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留索夫日记钞》第38章



沃伦辛所撰的一篇长文,由此开始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①茨维塔耶娃的第一本诗集《黄昏纪念册》中收有许多她写给弗拉基 米尔 尼兰德尔(艾利斯的朋友)的情诗,她把他视为自己的情人。 在窃画丑闻披露以后,玛丽娜断绝了同尼兰德尔的一切联系。他们 英译者 最后决裂是在她的书问世不久之后。
第 214 页
玛丽埃塔
莎吉娘①也写了一篇。最后,还有勃留索夫的
一篇短评 。内容我大概记得有这些:“茨维塔耶娃小姐的
诗充满了一种令人不安的亲切,而有时这种亲近会变得尴 尬,就好像一个人无意中从窗外窥见了他人的房间。”(我 心里想,应该是一栋房子而不是一间房子!)短评的主要部 分,即认为对形式的总体把握、主题的独立性及其表达等 诸方面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难得的,这些我就略而不谈了, 因为我已记不起文中的具体词句了。短评结尾写道:“然 而,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整本书没有比这句诗 的情感更强烈、思想更生硬的了,‘不!伪君子的骄傲自大 真令我厌恶!’但是,当我们知道作者仅仅芳龄十七的时 候,我们确实会语塞的……” 对于勃留索夫来说,这样对待我这本诗集已经很不简 单了。我再次祝贺这篇短评的问世。但是,除了愉快的事 情以外,我自然记得那不愉快的,我对此一笑了之:“是否 应有更必要的思想和更强烈的感情,这正是期待于你的!”
① 玛丽埃塔 莎吉娘(
) 罗 斯 女作 家, : 俄 亚美 尼亚 科学 院
通讯院士。
年开始发表诗作,早期受象征主义影响, 年间,为报纸撰稿,表现出民主主义精神,十月革命后,主要
写小说和传记文学作品,她的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长篇小说《中央 年出版的 水电站》被认为是“生产题材”的典型作品之一。 《苏维埃亚美尼亚游记》, 获 年斯大林奖金,她的力作《列宁四 部曲》获 年列宁奖金。最后著作是回忆录《人与时间》。 中译者 年第 期《俄国思潮》。茨 勃留索夫的评论《诗歌新集》刊于 维塔耶娃记忆有误。事实上,勃留索夫拒绝对她的作诗才能予以评 价,因为她太年轻,但希望以后的诗作中,她个人的内在形象能上 升到象征的意义上去。她下文省去的溢美之词,似出自另外一位评 论家的笔下。 英译者

第 215 页
一年以后,我的第二本书《神灯》出版( 那以后直到
年, 自
年,我虽继续写诗但却没有再付印),其 中有这样一首诗:
致瓦列里
勃留索夫
你是否在我的“窗外”微笑, 或者认为我也是一个丑角, 但不能改变我,无论如何! 上帝没有赐予我 那“强烈的情感”和“必要的思想”。 有人高吟一切的一切都是黑暗, 那些梦幻正预示着世界的危险…… 这就是如今的时尚 但上帝没有赐予我 这样的情感,还有这样的思想。
简言之,部队已开过边界,在某年的某一天,我,一 个无名小卒,向勃留索夫宣战了。 说实话,这并不是首漂亮的小诗,但关键不在这儿, 而在于勃留索夫对它的反应。 “茨维塔耶娃小姐的第二本书《神灯》,很不幸地辜负 了我们的期望。她的诗中有一种过分的、有害的、轻浮的 东西。……”(然后是一连串我不想回忆的,不愉快的评 论, 其结 尾是: “ )但是, 这样一位 诗人还 能期望什 么呢 ? 对 连她自己都承认上帝没有赋予她强烈的感情和必要的思 想。”我引自他的第一篇评论文章并加了引号的词句现在引
第 216 页
号给取消了。我看起来像一个傻瓜。 ( 见瓦 列里 的评论文集《远的和近的》 )
勃留索夫
我马上予以了回击。几乎就在《神灯》才问世不久, 我就从我这两本集子中选了一些诗结集出版,题为《摘自 两本书》,书中,白纸黑字地印有这么一首诗:
致瓦列里 勃留索夫
我忘记了你的心只是黑夜中的一盏灯, 而不是一颗星!我忘记了! 你的诗歌抄自书本, 你的批评 源于妒嫉。年轻的保守者。 有那么一瞬间,我又错把你看作 伟大的诗人。
尤其奇怪的是,这首诗涌上我的脑际并不是在读了他 的评论文之后,而是在一次梦中,梦见了他,也梦见了瑞 纳特。当然这个怪梦他是从不知晓的。这首诗的攻击力在 于它的结尾。如果我是勃留索夫的话,我会只注意最后两
①茨维塔耶娃此处又搞错了,收入《远的和近的》的是勃留索夫对 《黄昏纪念册》的评论,而对《神灯》的评论则发表于 年第 期《俄国思潮》上,题为《今日俄国诗歌》。勃留索夫的原文是这 样的:“茨维塔耶娃小姐……对于她自我是真诚的,她继续坚持追求 她的狭窄的个人生活主题,甚至好像为此感到自豪(‘上帝没有赋予 我必要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她的诗集中有五至六首真实而有诗 意的、美丽的小诗,但它们被其他的、顺应‘照相簿式’的诗歌浪 潮的诗作淹没了。‘照相簿式’的诗并不为所有的人欣赏,除了她的 英译者 至友 。 ”
第 217 页
句的。然而,勃留索夫是个可怜的读者。 这次勃留索夫没有发表文章予以回击,而仅在他那 ( 贫 瘠 的 灵 魂 的“ 山 上 ” 有所反应。当然,在他的余 )高 生 中“ 回 击 ” 续 着 。 , 继 我用不着自欺欺人。勃留索夫在我感情中或者更确切 地说是在我年轻时的仇恨情感中所占的地位,与我在他那 消沉的经历中所占的地位简直是无法相比的。首先,对我 来说,他是“勃留索夫”(一个需要认真对付的人),而他
( 无 名 小 卒 )我 不 喜 欢 , 不喜欢我。对他来说,我是 他,而我仅有的价值也就在于我不喜欢他。我之所以不喜
欢勃留索夫,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众多的青年诗人中的一员, 而且一般说来他是藐视妇女的,而那位诗人偏偏又是个女 性。我从未轻视过他,无论当他位于声望之巅,还是后来 〕我向他挑战,是的,我对他无 当他处于毁誉之谷。 〔 礼,是的;但是说到轻视,却不是。而且很可能我之向他 挑战和对他无礼是因为除此之外我无法表达我对等级观念 的十分强烈的反感。简而言之,如果我把我们之间的冲突 置于学校这样一个环境下作比的话,那么,我是对学校负 责人、校长无礼而不是对任课老师。我的挑战含有敬重之 意,而他的反应却是恼怒。敌意感觉的重要性在于其承受 者而非施予者,因此,在这个非爱情的故事里,赢家是我 (因为从任何情感中的唯一收获便是尽可能地去体验它) 。
①这里可能指的是勃留索夫诗集《体验》(
年)中 一首商籁体诗
的首句诗;也可能指另一首诗的标题:《在高山上》,这首诗最初出 年)中。 英译者 现在勃留索夫选集第三卷(
第 218 页
革命
年,对于莫斯科来说,是灾难最为肆虐,最黑暗, 是死气沉沉的一年。我记不得是谁,可能是霍达谢维奇, 建议我把一本诗集送到教委会文学部去。“它虽不印任何作 品 , 却 收 购 作 品 。 我 说“ 好 极 了 。 勃 留 索 夫 是 那 儿 但 ” : “ ” 的头。”“那也好极了,不过要差一点。他不能容忍我。” “那是对你,而不是对你的诗。我保证他会买下的。不管怎 样
那相当于五天的面包呢 。”〔……〕我把诗歌送了
去。 〔……〕 大约过了一年。我挺过来了,但那些诗却还躺在某个 地方。一想到它们,就感到很不是滋味,就好像典当的东 西没有按期赎回,现在已不再是我的了一样。但不知怎么 我还是去了教委会文学部。除了布坦茨耶夫②以外,再无 其他人,房间里空荡荡的。“我来找我一年前送来的两本诗 集。”反应略显窘迫,我提醒他说:“我非常想把原稿拿回

因为它在这儿放了这么久还没有什么反应。”布坦茨
瓦列里 雅科夫列维奇 耶 夫 答 道“ 没 事 没 事 。 保 密 : 请 十分反对你。”“即便一般地反对也够受的了。但原稿
还在不 在 ? 当然在, 然在, 马 上就去取。 很好, “ ” 当 我 “ ” 这比一个诗人现在所能期望的要好得多了。 ” ③
指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文学部。 谢尔盖 布坦茨耶夫( 中译者 ):苏联小说家和剧作家,属于非 年出版。
官方型类的作家。
英译者 英译者
茨维塔耶娃的这些诗后来被国家出版社采用并于
第 219 页
我把原稿取了回来。我把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