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剑出鞘》第14章


放下剑柄,肖铎一路小跑着过来,向杨梅正式介绍保罗的身份,并用法语感谢对方帮忙接人。
保罗摆摆手示意无碍,表示自己有更值得关心的问题,一连串法语像机关&枪似的打出来,语气再次变得急切而焦虑,隐约充满了某种莫名的期待。
作为听不懂法语的旁观者,杨梅彻底放弃了插话的欲望。
肖铎倒是表现得从容镇定,连连点头劝对方放心,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保罗拍拍胸,这才转身向杨梅道别,去别的剑道上继续指导练习。
保罗刚走,他就主动退开半步,确定两人之间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举手投足十分见外。
事实上,从昨晚开始,肖铎就一直是这种状态,似乎不再把她当成同居室友,倒有几分封建时代的男女大防。
杨梅提醒自己不要介意细节,鼓足勇气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打量着面前的男人。
白衣白裤、修长身形,他原本就生得干净,如今被衬得愈发俊俏,眼角眉梢的汗水就像这夏日最灿烂的艳阳,由内而外散发出强烈的光芒。
她故作轻松地发问:“训练辛苦吗?”
“还行,”肖铎抿了抿唇,“只是松懈太久,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听出对方话语里的潜台词,杨梅好奇:“你以前练过击剑?”
想来也是,即便街头的业余比赛,想要打赢所有对手、提前锁定比赛结果,必须绝对的实力作保证——任何人都不可能初来乍到就所向披靡。
他将视线投向不远处的剑道,清清喉咙说:“……练过。”
没有注意到这份迟疑,杨梅轻声道:“我不是太懂其中的规矩,但你刚才的姿势挺好看的,应该很适合这个项目。”
肖铎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过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谢谢。”
迟疑使气氛变得格外尴尬,尴尬渲染气氛渐渐凝固,凝固的沉默让空气静止,静止的空气仿佛随时可以滴出水来。
她只觉得脸颊热得像在燃烧一样,连忙假装对俱乐部里的训练设施感兴趣,四下打量了半天,这才调整好气息,再度抬头:“我刚才想把钱还给保罗,他没收。”
“什么钱?”
“预支的那一千欧元。”
肖铎愣了愣,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做,当即推辞:“真的没必要,我对比赛有把握。”
“我知道,”她绞着手指,声音不大,态度却很坚决,“只是这笔钱不该由你来出,风险也不该由俱乐部来承担。”
男人笑道:“你果然还是不相信我。”
杨梅瞪他一眼:“我不想让你比赛的时候有压力。”
肖铎挑眉,拒绝接受她的一番好意,语气中带着几分倨傲:“这个级别的比赛,真的很难给我造成压力。”
这是杨梅第一次听对方用这种语气说话,大部分时候,他是礼貌、谦逊、温柔的存在,习惯于保留自己的意见。然而,站在剑道上的肖铎,就像换了一个人,言行中充满了毋庸置疑的权威。
即便如此,她依然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把钱给他们吧,就算求个心安。”
“你尽管心安。”
对杨梅的脾气有所了解,肖铎也明白言语的安慰缺乏说服力,索性换成更直接的方式:“今天下午有没有课?”
她略微怔忪,摇了摇头说:“没有,老师安排的是实操练习,我已经提前做过了。”
“那好,”肖铎再次戴上面罩,“保罗约了去年的大区冠军,待会儿要跟我打一场练习赛,你可以留下来看看。”
练习的间隙,他又做了一点简单介绍,终于让杨梅对全法俱乐部联赛有了基本概念:在法国,击剑非常流行,是学校的必修课,每一个法国人都知道击剑。各个城市都有很多的击剑俱乐部,下到几岁的小孩,上至几十岁的老人都经常在俱乐部里切磋。*
但是,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手,必须到巴黎来——这里有上百家俱乐部,云集着法国的顶级剑客。
因为主教练保罗是练佩剑出身,“圣日耳曼”俱乐部的花剑很弱,甚至连可以与肖铎对练的选手都没有。
杨梅这才注意到,另外几条剑道上的选手都穿着半身防护服,手中的剑柄有着半月形护盘,一招一式与肖铎练的花剑截然不同。
墙上的始终快走到6点时,原本闹哄哄的场馆突然变得更加嘈杂。
“蹦猪(Bonjour)”、“傻驴(Salut)”法语中用来寒暄问候的话不绝于耳,即便听不懂其中的内容,那热情的招呼和崇拜的态度,也能让杨梅真实地有所感受。
原本四散在剑道上的人们突然朝着楼梯口涌去。
一个高个子男人走进来,正亲切地回应着众人的招呼,一路挨个儿与大家握手。在人群的簇拥下,他移动得异常缓慢,等到进入场馆中央,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
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大区冠军、代表法国花剑的一流水平、保罗托了不少关系才请到的“高手”。
自始至终,“高手”都表现得趾高气昂,进入剑馆后,甚至连瞧都没瞧自己的对手一眼。
直到他慢条斯理地做完准备活动,换上一身精良的装备,这才斜着脑袋,懒洋洋地打了声招呼。
肖铎举起手中的剑,干净利落地行礼致敬,主动退到剑道的另一端,以实际行动表达出对战斗的渴望。
保罗担任比赛裁判,俱乐部里的其他人也都停止练习,纷纷围到剑道旁看热闹。
“En Garde。(准备)”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剑道上的两人各自摆出实战姿势,锐利的剑锋直指彼此,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不会法语,能找到的关于法国俱乐部联赛的资料太少,只有国家队前教练、三剑客之一的王海滨指导的自传《剑之舞》中有所提及。包括与法国本地冠军过招的素材,也来自王指导的这本书的第六章“剑之旅”,特此说明。
第14章 地下室
“高手”选择主动出击。
只见他步伐凌厉,两脚迅速交错,以极快的速度逼近剑道另一头,剑尖直指自己的对手,在电光火石之间发起了第一轮进攻。
如此迅速的启动速度、如此强烈的进攻意识,引发人群的阵阵惊呼,让观众们叹服大区冠军的名不虚传。
可惜,剑锋刚一交错,肖铎就做出一连串漂亮的格挡动作,四两拨千斤的化解掉对方的攻势。
众人不约而同地扼腕叹息,随即再次屏气凝神,热切地期待着“高手”的下一轮进攻。杨梅紧咬住嘴唇,心也被吊到嗓子边上,双眼紧盯住剑道上那人,呼吸随着他的动作而起伏不定。
被击退的“高手”明显有些意外,回到开始线后,调整成标准的实战姿势,不再试图轻易解决战斗。
他开始左右试探,偶尔变换频率,瞅准机会就要祭出杀招。执剑的右手灵活地上下翻飞,各项技术动作衔接紧密,锐利的剑锋所向披靡。
“Oh(啊)!”
“Dieu(天哪)!”
观战的人群发出长吁短叹,将杨梅的情绪逼到悬崖边缘:整个俱乐部里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只剩下剑身撞击的“叮叮当当”,就像阵前擂动的战鼓鼓点,越来越紧、越来越密。
在白炽灯光线的照射下,“高手”所执的剑柄焕发出金属光泽,伴随着频繁的急速挑刺,仿佛织成了一面模糊的细网。
只见肖铎站在那张“网”的正中央,身体几乎没有动弹,正反手格挡转移,动作轻盈优雅,如闲庭信步般从容镇定。
两人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高手”早已满头大汗、气息起伏不定,却始终无法前进分毫,体力消耗非常严重。
肖铎已经牢牢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
最初的惊讶之后,观众们开始放弃对“高手”的支持,相反却更加看好肖铎,不自觉地和杨梅站到了同一阵线上。
竞技比赛的精彩与残酷莫过于此:胜利永远只能属于一方。
早在人类走出自然丛林的时候,灵魂里就融入了优胜劣汰的血液——对弱者的同情是道义,对强者的崇拜却是本能——这才是我们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的。
又是一轮进攻失败,“高手”不得不回撤到开始线上,主动跺脚两次,按照规则申请暂停。*
作为裁判,保罗果断发出指令,要求剑道上的两名选手立刻停止比赛,并示意双方可以摘下面罩、原地休息片刻。
只见“高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过了好半天才站直身子,断断续续地对保罗说出想法。
保罗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却在环顾四周后,明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