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文娱狂潮》第68章


天又下起了雪,慢慢的大规模的烟花已经落幕,只有零星的烟花时不时绽放在天际,苏叶裹了裹大棉衣,呼出的白气朦胧了他的眼睛,他又想起那穿越来的第一年,窗外也是放着烟花下着雪,而他在熬夜码字。他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这么多年,越来越觉得自己孤独,是那种灵魂上的孤独,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游子,回不去家乡的游子。而在这里他找不到一个老乡,怎么不感到孤独呢?自己心里压着这个大秘密,纵使书卖得再火,获得了再重量级的奖项,俘虏了再多的粉丝,他也是不满足的,就像是那句话“盲从千万嫌少,知己一人难求”,他把他的那个世界写成了书,希望有人能看懂,可惜终究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年新气象,按照惯例人们都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这一年更特别,是新世纪开始,有不少人翻遍记录和资料,对过去这一个世纪做了一个总结和评价。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时代传媒发行了一个特辑《百年人物》,里面列了一个百年最具影响力人物排名,五个人并列第一,他们是当年促成世界联邦的五国首脑,当年的这一行动不光是世纪性的,影响力应当贯穿今后整个人类历史,他们五位并列第一的确当之无愧。
位列第六的是一名大科学家,他成功研发了星球基地、改良了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发现并成功应用推广了新能源……这三个成就,使得人类向征服宇宙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第七还是一名科学家,他掀起了机器人革命,推动了数字化进程,直接的影响了全人类的生活。
为什么要提这本杂志呢?因为苏叶的名字也被收录在内。为什么要提这几位大人物呢?因为排名第八的,就是苏叶。可能有人对于这个排名不服,认为只是一个写书的,他做了什么?凭什么跟这些伟人并列啊?其实,文化的影响力一直是潜移默化并且恐怖的,文化,无声无息的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影响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它的影响或许不及政治那么直接,不及科技那么进步性,但那种润物细无声,却是难以抵挡的。当你从小到大都是看这个人的书,学习这个人的文章,体会里面的道理,那么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着你的心。可以再举例一个人——孔子,他的地位在中华文化中独尊,这种独尊有局限性和特殊性,由当时的□□面所决定,无法复制出这样的一个人,他的言行为统治者巩固统治提供了帮助,也影响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所以造就了他的地位。而现在,政治不需要苏叶服务,苏叶的书也不是专门的教化,但人们一天比一天热衷于精神上的追求,苏叶能有这样的影响力不足为奇,毕竟他有着整一个世界的文化作为后盾。
在这个新春,苏叶的名字再一次登上了许多媒体平台,又掀起一股粉丝狂潮。
自从他出版《那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系列后就仿佛洗净铅华一般,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只有在新书发行或者是斩获大奖的时候,人们才会听见和看见他的名字。苏叶如此的低调,如今一朝被人翻出,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苏叶不但是个大文豪,还是个大富豪,他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缔造了一个文化帝国,能够通过一本本书为核心,构成庞大的产业链,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是肯定的。
媒体上风风火火的炒作中,而事件的核心苏叶却仿佛个局外人,这些事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机在云端穿梭,苏叶坐在窗边,看着一本杂志,时而累了便望望外面。旁边坐着的姚彬笑道:“你啊,都快成一个糟老头子了,每天就是看书遛弯晒太阳。”
“还不老吗?都快六十岁了。”苏叶笑了,不说其实真的看不出他这个人已经年过半百,唯有眼角的皱纹在隐隐提示着他已经不年轻了。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六十岁只能堪堪称得上是中年而已。”姚彬说出这话的说服力可是很大的,身为一个国际巨星,各种的保养是必不可少的,加上男人本来就不显老,说起来他比苏叶大了近十岁,但论起样貌,还是姚彬显得年轻。
苏叶不想过多纠结这方面,只是淡淡道:“心老了。”他两世为人,加上这具身体原带的记忆,是结结实实的过了九十个春秋。都说经历过的时间越漫长,这日子在眼中过得就越快。因为一天在记忆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少了。
这些个中滋味苏叶只有自己独自品尝,无法言语,也难怪会有一种消极厌世的心理。
听出了苏叶的倦意,姚彬很自然地转了个轻松的话题,说起了生活中的一些笑话。
聊天聊得累了,两人便闭目小憩了一会儿,精神养足得差不多了,飞机也到了目的地——纽约。
姚彬来这里是要参加一个电影节,这次的电影是他的收山之作,以后就退居幕后了,最多就出来客串和龙套一下,所以他对这部片子特别上心。
苏叶却不是来参加电影节的,只是跟姚彬顺路而已,他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要做。
刚刚下了飞机,早早地就有人在停机场等候着,眼见着苏叶走出来,赶忙迎了上去,道:“苏先生,您好。”
苏叶朝这个看上去有点紧张的年轻人点了点头:“你好。”跟姚彬道了别,由着这个年轻人领着坐上了一辆黑色轿车。
汽车开往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因为事情的重大性,苏叶也无意欣赏沿路的风景,匆匆来到别墅的大厅。客厅里已经坐着有几个人在等候着了,这些人的身份都不简单,跟苏叶差不多的地位。
苏叶坐在了唯一的空位子上,开口打破了场面的沉静。
这一天,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今后却成了千千万万学子的法定假期。而这些人,这个庄园,也载入了史册。
教育改革的序幕,自此拉开。
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苏叶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在场的人都答应支持他的提案。教育独立的想法已经在脑海里存在很久了,经过了七年的何方会谈,他陆续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这一批也是洽谈了三次,才在今天正式答应了下来。
一个星期后,一年一度的世界联合会议召开,苏叶出席参议,上交了一份提案——教育独立,并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票数。至此,教育系统自成一系。
可别小看这教育独立,从古至今教育是跟政治分不开关系的,思想的自由,学术的自由一直收到极大的限制,说白了教育是一种统治工具,是处于上层的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一种手段,通过潜移默化来改变思想,塑造三观。
当然,到了现代,这种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其实就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只不过现在被苏叶扔了个催化剂,加快了变革罢了。
教育系统重组,教育部改名太学院,苏叶被推选为院长,一时间风光无限。在他的主持下,教育体系在磕磕碰碰地摸索改革中,三年后,改革初成规模,苏叶决定辞职退休,急流勇退。任人们百般劝说,他心已决,回到无任一身轻的状态,每天修改一下稿件,完善一下《世界》系列。
两年后,新春的雪还纷纷扬扬,苏叶终于把《世界》系列写到了二十一世纪,而这本巨著也是将要尾声完结了,苏叶坐在电脑前,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结尾,很是烦躁,起身来到书房,打开宣纸,用镇纸压好,拿着毛笔沾了沾墨,一笔一划,写下《金刚经》中最后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气呵成,写完后苏叶觉得有些倦了,坐在阳台上的藤椅,小憩一会。
雨雪霏霏,忽然间灰蒙蒙的天放晴,但也是这一天,一件大事发生了。新年的喜庆仍未退却,晚上七点多,人们正吃着晚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纷纷发出讣告,就是这一天,苏叶与世长辞,无疾而终,享年六十岁。得知这一消息,人们为之大恸,叹一声:“传奇陨落!”。据发现尸体的姚彬说,当是时,苏叶坐在藤椅上,面容恬静,细雪微覆,像是熟睡着一样,却没想到……也是这天晚上,七十六年一遇的哈雷彗星携带着众多小流星划过天际,后人把这天的异象与苏叶之死扯上关系,为他的死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