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好莱坞名媛》第905章


这样的转变不仅让许多围观的吃瓜群众惊讶了,就连那些专业的影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特别是几个约好一起对莱拉进行抨击的那几位,他们可是在几家比较大的媒体上公开发声说莱拉这次完蛋了的,结果这么快的时间他们就要被打脸了吗?
“怎么可能一下子突然出现那么多帮莱拉说话的人?”
“是水军吧?”
“别忘了莱拉姓什么,想要扭转舆论的方向,还有人比她更方便吗?”
思来想去担心自己要被打脸的几个影评人,立刻在自己的人脉能接触到的地方发表了一些搅浑水的言论,指责莱拉用水军为自己的拙劣电影洗白。
其实他们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想要转变人们的看法怎么可能这么快?肯定是莫兰传媒的人在暗地里做了些买卖,让他们下面的人帮着莱拉说好话,想要继续维持她的不败金身。
他们几个影评人都是看过电影的,因此更加清楚当时影院里的气氛是什么样子。就连首映式上的掌声都是稀稀拉拉的几个,还指望这样的反应是给成功的影片吗?
远的不说,就说莫兰的上一部影片《复仇者联盟》的首映式上,那些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差点将影院的房顶给掀翻好吗?
连观众的反应都得不到多少,就凭这一点,他们就相信这部影片确实不行了。
所以他们将那些新发出来的影评直接当成了水军洗白的文章,大肆进行嘲讽。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影评文章的作者,有很多一直以来就是莱拉的粉丝,长期以来都混迹在粉丝群里,被很多同是莱拉粉丝的人熟识。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水军,粉丝们自己最清楚了。
于是在粉丝们的眼里,那些影评人的话才是滑稽的,他们连是不是水军都不知道,还能指望他们能看懂莱拉的影片吗?
几个对莱拉打了差评的影评人,一见自己的社交帐号上关注的人突然减少了许多,并且每次一刷新都要少了几十甚至几百,顿时就着急了。原本关注他们的人也不过十几到几十万而已,这一下就少了好几万,以后还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著名的影评人吗?
不少取消关注的人在他们的帐号下留言,说出了取关他们的理由,那就是对莱拉编造了令人不忍直视的愚蠢谎言。
“莱拉永远不会失败!”
“只有愚蠢的家伙才会认为莱拉的电影不会成功!”
“莫兰导演是好莱坞最棒的导演,她的影片也是最好的影片。自己看不懂还要教坏别人,像你这样的人还做影评人真是这个世界最大耻辱。”
各种愤怒的评价涌向几个影评人。他们有的慌张,害怕关注自己的人会一跌到底,害怕自己影评人的身份会被人狂喷。有的却很高兴,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帐号下从来都没有像这么热闹过。难怪以前《纽约邮报》喜欢黑莱拉,早知道黑一下就能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他们早就黑了啊!确实有人因为他们黑莱拉而取关,可也有许多人抱着好奇的心来关注呀!
这个时候,大西洋彼岸的亚洲也在时差下,结束了第一天的放映。
在亚洲这边,影片的宣传主要放在张国容的身上。这是非常平常的宣传策略,谁叫他是东方人呢?又可以成为在好莱坞电影里出演主要主角。更不要说他本人在亚洲拥有的超级人气,就凭这一点,他也足以可以在这片大陆上展开手脚地进行宣传了。
别说是男主角之一,当初有其他东方演员在好莱坞的影片中只出演几分钟的几个镜头,该电影在东方的宣传就毫无廉耻地将这位东方演员作为宣传的中心。等观众们以为真是多厉害的角色时,等看了电影后才知道就在里面有两句台词,简直比龙套还龙套。
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两次,搞了几次就让东方人影迷的热情全败光了。
好在无论是张国容还是莱拉,在东方的口碑都很不错。这次又看了预告片,听说还是双男主的影片,才让许多影迷对这部莱拉新电影里的东方角色更加关注一些。
第1283章 开出的花
时差的关系,东方这边晚了美国12小时才上映。
也就是说,当这边口碑发酵的时候,那边才终于“拨乱反正”,让颠倒的评价恢复到本应正确的方面来。
东方那边倒没有那么多黑莱拉的人,所以观众看完,电影的口碑就炸了。
“本来还以为又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结果张天王真的是演了男主角之一,简直太骄傲了!”
“没错!这几年一大群演员跑去好莱坞打酱油,还好笑地说什么成了好莱坞明星,结果就只是在电影里演了个龙套,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脸做那么多的宣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演了什么了不起的角色呢!”
“还要说是咱们张天王,连莱拉·莫兰都亲自邀请他出演电影。看完《寂静》,我这个钢铁直男都觉得要弯成蚊香了。怎么可以那么酷那么帅啊!”
网络上一片都在为《寂静》狂点赞。一开始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张国容扮演的角色上,认为他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角色,能在大屏幕上看到他一改平时风格的影片真是太爽了。
但很快,看完的观众们就把讨论点转到了电影上面。
“张天王死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哗地就掉下来了。天知道,我都十多年没掉过眼泪了啊!为什么他要死?好想给导演和编剧寄刀片!”
“楼上的你不是一个人。不过看完电影,想了一夜后,我觉得张天王演的这个角色死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不死,就没法变成这部电影里最闪亮的角色!”
“虽然说的没错,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楼上的亲,人家莫兰导演是想要借这个情节表达出对种族歧视的无奈呀!”
“感觉不止是无奈,还有宁死也要挣扎的信念!”
“一种拼死想要破茧成蝶的勇气吧?反正我很喜欢,已经买了票要去二刷!”
爆好的口碑席卷了所有上映了《寂静》的国家。只要是看过电影电影的人几乎都不会给出太差的评价,这种发展看呆了不知道多少人,包括那些一开始对莱拉各种看衰的影评人。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分明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一部没多少意思的电影呀?想要表达得太粗浅了,傻瓜看完之后都能明白她想说的是什么,像这样的无脑电影怎么会受到那么多人喜欢呢?
《娱乐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人的疑问。
“莫兰用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来讲她的故事。不是用隐晦又华丽的词汇,而是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读懂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电影很多时候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是为了反战,有些是为了世界和平。很多时候,太过隐晦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它把故事讲得太艰涩了。”
“一个看不懂的东西,说得再好也没什么用处,反而只能让看不懂的观众得到很差的观影体验。为什么文艺片的票房很少?不就是因为把故事讲得太过隐晦,让观众们不愿意去费那个脑子看吗?”
“莱拉的电影却并没有这样。她用白话的方式清楚地告诉了大家她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的,有一个亚裔家庭受到了歧视,最后支离破碎却得不到公平的处理。”
“在两种极端的选择中,到底要选择哪一项?莫兰导演提出来了这么一个可怕的问题,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出一个抉择。她成功了吗?是的,成功了!她让那么多人看到了她的电影,也就意味着影响到了那么多人。”
“票房只有一点的艺术片同样讲述了一些深刻的东西,可如果没人愿意去看,就算看了也不懂导演在说什么,那么又和没有拍有什么区别?当你认为直白的剧情太过粗陋时,是不是先想一想自己的影片是不会隐晦到没人愿意去了解了!”
安东尼在老爷子那里得到了“不用管”的指示。在之后的一天中,他完全体会到了老爷子的老谋深算,将外界的舆论揣测得丝毫不差。所以一直等到舆论的方向盖棺定论后,他才让人开始写出对莱拉的支持。
他也是现在才想清楚,如果在所有人都在说莱拉不好的时候,他们立刻扑上去驳斥,只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对他们的话产生质疑,认为他们是因为莱拉的身份才那么说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真正的口碑爆发出来后,所有人都认为莱拉是被那几个说谎的影评人给忽悠了,现在他们再把这些支持的文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