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弘晖重生皇长孙》第68章


见弘昼炸毛了,弘昆连忙开口顺毛道:“是是是,天申不是小孩子了!”
弘昼见到弘昆还是把他当小孩子哄,不满的叫道:“大哥哥!”
弘昼叫罢,又不知为何忽然泄了气,没有继续和弘昆闹下去,偏头轻轻的靠在了弘昆身上,低声问道:“大哥哥喜欢这紫禁城吗?”
弘昆听到弘昼的话愣了愣,然后摇了摇头道:“孤爱这里,但孤并不喜欢这里。”
弘昼眨了眨眼睛,表示没听懂弘昆的话。
“这是孤的家,孤的亲人、爱人和朋友都在这里,孤岂会不爱这里?”弘昆说到这儿,顿了顿道:“但孤也的确厌倦这里的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
弘昼闻言不知在想什么,也没有再说话。随后又听得弘昆道:“天申,等什么时候咱们国家国富了,兵强了,朝堂清明了,咱们就一起去江南看看好不好?”
弘昼心里在想着雍亲王府的事,听到弘昆的话也是闷闷的,只道:“大哥哥,出巡是要花银子的,大哥哥舍得?”
弘昆笑道:“谁说孤是要出巡了?孤是说就咱们两个人去。”
“那京城怎么办?”弘昼怔怔的道。
弘昆启唇莞尔一笑道:“所以孤才要好生教导珏儿啊,等什么时候珏儿能独当一面了,孤才好多陪陪天申啊!”
弘昼被惊到了,抬头僵硬的看向弘昆道:“大哥哥是想过继……”
弘昆摇了摇头道:“不,不是过继,是兼祧。孤没打算要子嗣,但金銮殿上那个宝座却不能空着,还必须得要有能力的人来做,弘旻是最合适的人选。”
弘昼下意识的反问道:“哲亲王?”随后又疑惑道:“大哥哥既然说哲亲王是最合适的,那为何还要再教永珏?”
“弘旻孤能放心,可孤不能不往后不考虑,若是子孙不孝,孤现在做什么都是枉然。”弘昆看向窗外,幽声说道。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历史上的清朝衰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帝无能。
从乾隆朝后期开始,乾隆帝年老逐渐昏聩,后代皇帝又大多平庸,不知整治。所以朝堂之上官员大多只知贪赃枉法,曲意逢迎,八旗靡烂,军队再无可用之兵,国库连年亏空……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时,大清国则早已是千疮百孔,所以列强才会那般容易的侵略进来……
他管不了百年后的后人,但眼前院子里这个小的,他还是能教上一教的!
弘昼正欲开口,却被刚跑完步的小丫头给打断了。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我跑完了!”
小丫头跑的满头大汗,晶莹的汗水从耳边滑落,滴在了两边的肩膀上,打湿了鹅黄色的小旗装。
眨眼,卓博喇库宜尔哈就跑到了床前,笑嘻嘻的道:“太子哥哥,我跑完了!还要我做什么吗?”
“瞧你这儿一头的汗!”弘昆一把将小丫头拉到身前,抬手用袖子给她拭去汗水,抱起她放在床边道:“先坐这儿歇歇。”
“嗯。”小姑娘乖巧的点了点头,自觉的在床边自己坐好。
卓博喇库宜尔哈刚坐定,她的奶嬷嬷就在殿外求见道:“奴婢给太子爷请安。”
“何事?”
“太上皇嘱咐奴婢,要在晌午前请公主回去用膳。”
“孤知道了。”弘昆点头表示知道了,看向坐在身旁的小姑娘道:“那小丫头就先回去吧,莫要让皇玛法久等了。”
“哦……”小姑娘的小脸一下子垮了下来,有些不开心的嘟了嘟嘴道:“那我就先走了?等太子哥哥有空了我再来。”
“嗯。”弘昆点了点头,起身将小丫头抱起来放回了地上。
“妹妹告辞。弘昼哥哥再见!”小姑娘说完就向外跑去了。
弘昼没想到小姑娘会和他说再见,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公主慢走。”
“你也去吧。”弘昆看向奶嬷嬷道。
“嗻。奴婢告退。”
看着卓博喇库宜尔哈的奶嬷嬷也出了寝殿,弘昼看着窗外轻声道:“待我伤愈,我帮大哥哥一起教。”
弘昆斜了他一眼:“本来也没打算让你闲着。”
弘昆学武时,良师众多,所以可以说弘昆几乎是糅合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了。
可弘昆因腿疾之故,腿上的功夫已经退步的不像话,日后自然是无法给永珏做示范的。而唯一一个得弘昆尽数真传的就是弘昼,所以,弘昼,不要大意的上吧!
弘昼:“……”
沉默了片刻后,弘昼也懒的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转而道:“大哥哥,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一个朝代能长远,大清真的能千秋万世吗……”
弘昆眼神幽深的道:“没有一个朝代能长远的话,那就让它没有朝代怎么样……”
弘昆语出惊人,弘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晌无言。
弘昆见他发呆,轻轻的笑了,他原就没想从弘昼这儿得到答案,抬手为身旁的人掖了掖被子,道:“孤是混说的,歇会吧……”
弘昼微微点头,阖上了眼睛……
弘昼在承绍宫中休养了近七日方才出宫,去了王府。
七月很快到来,弘昼的伤终于彻底痊愈,皇后的三年国丧也终于过了,此时,弘昆已经二十二岁“高龄”了。成亲之事不能再拖。于是,胤礽下令,下月初,太子同准太子妃赫舍里氏大婚。
而已经十六岁的弘昼,婚事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雍亲王一改之前不闻不问的态度,很是上心,事无巨细的过问了一遍,还亲自安排,惹得王府内外都纷纷侧目。
而去年前往新大陆的一千人终于回来了,而且是带着丰富的物产满载而归的……
第71章 
胤礽召见了去探索新大陆的带头人后,当即下诏那片新大陆正式成为大清所属,并派遣襄亲王弘晳和裕亲王在九月份带五万百姓前往,暂时定居下来,好为以后更大规模的移民做准备。胤礽可没打算让那新大陆就这么荒下去!
而泰昌三年所推行的义务学堂如今已经渐渐发展完善,已有了现代的教育体系的雏形。分设幼学、小学、中学、高学。下至三岁孩童,上至十四岁少年,都必须入学读书。
三至五岁者,入幼学;六至十一岁者,入小学;十二至十四岁者,入中学。
所有义务学堂中符合年龄的学子,均免费提供衣食,对于下学后因家远而愿意留在学校者,可同时提供免费简陋房舍。
而在学子十四岁即将离开中学的那一年里,所有学生都需参加一次拔高考,通过者则升入高学,未过者可自主选择复读或辍学,然而复读时间不得超过两年。
进入高学的学生,其家中每年可得三两银子补贴(不算花费,三两银子在古代农家里差不多是全家一年的收入),且均可全程免费参加科举考试,而所有学生二十岁以前必须参加一次科考。且科考期间,所有基本日常花销都由朝廷承担。
但是,一旦过了二十岁再参加科举者,那朝廷就将不再出资。且对于超过二十岁仍想留在高学者,朝廷虽不予驱逐,但却将收回免费供应的衣食和房舍。
所以泰昌八年七月的京城会试,与往昔差别很大的就是,农家孩子比往届科举增了数倍。
而比这个差别更大的是,由于三年前弘昆在朝堂上提出了:逐渐弱化八股取士,多增研究性才子的建议。
所以此次科考,不再是之前的纯粹的八股取士了,在内容上灵活了许多。从乡试起,便新添了五个科目。分别为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
新添的这五个科目,在乡试中每人都要考。但在会试中,考生就可凭各人喜好,选择性自主报考想专攻的科目。
这是胤礽登基以来的第二场科举取士,上一次还是泰昌元年。后来的这些年,因为国丧未断,所以已有六年没有举办了。
泰昌元年的那一次恩科,胤礽已得了天子门生。这次,胤礽有意让弘昆培养自己日后的班底,所以任命了弘昆为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没有和以往一般让大学士担任。
泰昌八年七月九日,这日天还没擦亮,弘昆就起了身,洗漱完毕后,由小灵子伺候着穿上了繁琐的朝服,带上朝珠,乘全副仪仗出宫前往这次会试的地点——顺天贡院。
弘昆到的时候,副考官弘旻和几位大学士已领着本次参与会试流程的所有官员候在贡院门口了。两旁是从宫中调来维持秩序的军士们,分立左右形成了两堵人墙。人墙之后是人山人海的学子。
人群看到仪仗过来,连忙跪下行礼。
仪仗停在了顺天贡院门口,弘昆起身,从仪仗上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