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的恋爱哲学》第29章


「少来。」崭世鸰冷不防从李隆基的手中抢过红豆烧饼,太久没吃了,他光闻到味道就快泪流满面,「你以为我没听说?造反者都被义兴郡王给处决了,隆俊龙虎、战无不胜是不是?」
「唉,真该烧了所有记载这事的史书。」见到崭世鸰近在眼前,李隆基一手按住他的肩亲自确认这分真实感,直到手心传来熟悉的温度,他才释怀露出微微的笑意,「没有什么比你回到我身边更重要的了,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吧,高句丽的事世卿辛苦了。」
「我知道你也不容易,要解决火烧风又要处理政变,你也辛苦了。」崭世鸰在离开高句丽时,有听说长期封锁的巴州已经解禁了,许多巴州遗族欢天喜地重返故乡。朝廷对外说法是,巴州境内有罕见疾病发生,为了广大居民健康着想只好先进行管制,现在已经完全杜绝这个疾病。尽管这个说词绝不是巴州被封锁的真相。
韦妃和前太子发动政变之后,再无人见过武则天,坊间流传她不愿意见到李隆基坐上王位,于是早早就去英灵殿沉眠。崭世鸰明白就算他向楚王询问天后的下落,也会得到与坊间八卦相去不远的回答。
巴州是章怀太子的葬身之地,如果要消除李贤的诅咒,恐怕只能献上武则天这个高贵的祭品。他认为自己永远不提武则天是最理想的办法,即使巴州没有发生灾难,李隆基也不会让武则天安稳地退位。
楚王的母亲死于这位女性手中。
单单这笔旧账,足以让李隆基对她抱持不共戴天的仇恨。
皇帝这种生物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没有对「人」拥有强烈的爱憎之心,是无法心平气和坐在无数人命堆砌而成的龙椅上。
上马车后,接连一段时间都处于紧绷状态的崭世鸰很快就睡着了,他身旁坐着李隆基,登基在即有太多事情要处理,他几乎随时随地都在看奏章,尽管有三省官员过滤奏章内容的重要性,但悲剧的是,目前三省长官加内部成员的数量只有三个,根本不够力……
等到奏章看到一个段落,李隆基才察觉崭世鸰正靠在他的肩上熟睡,是左肩的位置。
那时候他忽然了解汉哀帝为何会拿剑断袖而起,也不愿惊醒压住他袖子的宠臣。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抱这样不寻常的心思,已经无法估算了。或许是崭世鸰决定辅佐他的那一刻开始,又或许是在隆庆坊春日的庭院内,那个乍看之下平凡无奇的人被豺狼虎豹之流的王公贵族环饲之下,毫无退缩地指责武则天的不是,大概从那一刻开始,就觉得崭世鸰与众不同。
即使如此,他也很清楚崭世鸰这样的人注定无法与他相容。
——让皇帝这种没什么慈悲心的东西统治大地原本就是个错误,他始终不了解自己在辅佐何等怪物,你觉得他何时会清醒呢?
——不要紧,最多就三百年吧,你也会跟我一样,满脑子只想着把这片大地变成地狱。
李隆基早就知道了。
所有皇帝,不论在登基前怀抱何种良善的梦想,在登基之后,也会逐渐变质。
一步一步迈入自我毁灭的道路,甚至满心期待天崩地裂来临的那一天。究竟为什么思维会污染至此,没有特定的原因,汉宣帝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他执政三百年后的每一天,净是写着许多无法被理解的内容——
虚无。痴情。
败德。
人。永劫。
理想的世界。我。
听见催促我堕落的声音。
再见。
这件事情李隆基从以前就知道了。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在想要成为帝王的道路上。扭曲也好、变质也罢。他想探索是何种缘故让所有帝王都成为道德沦丧的产物,他想竭尽所能地记录下来,就算自己无法改变,至少往后可能有人足以扭转命运。
这样就够了。
为了能清楚感受他的变化,李隆基将崭世鸰放在一个离他最近、同时也是最无法离开他的位置。这是他人生中最偏执的任性。
就算真的有一天他疯得彻底,也要崭世鸰陪伴。
不管是与他一同绝望,还是……
====
桂月三日,大唐迎来第五位皇帝,李玄宗李隆基。
改国号为先天,正式结束武则天统治时代。
国都迁回长安,皇宫是先前的隆庆坊。
三省长官分别为张九龄、宋璟、姚崇,内侍为高力士,骠骑将军是李重俊。
三师、三公目前唯一留名的是文武百官之首——太师,崭世鸰。
从李隆基坐上王位的那一刻起,大唐逐步迈向极盛时期。
然后,在繁华璀璨的巅峰时,那名治世几乎没有污点的皇帝,彻底堕落了……
第七章 番外
最近想起许多事,特别是过去和哥哥一起读书的时光,明明在原本的世界时都不曾回忆过,来到大唐以后,是不是就会勾起崭世鸰念旧的思绪。
哥哥的中文说得比他流利,对中国与台湾的历史了若指掌,尤其是文学诗词,他独钟「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四句。全是出自白居易的《潜别离》,崭世鸰始终没有问大哥他喜欢的原因,现在想想,大哥之所以这般喜爱是因为「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两句,活脱脱就是人世无常最好的解释。
都已经待在大唐三百七十二天了,崭世鸰明白老想着不切实际的往事对现在的生活一点帮助也没有,尽管李隆基成为皇帝,可也不代表今后有好日子可过,太平公主的实力仍相当可观,李隆基的父亲……也就是太上皇不断给玄宗压力,这个深藏不露、老实隐居幕后的家伙写来的家书文情并茂,每一封几乎都围绕在同个话题上——
天后死了,父皇唯一的手足只剩下太平公主,父皇知道你这位姑姑有那么一点强势、有那么一点可恶,这是无依无靠的太平不得不为的坚强。就当作是为你和为大唐百姓积德,和父皇约定无论如何都别杀了太平好吗?
就崭世鸰所知,李隆基从来没有回信给太上皇。
总是太上皇亲自来问李隆基,他也很高竿地回避话题。
武则天交出皇权以后,太平公主李令月不断干涉国政,她不甘愿李隆基成为皇帝,千方百计想要逼迫李隆基退位。朝廷不少重臣都受过太平的恩惠,使李隆基在政事上偶尔会陷入胶着状态,对这位姑姑,李隆基已经到忍无可忍的境界。
一向冷静果断的玄宗之所以到现在还迟迟不对太平公主下手,最深一层的原因崭世鸰不愿细想。
「已经入秋,世卿似乎也染上忧郁的气息。」一阵温和的声音在崭世鸰背后响起,「别低头走路,你都快撞上柱子了。」
经对方一说,崭世鸰才抬起头好好看清路况,确实,他与那根结实的梁柱只有一步半的距离。他困惑回望,站在他身后的是昨天来隆庆坊作客的李宪,李隆基的大哥,上个月受封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三师三公:古代官名,地位几乎指在皇帝之下,但没有摄政权力,标准的位高权轻责任低。三师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许久不见了,大哥,抱歉你昨天来的时候我刚好在外地。」崭世鸰面露歉意。
事实上他昨天大清早就被太上皇请去太极殿商量玄宗和李令月这两人的事,怕李隆基事后追究,太上皇还费尽心神地要幺子李隆悌帮他圆谎,于是就变成幺子请崭世鸰一起出游赏景如此这般。
昨日沉重的话题延续到今日低迷的心情,崭世鸰深夜回到隆庆坊时遇到李隆基,那个家伙用「你去太极宫的事,我全都知道」的眼神看他一眼后,就会自己的寝宫,什么都不说,远必追究责备的杀伤力还大,崭世鸰忍不住要把自己差点撞到柱子这笔账算在李隆基身上。
「别介意,看你心事重重,怎么了吗?」李宪问着。
这人和李隆基出自同个父母,生长环境如出一辙,却对政治地位丝毫不感兴趣,比起大唐百姓生活是否安平和乐,李宪更在乎的是艺术美感哲学这类形而上的事……为何差异会这么大?崭世鸰怎么也想不通。不,或许可以用他自己与两位兄长日后的思考模式和发展作为解释,对父亲的反感失望,致使三兄弟迈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大哥是个同性恋、二哥是个无性恋,至于他,对家庭以及爱情,既不向往也不渴望。
那么以这个角度去看李隆基四兄弟,多少可以得到一些结果,有记忆开始就被迫面对宫廷残酷法则,于是这四兄弟也往迥异的道路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