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吃枣药丸》第10章


须臾,他总结: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外在气度,所幸,他灵魂深处,还是十分高贵的。
如此,寻玉抬腿,随着福安大摇大摆的往清凉殿里走。
殿里一派金碧辉煌,顶上由琉璃瓦制成,吊着琉璃明火长灯,明黄色的帷幔从梁上飘荡下来,入眼处朱红色的桌案,五颜六色的琉璃珠帘。
地上铺就着光可照人的大理石地板,冷气从地面一点点渗入肌理。高架上设了两排鲜红色的蜡烛,边上一盏镂空雕花的银香炉,里头点的是龙涎香,淡青色的烟雾缭绕,袅娜的升了上去。
却见一道明黄色的身影立在层层帷幔后面,身形颀长,宽肩窄腰。腰间还挂着几只同色的香囊、玉佩。脚下踩着一双玄色长靴。
福安跪地高呼:“奴才见过圣上,九殿下已经带到!”
第13章 突然震惊(3)
明黄色的身影转了过来,面如冠玉,俊朗不凡,同李承清面容有那么几分相似,浑身透着一股子威严之气。此时此刻,单手背在身后,居高临下的盯着寻玉瞧。
他摆了摆手,福安立马会意,额头往地上贴了贴,起身半弯着腰,对着左右侍候的太监、宫女挥了挥手,遂带着人下去了。
朱红色的大门“轰隆”一声关上,发出一道很沉闷的声响。殿内顷刻之间就只剩下寻玉,以及他那位毫无印象的父皇。
寻玉记得李承清的交代,赶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贴在地上,大声喊道:“儿臣见过父皇!”
半晌儿都没听见回应,他手心里冒了一层冷汗,吞了吞口水,抿紧唇半个字都不敢多言。回声在空荡荡的宫殿中回荡,龙涎香直绕着鼻尖转。可以想象,皇上此时此刻就背着手,居高临下的睥睨着,眉眼间带着浓浓的审视意味,甚至是几分嫌恶。
须臾,只听一声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居高临下的传了下来:
“你抬起头,让朕看看。”
寻玉不敢不从,硬是咬牙抬起脸来。正好对上了灼灼的一道目光。他吃了一惊,牙齿咯咯打颤,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就被人拖下去砍头。
皇上凝视了片刻,突然问道:“你还记得自己是谁么?”
寻玉摇了摇头,坦诚道:“我记不得了,李承……不,听皇兄说,我叫李玄渝,排行第九,是龙子皇孙。”
“不错。”皇上点了点头,转了转右手的翡翠扳指,半点让寻玉起来的意思都没有,他笑道:“认得字么?”
寻玉摇头,皇上压下一边的眉头,不悦道:“清心观不教你读书写字的么?”
寻玉老实道:“教,但是不怎么教我!”他掰着手指头算,“平日所有的杂活都是我干,洗地板,刷马桶,劈柴,烧水,都让我一个人干。大冬天的让我去河边洗衣服,冰都冻了三指厚,我拿凿子都凿不开……”
“他们难道不知你的身份?竟然让你做这些?”
皇上话音才落,突然记起是自己曾经吩咐,不许任何人说出寻玉的身份。如此,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孤身一人在观里修行,想必受了许多罪,也吃了许多苦。
当年,若是……
寻玉跪得膝盖疼,又不敢贸然站起来,只好暗暗忍着。额头上冒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所幸,皇上也并未为难他,挥手让他起来,这才抬腿往书案后面踱步,提笔在砚台边上舔过,在雪白的宣纸上落下了两个大字:玄渝。
他拿起宣纸,来不及等上头的墨迹干了,折回身来,指着宣纸上的字,认真耐心的教道:“这个就是你的名字,记住了么?”
寻玉伸过头望了一眼,点了点头。哪知皇上却突然变了脸色,将宣纸团成一团,砸在他脸上,厉声呵斥道:“连字都不认得!朕如何有你这种儿子?以后莫在宫里惹事生非,你命格犯冲,没事不准往清凉殿来!”
此话一出,寻玉险些吓得跪倒在地。他原先只知皇威浩荡,可从未想过,当今圣上居然是个喜怒无常的。前一刻还温声细语的教他认字,下一刻就疾言厉色!
他又突然想起李承清,再看看皇上,这才知道李承清那个说翻脸就翻脸的古怪脾气,都是跟谁学来的。
皇上招来福安,厉声训斥了几句。寻玉在边上战战兢兢的跪着,大气也没敢喘。大致就听皇上训斥他,没有规矩,不知体统,粗俗野蛮之类的。
好在他想起自己还有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正被晾在宣政殿,这才冷冷一挥衣袖,往殿外走。福安赶忙摆手,带了一众宫女太监,浩浩荡荡的跟在后头。
大门轰隆一声打开,又轰隆一声关上,整个殿里就剩寻玉一个人了。他摸了摸鼻子,在地上跪了一阵,没搞明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罚他跪呢?好像是的。
寻玉又跪了一会儿,只觉得冷气透过大理石板,一点点的渗入肌理,膝盖上像是有数不清的针在扎。又过了一会儿,他垂着头,什么也不想了。静静的闻着殿里好闻的龙涎香。
宣政殿。
一进殿内,皇上就摆手示意众人在外头候着,这才大步朝里头走。一眼就望见了立在殿中央的玉树似的的人影。
李承清一见皇上,立马跪地请安道:“儿臣见过父皇!”
“嗯,起来吧。”皇上径直走到书案后面坐好,这才从厚厚的一摞奏折里抽出一本,拍在案上,同李承清道:“你过来看看这个,现在的大臣们越来越不像话。仗着自己是三朝元老,总是爱对朕的后宫子嗣多加妄词。简直放肆!”
李承清应声走上前去,将奏折打开一看,见是太傅宋守礼上书。上面陈述了监天钦正陆敬之怠官懈职,巧舌如簧。另外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皇上善待九皇子李玄渝,莫要轻信天相之说。
这个陆敬之是左相蒋斐身边的人,而左相又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嫡亲兄长,自是唯皇后之命是从。陆敬之又身兼监天钦正之职,素来爱以天相之说来劝诫皇上。
从前李玄渝出生之时,便是这个陆敬之借着玄渝生母颖妃血崩之死大作文章。先是拿贪狼星撞紫微星座,暗示玄渝命格过硬,克父防母。这才间接导致皇上对玄渝的厌弃,以至于将六岁的玄渝送去了清心观。
若不是前一阵子,太后身染风寒,大病了一场。在皇上面前念了几句玄渝幼时的可爱。皇上这才下旨让李承清亲自将李玄渝千里迢迢接了回来。
朝中大臣多有党争,大致分为左相一派和李承清的东宫一派。唯有这位宋守礼宋太傅是真心实意为皇室考虑。
如此,李承清放下奏折,跪地求道:“父皇,玄渝纵是有百般不是,也已经在清心观修行了十年。再多业障也该尽数消了才是。儿臣想法同宋太傅一致,为宽慰太后,还求父皇将玄渝交给儿臣教导。若他日后在言行上任何失德的地方,请父皇责罚儿臣!”
说着,深深的俯下身去,额头贴在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殿内的气氛一下子沉了下来。皇上眼睛微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眼底渐渐藏了一丝薄怒。
第14章 突然震惊(4)
皇上到底也不想轻易驳了李承清的请求,遂招来了礼部尚书商议诸事。好在当年将九皇子逐出宫时,皇上到底存了一分不忍,并未让人从皇室玉牒上,将他名字消了去。如此,又让翰林院拟了文稿,不日便昭告天下。
李玄渝情况特殊,既是皇室正儿八经的皇子,又是皇室曾经厌弃过,赶出宫修行过皇室成员。遂如今封了九王,皇上却跟忘了似的,也未曾吩咐户部替他开府建衙,一并连封仪都省了去。内务府总管最是会见风使舵,一见这个九王不受恩宠,自是连门面功夫都懒得做。
所幸,李承清是东宫太子,未来的储君,又是满朝文武百官公认的皇子楷模。遂宫里的宫女太监,多多少少也忌讳着点,纵是心里都不屑九王,可面上却是万万不敢说的。
出了宣政殿,一直在外头候着的太监陈林立马拥了上来,凑近李承清耳畔,小声说了几句。李承清眉梢微微一挑,心头涌起一阵厌恶,可到底没说什么,只低声询问道:“九王呢?他现在身在何处?”
陈林恭恭敬敬的回道:“回殿下的话,九王现在还在清凉殿里跪着……据说是举止失仪,惹得圣上动了怒气。”
闻言,李承清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背着手大步朝台阶下走,陈林亦步亦趋的跟在后头。忽听李承清道:“瑶光呢?又跟十二弟去马场上打打毬了?”
陈林道:“六公主去了福寿宫给太后请安了。前日皇后娘娘斥责了十二皇子,说是他只顾贪玩,荒废课业。这几日一直拘着十二皇子在弘文殿读书。由宋太傅亲自看着!”
李承清略一思忖,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