的对称点在直线L1上。这是求解方法的理论依据!这里不再啰嗦了!直线关于某个点对称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792、已知点A的坐标我们知道,还知道直线L1的方程,如何求点A关于直线L1对称的点M的坐标呢?
我们设对称点M的坐标为(x0,y0),然后列两个方程去解方程组就能解出M(x0,y0)的坐标了。
利用已知点和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直线L1列出第一个方程(利用斜率列方程),
在利用已知点和对称点的中点坐标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