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第7章


乔布斯的故事可以有多种解读。
其一是离经叛道和挑战常理造就了商业的巨大成功。
全世界所有有着正常思维的厂商都知道,手机市场需要不同类型的产品,爷爷、妈妈和孩子的需求不一样。但是苹果就敢凭一台iPhone天下通吃,一家三代就这一款。
我认为这个路子也有缺点,它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我妈用的iPhone4,90%的功能都处于闲置状态。而且从iPhone3到iPhone4再到iPhone4S的快速更新,也是一种浪费。手机不比汽车,二手车可以转让,手机几乎没人用二手货,一旦买了iPhone4,家里那台iPhone3直接就变成电子垃圾了。
但是大家还是追着买新款。在这些痴迷的“果粉”中诞生下一个乔布斯,应该是个小概率事件。
其二是“一俊遮百丑”。
乔布斯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会发现他以自我为中心,恃才傲物,出口伤人,情商极低。如果你是他的下属,会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果你是他的老板,会为他的桀骜不驯伤透脑筋,恨不得分分钟把他开掉。
但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事业成功了,而且很辉煌。于是一抹灿烂遮盖了所有的阴影,往昔的不堪被舆论一笔勾销。
可惜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一俊遮百丑”,这要求你俊到极致;更适合普罗大众的还是“短板理论”,你最大的缺点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其三是引领而不迎合。
五年前用苹果产品是一种个性的标榜,五年后的今天,再用苹果已经很没个性。
惠普全球PC总裁托德·布拉德利对我说:“苹果带有恋物崇拜色彩,它的逻辑是:我告诉你什么是好东西,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惠普的逻辑是:我仔细研究你的需求,你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苹果的逻辑其实不无道理。在《乔布斯传》的最后一章我们读到他的自述:“我记得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前一个时间点上属于少数人的物质和思想,在后一个时间点上成为多数人的物质和思想。
我们失去了乔布斯,但依然期待下一个Cult品牌。
其四是改变历史的往往都是细节。
2003年冬,比尔·盖茨邀请全球媒体精英和意见领袖共进早餐,谈论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我承蒙错爱,也在受邀之列。
盖茨向大家展示一个可以折叠的电脑,用一支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声称“Touch”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他说当人们坐在一起开会时,如果你在一个笔记本电脑上敲着键盘录入会议纪要,总显得不太礼貌(AntiSocial)。如果用一支笔直接在屏幕上书写,像用传统的方法做笔记一样,更符合社交礼仪。
当时苹果正濒临破产,急需寻求一个令他们起死回生的产品。而微软财大气粗,有远见,也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资金支持。
但是最后苹果赢了,他们不需要笔,直接用手指触摸。
如果当时微软再向前多走一步,把笔扔到一边,无论微软还是苹果,历史都将改写。
12、真相是什么?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演绎得非常“好”的故事,写的是1988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谈到南沙群岛主权时阿基诺夫人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离菲律宾很近。邓小平抽了一口烟,淡定地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故事末尾还注明出处,援引自香港某大报记载。
这个段子读起来很解气,自然被很多人转载,读者大呼过瘾。但是有一次我遇见邓小平的后人,向他求证这个细节。当时他说,这话不像邓小平的风格,邓小平会对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强硬,但不会对菲律宾这样的小国强硬。后来他真的通过朋友查找到当年邓小平和阿基诺夫人的会谈记录,专门打电话告诉我,邓小平没有说过这句话。
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公众人物,我也有不少粉丝。粉丝并不完全等于拥趸,对应的英文是follower,“关注你的人”而已。粉丝多,是非也多。你在明处他在暗处,遭遇粉丝的杜撰和误读,躺着中枪是常有的事。比如有人说我2006年就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事实上,每次去美国出差,我都得和同事们一起去大使馆排长队办签证,一次一签很麻烦。某些人为了获得更多关注,编故事逗你玩儿,信的人还真不少,未免太低估央视这个大型国有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监管能力。
还有那场衍生出各种解读版本的骆家辉经济舱事件。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美国官员廉洁俭省,与中国官员的铺张浪费形成鲜明对比,芮成钢却拿人家开涮。这就应了基辛格当年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掌握我所掌握的所有信息,你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中美官员“三公消费”对比固然可以,但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国际先驱导报》曾就美国官员“出行待遇”做过一个专题。部长级官员坐经济舱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是一个极其低概率的事件。鲍尔森昔日的助理副财长告诉我,鲍尔森在任期间,值遇金融危机,财长出行坐过经济舱。在绝大多数时候,部长们都配有专机出行。
美国政府内阁成员按照重要程度排座次,应是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相当于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财长……国不可一日无君,万一总统先生有何闪失,后面几位就要依次接棒。
我认识的白宫人士告诉我,部长出行都配有专机。重要程度高的,比如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都拥有专属飞机(国务卿的飞机是一架改装后的波音757,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保持不间断通信。国防部长专机则不只一架,至少有一架C…17和一架高度改装的波音747…200)。其他内阁部长也有权使用随时调配的政府公务机,位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第89空运联队”为他们提供服务。专机并非一定意味着排场,而是安全和效率所需。“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强安保防御,费用支出庞大。
我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问骆家辉,坐经济舱来是否是在提醒美国欠中国的钱,不过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句论坛开场的调侃,用来引入美债危机和美元贬值话题。在我看来,曾经竞选过州长的骆家辉懂得媒体是怎么回事,因此也很乐意宣传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多说美国的好,少提美国的差。他可能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中最愿意展示自己,也最善于展示自己的人。从背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车,坐经济舱,都精准地得到拍摄传播议论。更何况,据内部消息称,骆大使坐的经济舱,由航空公司全程提供“高端服务”,从餐饮到毛毯到座椅到微笑,无不VVIP。
美国和中国都有自己的规矩,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官员未必按规矩办事儿。但我认识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是唯一一位坐经济舱的。选择经济舱,也是在传递奥巴马10年减1万亿美元开支的决心,承诺减赤,方得以提高债务上限。对于我的提问,他所谓的“坐经济舱是美国政府内阁成员的一般规则”,其实并不完全严谨。很多人并不去调查了解,只凭这一句话就相信了,人云亦云,衍生出无数对美国政府的褒扬和对本国政府的批评来。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朋友其实明白,只是借题发挥,拿美国官员说自家的事儿。
再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为例,美国共出动120多架次专机运送物资人员,从专车纸巾到矿泉水卫生设备都自带,花了纳税人不知多少钱,但因为在北京吃了碗炸酱面就被认为是朴实无华!美国领导人铺张浪费有时比其他国家多得多。专机在美国也不算什么大事儿,有时候押解囚犯也得动用专机。打击腐败固然很重要,只是不见得要拿美国作对比,仅仅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有时未必充分。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而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知如何甄别筛选,去伪存真。而且抛开谣言不说,各种无所谓真伪的观点、理念,人们也很容易“随大溜儿”,没有自己的判断。
13、提问奥巴马
第一次直接与奥巴马对话是在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这也是他就任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提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