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子怎么破》第89章


只要一想到卫允之看他的眼神,李茂就觉得一身恶寒。明明之前还吵着嚷着要杀了他的人,说什么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的人,现在却用那么直白又恶心的眼神盯着他……
皇家的血统是坏了吗?一个个的怎么都好那口!
李茂翻了个身,又安下心来,他已经没什么好顾忌的了。上次的失败断送了他最后的机会,原本他就不打算要卫允之的命,不过是无辜且有好感的宫女之死刺激了他,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控制,他才会失控。
离开也好,本就打算养好伤后离开的。
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回东城!即使卫齐不杀他,要他命的人也多的是,他要是落到那人手里,只会死的更惨。
李茂吸了口冷气,事到如今,他只想好好活下去,而自己身上的秘密,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他一定要把这个“病”治好,只有那样,他才能获得绝对的、完全的自由。
卫允之坐在狭小的车厢里,陶大夫搂着他女儿坐在对面,车厢里很安静,没一个人开口说话。李茂恢复后主动要求赶车,他的技术远非陶大夫这个半路出家的车夫可以相比,一行人赶路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
既然已经决定北上,卫允之也懒得再去多想,他知道自己优柔寡断的性子,多想无益。
前路茫茫,是福是祸,全看造化。
卫庆之已经整整一夜没合眼了。
原本就因为找人的事耽误了北上的行程,刚入军营第二天,原主帅就借故称病,交接的事又因此不得不延后。卫庆之明知事态紧张,他实在等不及,却又只能先从明面上入手,接手北大营的事一刻也耽误不得,如今只好见机行事,走一步是一步了。他就不信,这个袁成罡还敢抗旨不成!
随行的军医是不指望了,只要东城派来的御医一到,卫庆之不信这老东西还敢躺着不起来!
卫庆之北归后,卫沐之上书自请,于是找人的担子又落到了他头上。
原本卫齐体谅卫沐之痛失爱妻,要他暂停江南休养,好好抚养年幼的孩子,寻找卫允之的事全权交给卫庆之操作,可惜北方局势紧张,战事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卫庆之不得不走。只不过为了安抚民心,要打仗的消息暂时还在保密中,也不知道还能瞒多久。
卫沐之此番上书东城,除了请命找人,更多的是请罪。字里行间都是对卫允之遇刺一事的自责,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弟弟,他这个做哥哥的难辞其咎,只希望可以戴罪立功,早日把卫允之找回来。
卫齐大病一场,只觉得身体每况愈下,丧子之痛加上北方动荡,他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其他,只是着卫沐之全力搜索。
或许,刺杀过去这么久还没有卫允之的消息,而早前又发现过酷似卫允之的浮尸,卫齐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希望,不敢再对儿子生还抱有过多期望了吧。
这段日子,太子卫恒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卫齐病时,卫恒之作为太子自当监国,即使现在卫齐病情有所好转,到手的权力却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虽说这些年,卫恒之因为胞弟卫庆之的缘故与卫允之较其他兄弟多些亲近,此次卫允之遇刺失踪,卫恒之并未显现出任何担忧之色。
宫中曾有流言,大约是猜测六皇子遇害与皇后、太子之间的联系,只不过,那些话就像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尚未激起多少涟漪便很快消失不见了,随之一起消失还有几个无关紧要的面孔。
皇后如今风头正盛。
先是卫齐病倒,太子卫恒之手握监国大权,不多久北方战事将起,四皇子卫庆之又从西北调往北大营,尚无多少军功在身便一路飞升。两个儿子如此争气,她这个一国之母位置更是无人可以撼动。
午夜梦回,不知皇后娘娘是否对她一向不喜的卫允之多了些许感激,又或者,这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朝堂诡谲,江湖险恶,谁又能说得清呢。
至于其他几个皇子,天生比较安分,就连一向嚣张行事的卫铭之,早在卫恒之继任太子之位后便低调不少,如今更是到了足不出户的境地。
现在的卫铭之,早已不是卫恒之的对手了。他能做的,只能是小心再小心,只盼卫恒之母子高抬贵手,将来留他们这几条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卫铭之坐在窗前,周围一盏灯也没点,这是他特意吩咐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习惯了在黑暗中静坐,这样反倒叫他感到安全。想到卫允之,那个一直让他喜欢不起来的六弟,卫铭之脸上多了一丝苦笑,曾几何时,卫允之劝过他,那时他还没有自知之明,妄想跟卫恒之对抗,现在看来,实在是不自量力到了极点。
卫允之到底死没死,卫铭之不知道。死也好,活也好,卫铭之却有些羡慕他了。
“主子。”
“说。”
“他们已经改了路线,看样子是不打算回东城了。”
“哦?”拈着茶杯的人不屑的挑了挑眉,“那就让他们再多活几日吧。”
“李茂似乎又犯病了。”
“所以呢?”
“属下是想,要不要趁此机会除掉卫允之。”
“李茂……”
“只要主子一声令下,属下立刻下去安排。”
“不,还不急。我倒是想看看,这两个人到底会是个怎样的结局,现在就杀了他,那就没意思了。”
“是,属下明白了。属下告退。”
李茂赶着马车,忽然觉得一阵心悸,脑袋里那种撕扯般的刺痛瞬间麻痹全身,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若不是额上、背上渗出的虚汗,李茂简直以为自己方才是出了幻觉。
卫允之昨晚没睡好,现在正在车厢里补眠。陶秋丛也靠着他爹睡得正香,一行人早已偏离了东城,渐渐向卧龙山走去。
第106章 皇子于山下
卫允之一直抱着九死一生的决心走在北归之路上,等到他们真的来到卧龙山下,一行人安然无恙,现实反倒显得不真实起来。
卧龙山对于卫允之来说,一直都只是一个只存在于故事和传说中的地方,或许山很高,或许风光不错,但都只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想象,直到今日,历经一番周折来到山下,他才觉得,这山实在跟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那些隐匿着能人异士的山,该是远离红尘,草木茂盛,鸟兽自在,人迹罕至的。卫允之坐在马车里,透过小窗看着道旁热闹的买卖场面,误以为自己来到乡间菜市。
路其实很宽,但是两旁的摊贩占据了部分道路,驾车似乎就不那么安全了,难免会挂着碰着,徒增麻烦,是以一行人索性下了车,李茂牵着马走在前头,卫允之跟着一边,陶大夫拉着女儿走在最后。
“年轻人,买把伞吧,山上好下雨,买把伞用得着。”
坐在小板凳上的老妇人热情地向卫允之推荐她家的伞,卫允之抬头看了看天,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实在不像是有雨。退一万步说,寒冬腊月的,即使非得下点什么,也该下雪啊。
“多谢了,不过,我们不需要,您再问问别人吧。”
老妇人也不多说,继续坐在路边叫卖。
李茂牵着马拉着车走得很慢,卫允之走得也慢,陶秋丛年纪还小,又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什么都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走得更慢,陶大夫跟在旁边看着女儿,也是走不快的,于是,四个人几乎是挪着往前走,短短几步路,他们居然花了一个时辰。
终于从摊贩密布的那段路走过来,前面的路就冷清多了,只远远看到山下一个破棚子,似乎是个歇脚喝茶的地方。几个人都很是振奋,一骨碌钻上马车,李茂扬起鞭子,马儿快步跑了起来,很快将他们带到茶棚前。
茶屋不大,黑乎乎的,在外面也看不清里头什么情况,只有两张老旧的木桌放在门外,顶上支了个棚子。
李茂把马拴好,几个人挑了其中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这时候,一个老汉提了个粗瓷茶壶一瘸一拐出来了。
“客官,这是要山上去啊?”
“是啊。”陶大夫笑着回答。
老汉先给陶大夫倒了杯热茶,他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吹了吹,端着茶碗喂给陶秋丛。
李茂目不斜视,余光却始终注意着陶大夫的动作,待到老汉再来给他和卫允之倒茶时,李茂起身,双手端着茶碗接过,以示对长辈的尊重。
卫允之看了李茂一眼,神色莫辨。
“这都快过年了,怎么还上山呢?”老汉在另一张空桌边坐下,跟几人闲聊起来。
“我带着女儿上山,就是去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