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绝黛倾城》第42章


叶七?黛玉心下微微一颤。林忠接着道:“因着九爷这个节骨眼上,有旧臣反当今圣上,被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昔日旧臣,都不敢同老爷走动。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是在气头上,老爷是间接受了牵连。那叶七侍卫说,这些都是老夫人让带来的,静悄悄不会为人所发现,他们是白云城暗卫,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就不配跟着城主了。若是有人问起,姑娘便不如说一部分是姑母送的,就说姑母先前远嫁,嫁了南疆人家。”
黛玉回了屋里头。雪雁早已收拾好了,却见黛玉一脸愁容,又蹙起眉来。不由笑道:“有日子没见姑娘蹙眉了,我竟忘了姑娘还有‘颦颦’二字。好端端的,今儿怎么愁上了?”
黛玉坐到榻上,半靠着小几,窗外月明如昼,快到十五了。“他在。”
雪雁一时没懂,不由拍了拍那床褥子,搓了搓手,走了过来,“谁?”
黛玉半伏在小几上,嗔道:“叶孤城。”
雪雁先愣了愣,旋即笑道:“是了,我都忘了,除了城主,谁还能惹得姑娘不高兴。姑娘怎知道叶城主在?”
黛玉轻轻拿起那青玉簪子,沾了清水,轻轻在桌上画着,“他着了叶七哥哥送东西过来,悄悄儿的,还不叫我知道。叶七在,他怎么可能不在。他算哪门子兄长?还说答应爹爹要照顾我一世,替我寻最好的良人。明知道我回来了,连瞧都不来瞧瞧。”
雪雁想了想,“许是叶城主太忙了。再说,叶七哥哥在,不能说城主也在啊。我听叶青姐姐说过,城主很少踏入中原,许多事情都是叫他们这些侍卫做的。城主有他的白云城,飞仙岛,隔着十万八千里,总不能丢下城中的百姓不是?叶青姐姐说,表少爷可是位好城主呢。”
黛玉不做声了。良久,才叹了口气,“我倒忘了,人家有人家的白云城。海外、中原,竟真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只是不知,是不是‘海上同升明月,天涯也共此时’?”
忽然,门外一阵熟悉的“咕咕”声传来。
黛玉不由一喜,“是玉儿和叶儿!”
雪雁忙去开了门。却见云裳同叶青站在门外,那一对鸽子却在手中。“云裳姐姐,叶青姐姐?”
叶青对着黛玉笑道:“林姑娘别来无恙。本来不想这会子来,只这两只小东西‘蠢蠢欲动’,似乎是知道姑娘要来似的。这会子信鸽只怕会引起猜忌,我便索性带了它们过来,也正好瞧瞧姑娘。姑娘倒是猜猜,除了我,还有谁在京城?”
黛玉心有一阵微漾,“我哪里知道有谁还在京城?”
叶青同云裳相视一笑,云裳笑道:“咱们城主让我捎来一句话给姑娘‘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若有尘埃遮目覆心,姑娘拂去便是。万事皆会安,日安方为晏。莫管东风一夜疾,也莫要管他在哪里,都会护着姑娘周全。”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黛玉细细想着这句话,望着窗外的月,不由会心一笑,对叶青道:“你也给我带去一句话,就说‘水明知月上,木落见梅尊’。”
叶青笑道:“一定替姑娘带到。”
黛玉望着月,在心里释然道:叶孤城,玉儿何惧东风一夜疾?也不论你在哪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知你亦在。
☆、第三十三回
却说在京城林府中安顿了一两日;黛玉便嘱咐雪雁收拾了一些细软,同花盈晗共坐一顶轿子;旁的便让雪雁她们跟着马车去了。
一路上行得慢;倒也稳妥。只那长安毕竟是京城,较之姑苏也热闹繁华了许多。王孙公子在这天子脚下便也毫不稀奇了;随处皆是提笼遛鸟;出入酒肆之身影。那花盈晗自幼生在姑苏;长在姑苏。见到的皆是姑苏的宽窄水道;小桥流水人家。出了岸边,闻着渔歌橹声,便是青石小路,黛瓦白墙。京华之此情此景,同那江南自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哪里见识过京城的这等热闹?饶是同黛玉一起坐在轿子里;光是闻得外头的声音,心里也是直痒痒了。总忍不住去掀起小窗上的布帘,露出一条缝,偷偷看去。
“你这丫头,怨不得陆公子悔意带你出来。待你七哥来了,我便也将你送回去才好。长安比不得姑苏,你这般当心一不留神叫人瞧了去。”黛玉拉过花盈晗的手,将它放到自己的膝上,笑道,“你七哥还让我留心你些,我可悔了那会子应了他。瞧瞧你这坐不住的,我也只好将你的手握住,假意替我暖手,方能安得住你了。”
花盈晗红了脸,忙对黛玉道:“好姐姐,你可莫要告诉我七哥和陆哥哥去。你若告诉了七哥还好,他是最好性子,不会说我什么的;可若是告诉了陆哥哥,他定是要笑话我嫁不出去、无人敢要了。”
黛玉笑道:“你们俩倒成了远嫁似的。哎呀,我倒还想假意按住你的手替我暖暖,怎的这么冷?”说着,黛玉便打量了花盈晗一眼,不由叹道,“是我的不是了,竟忘了你常年长在姑苏,自然是不知这北方的寒。昨儿我叫雪雁给你送去了冬衣,你怎的不穿?”
花盈晗搓了搓手,呼了两口白气,“还说呢,我寻思着,冷也冷不到哪里去。姐姐较我清瘦了些,那衣裳姐姐穿着是弱柳扶风,婀娜多姿;我穿了便如个壳儿生生套在个蛤蟆腿儿上似的,鼓鼓的,哪里有个伸胳膊儿的劲儿?我一早儿便脱了下去。这会子,我倒真悔上了。”
黛玉忍俊不禁,“了不得了,哪有将个自己比做蟾蜍的。还怨陆公子讽你无人敢提亲,你道自己是蟾蜍,哪里去寻另一只配你?你快莫要说话儿了,坐轿子比不得马车,万一叫人听了去,可不好。”说着,便把自己暖手的棉套捂子给了花盈晗。
一路上二人小声私语说笑着,便也到了贾家。林忠、林轩同雪雁、云裳一行也都跟了来。
这番进府,不同于上一世。因着林如海还在,又特意嘱托林忠与林轩一同跟来。不日前,周瑞家的也去了林家,便恭恭敬敬迎了黛玉进府。
可巧抱琴从院子里头往屋里端了果子正走着,瞧见黛玉,忙打起帘子,对里头道:“林姑娘来了。”
黛玉进了屋,只见贾母正半靠在罗汉榻上,鸳鸯给剥开一粒松子仁儿,同着一旁的凤姐说着话儿。闻得抱琴一声唤,鸳鸯忙笑道:“瞧瞧,刚才还念道着,这会子就到了。”
黛玉走上前去,对贾母盈盈一拜。“玉儿给老祖宗请安。”
那贾母忙伸了手,唤黛玉到自己跟前,仔细瞧了瞧,轻轻拍打了黛玉几下,道:“你这丫头,竟真是个‘没心肝儿’的。你父亲写了信唤你归家去,你便去了那扬州。琏儿回来,对我道,你同你父亲去了你姑苏老家姑母那里,竟是一去便不回来了。叫我这一把年纪的,天天念着,想着。真是该打。”
黛玉道:“玉儿也一直想着老祖宗。只爹爹近来身子不大好,爹爹膝下只我一个女儿,做女儿的也该对爹爹尽孝。爹爹也常对玉儿说,先前忧心着我还小,无人教养,便送了我来老祖宗这里。老祖宗将玉儿养在身边,玉儿当感怀老祖宗的养育之恩。”
贾母故意嗔道:“谁要你感怀来着?你只管多陪陪我这个老人家便是。”
凤姐在一旁,一根手指点着香腮,仔细端详着黛玉道:“哎呀,真是离了这三四月,竟是出落得愈发水灵了。怪着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之水最养人。将个姑娘都调得跟个水葱段儿似的。本来着林丫头就是个标标致致最是个一等一的容貌儿,这下子可好,一等一上再上一层,可叫我们这些人间的灰鬼儿怎么活?”
一席话说得几个人都笑了。
王熙凤又接着笑道:“岂止是林丫头愈发水灵?我瞧着带来的丫头也一个赛一个。这位是……”王熙凤走到花盈晗跟前,仔细端详了去。“便是说的,花家八姑娘吧?”
花盈晗浅浅一笑,道:“见过姐姐,叫我晗儿便是。”
王熙凤忙拉过花盈晗的手,走到贾母跟前儿,道:“一进来,我便瞧着,觉得是。早听说江南花家,这么一瞧,这姓儿,竟是姓对了。姓花,生得姑娘也跟朵花儿似的。听说贵府还有七个公子,也都一表人才,皆为人中龙凤。”
贾母道:“你懂什么?江南花家在姑苏可是大户人家,听政儿说,这花家大公子、三公子皆是在朝为官;如今六公子做了将军,还被指婚了郡主。”
凤姐笑道:“那竟真是个好风好水之地儿了。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