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少年文胥》第27章


随即宗政狂回到龙椅上坐好“许君琛,许郅上前听令”
许君琛、许郅两人上前一一跪好。
内阁大臣皆跪于后,知道一定会宣布圣旨。
宗政狂拿起御案上的狼毫笔,大笔一挥写到圣旨上,其字龙飞凤舞,边写边念道“今特命许君琛为征北大元帅,许郅为将,领军十万出军北上于兹重关抵御外敌,出征之日定于下月十八,攻歼敌军,不得有误!”
“臣许君琛(许郅)得令”
既然早已知道这一天会来,少年一直早做打算,对于这次的行动,他势在必得。
众位大臣看着年幼的少年,他们知道他厉害,可是这行军打仗不是光有匹夫之勇就能行的,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对于王上说一不二的性格他们早已知道,既然王上已经决定,他们再怎么规劝也是于事无补,还好此行有骠骑将军许君琛作为主帅,就算输也不会输到哪里去,所有人早就开始做了不看好的态度。
而此行也是少年名震天下的第一仗,在青龙王朝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为后世传颂——
此后一个月的每一天,少年都会混在军营里跟普通士卒一样,起早贪黑,一起训练,所有参加过战役的士兵都知道,此时的放松不努力只能换来最后的马革裹尸,战场上刀剑无眼,能有提升的空间就绝不会偷懒,就算一人偷懒,其他士兵们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大家作为同伴,谁都不希望回来的时候少了其中一人,所以每每都自觉的勤加练习。
如今天下豪雄不知凡几,文胥从不敢托大,自视甚高,虽以他一人之力可敌万千,可是战争永远需要的都是团体作战,训练起士兵们也愈加勤勉。
出征之日,王上在城外一里之处行祭祀礼,祈求这次出征的胜利,此时的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全部看向高台上祭祀的王上,落针可闻,寂静无声。
文胥在心里暗自和鸡蛋诺商议着事情。
对于文胥的请求,鸡蛋诺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在十万大军及赶来送行的百姓们的见证下,他们发现当王上在祭祀行完礼后,天将异样,,只见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极其眩目的红光,红光满天,其中有一道红光直射王上所在的祭祀台。
此乃吉兆,看到此景,原先还是满面愁容的百官们也开始出现一丝期待。
宗政狂更是切身感受到刚才的那一道红光,站在高台上,振臂高呼“天佑我朝,此战必胜”
士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满腔热血大呼道“天佑我朝,此战必胜”
“天佑我朝,此战必胜”
十万将领外加数万百姓,欢呼声响彻云霄。
此次出征,士气大涨,定能事半功倍。
见此情景,许君琛飞身跨马,左手一把掀开那厚重的黑色大氅,右手挥动红缨长枪直指前方,声如洪钟“全军出征”
在众人的期待中,十万大军开始了漫漫征途。
此时站在高台上的王上看着下面头发被高高扎起,身着一身红衣铠甲,身披红色大氅,跨马提枪渐行渐远的少年,目光一直追随,直至不见,这一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一定要给孤平安回来。
这次的战争是王上早在一月前就接到的谍报,而大玄国所选的入侵之日就在三个月后,距今只剩下两月,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只需一月有余即可到达兹重关,就算敌军入侵之日提前,也会有当地的将领负责抵抗,抗衡个一个多月足以,所以文胥他们才能早作准备,雄狮北上。
在大军行至一半路程时就接到信报,原来敌军在知晓青龙王朝这次的行动后就加速了进攻的日子,此刻的兹重关已经开始面临大敌了,对方已驻扎在关外十里。
是夜,许君琛就和许郅叫来随行将领入帐商议,十万大军一起行动会耽误行军速度,所以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兵分两路,由许郅率领三万骑兵为先锋先行,而许君琛和另外一名大将共七万兵分抄近路由水路前行,带着辎重部队(运输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的后勤部队)随后。
出行对策一出,众将领就立即拔营,各自领着队伍离开,许郅这一路作为先锋队,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最终在七日后就率先抵达兹重关,与当地的将领会和。
此刻两军对峙,谁也没有先枉自行动,敌军在了解到这次的青龙王朝这一路援军是许郅后,对于一个来历不明的将领,花费了一些时间来打探他的消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而许郅也通过当地的将领龙云的叙说后知道了这次他们面临的敌人的多么的可怕,这次敌方领军的是素有大玄国常胜将军之称的狄岸,许郅在还没有想到合理的对策前也不敢轻举妄动。
看来他们在来之前还是低估了这次大玄国的入侵,这次狄岸竟率领十五万兵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来对付兹重关,而得到可靠消息,他们之所以现在前来入侵也是因为干旱,没有粮食只好派兵前来攻打,兹重关是青龙王朝的入内第一关,一旦沦陷,后面平原之地将无军抵抗,一马平川,而驻扎在此的我军却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加上文胥刚到的三万大军总共也才八万大军,看来他们以前还是小看了这个与之接壤的大玄国的野心。
而对方迟迟按兵不动也是因为兹重关的地势,易守难攻,以前他们也曾派兵攻打过,可是却都无功而返,这次只好拿出杀手锏,派出狄岸,看来他们此次是势在必得了。
不过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文胥的眉眼此刻无比的坚定,他有这个信心,古来以少胜多者不在少数。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文胥此刻却仍旧没有眉目,突然低头看着桌子上的兹重关地图,计上心来,嘴角微微弯起,眼角出现淡淡的傲气。
随后带着几名熟悉当地地形的士兵们亲自去到关外观察情况,回来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准备。
而狄岸这边已经打探清楚许郅的来历,于是决定在对方的其他援军没有赶来之时速战速决,定好了作战计划,全军拔营。
早已在关外做好埋伏守株待兔的文胥等人听着对方的车鸣马斯之声,无不惊叹。
狄岸之师以人多为优势,许郅之师以占据地理位置为优势,两军看似旗鼓相当,若真要打起来实则狄岸之师的优胜大于许郅,在敌强我弱下,文胥只好先采取防御的形式,兵法有云:强而避之。
已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以自己的部队靠近战场对付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的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部队的饱食对付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就是指军队作战首先要创造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两边埋伏已久的士兵们一直盯着对面缓缓而来的敌军,而暗哨们一旦发现敌军即将进入埋伏区就及时的转告给文胥。
两军对战,一触即发。
狄岸带领的军队刚行至险要区就知道对方一定在此早作埋伏,所以越发的开始谨慎行事,保险起见调整战略,以一位将领带领两万士兵为一伍,每个队伍之间隔了约八分钟的路程,前面八万人分为四队,后方七万人组成一对有自己率领,一旦情况不妙后方一队可提前做好准备或前去支援或随时撤退,想来伤亡也不会很大。
早在之前文胥就考虑了多种情况,在没有得到地方迎战兵马的准确数据前,凭狄岸多年的行军经验是不会让全部的十五万兵马一起进入,而是分批前行,只不过就要看他分几批了,无论哪种情况文胥都对此早已布阵。
第24章
在看到对方的队伍前面出现的不是狄岸后文胥就知道对方一定早就知道他们这边的埋伏,这点不难猜出,他也早算到狄岸会有此作态,所以在道路两旁也做了安排,让人速速通报给两旁的将领,让他们从两面包抄狄岸的中间部队,一定要做到速战速决,因为狄岸的这一安排有利也有弊,利则是前方战事打响,后方可作准备,弊则是不能立马支援,中间隔了八分钟的路程,只要能在八分钟之内杀掉他们,就等于瓮中捉鳖,深谙此道的狄岸也曾想到,可是真要做到在八分钟内消灭两万兵马,这个人就连狄岸都不可能做到。所以他才敢大胆的这么做。
可是他遇到的却是能以一人之力敌万千之军的文胥,所以注定了此战的失败。
在安排了两万人马对付对方两万先行部队,而由文胥率领的一万精锐之师负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