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第364章


图中烈火焰焰,从炉口传照满堂。
图外并无这样逼人的焰光,却有火焰毕剥燃烧与滚水哗哗沸腾,尺轮和推杆转动的琅琅击铁之声充塞了整片厂房。随着水开的声音在锅炉内扰动,高压蒸汽冲入气缸,推动活塞和曲轴连杆,带动飞轮疾转起来。
飞轮通过皮带和一个个精校过不知多少遍的尺轮连到一旁车床上,紧固在主轴上的柱型铁件随之飞转。
精钢锻造的刀头压上去,霎时间便是一片火花飞溅,耀花了众人的眼睛。
满堂哗然。
众人不自觉地向前拥去,眯着眼细看台上的操作。幸而前头早有宋院长安排的木栅,把这些激动得忘形的书生严严实实拦在外面,任他们或痛哭或长笑,庆祝今日成功,宣泄这些日子全身心投入蒸汽机大业的疲惫和压力。
而当他们发泄过后,静下心细观机械,又更见识到这蒸汽机的强悍之处。
操作机床的老匠人按着刀头寸寸推进。观者还未从那片星火辉光中过回神,火花与刺耳的磨铁声一时消散。再看那块铁柱,原本略带锈蚀的表面已打磨得干干净净,前半段整体瘦了一圈,收刀处留下一道更深的环形刻痕,都闪动着光亮如银的本色。
真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削铁如泥。
那些日夜测算、量度、安装机械的学生都想象不到这蒸汽机连接车床后能展现出如此惊人伟力。只将两块钢铁轻轻贴上,不必大力击凿,就飞出连片火花,简直像在这铁柱上沾了□□一般。
岂止是见所未见之景,若非亲眼所见,简直想都想不到钢铁中竟能飞出这些连绵不绝的火花!
也想不到普通的车床连上蒸汽机后,竟能变成将坚实铁块摆弄得如同转盘上的陶坯一样驯顺,压一压就细下去的神器。
有了这蒸汽机,以后世上还要铁匠么?是不是随便找个会开关蒸汽机的人,连上这三元车床,就能摆弄铁块,雕琢器物了?
那些宝兵利器,以后岂不是随手可得了?还有三元车、比目车这些士林追捧之物……刚刚平静下来的学生们又激动起来,不少人已畅想起了未来众车降价,他们能骑上首辅所爱的比目车,或乘三元同名的三元车,在同学面前尽展风采。
一片激动、笑语之中,操作工扳动开关,让车床停转,取下那块铁柱,请这园里身份最高的宋院长观看。
宋时当仁不让,双手接过这第一块由蒸汽动力加工而成的材料,伴着机床再度运转起来的隆隆声交到桓凌手上,与他同赏。
这蒸汽机是他们从在汉中时就开始研究,为它读遍文献,筹划多年才得的。今日成功投入应用,比人家十月怀胎生个儿子还艰难。他们两个初作父母的,自是要同享今日的成功之喜。
两人捧着大宝贝儿看了一回,便把这钢柱交给学生们传看,谆谆教诲:“这车床用上蒸汽之力就和以前用人力手挽脚踏时不一样了,轮子转动时,至少受着数匹马全力奔跃之力。你看这钢铁部件尚能削成这样,咱们这肉长的身子,挨挨碰碰,就连骨头都削没了。”
诸生看过《西游记》没有?
孙悟空的棒子打人什么样的,这机器碰上人就什么样的。
不夸张地说,骨肉如泥,救都救不回来。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在车间里不要穿大袖长衫、不要露出头发、不要在开机状态下轻易碰触机器,更不要碰蒸汽锅炉和尺轮组……
学生之间先传看一下这个钢件,看看它被削皮剔骨的地方——它就是不遵循安全生产规条的下场。
几个悄悄把腿迈过栅栏,想近距离看一眼车床,摸摸钢铁浇铸、威严厚重的部件的书生吃他这一吓,都把腿收了回来,老老实实在栅栏外欣赏这蒸汽工业的伟力。
有了蒸汽动力的车床,镗床、铣床、刨床……也就都慢慢装配起来。经济园的厂房一处接一处迈入铆钢蒸汽时代,木头也好、钢铁也罢,在这隆隆作响的巨型机械上都像陶泥般柔软顺服。蒸汽动力的冲压机代替了海河边上其实得不到多少水力势能的水碓,将钢材锻打成主人想要的任何形状,又构成一台台新的大型机械的配件。
锅炉内高温高压蒸汽由阀门控制,通过管道输送进气缸,推动着一台台笨重却强悍的机械不断运转,吞吐钢材,造就出仅在短短数月甚至数日前都会被人当作呓语的奇迹。
第298章 
蒸汽机的好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更是肉眼可见的。哪怕它提前三百余年现世; 生在不大注重生产力的农业社会; 从它一诞生开始,就注定万人瞩目。
巨大的、闪着钢铁光泽、隆隆作响着伸出许多钢管连接到同样庞大的机床上的机器,令人望而生畏。可它能带动轮轴,推动机床车出的精巧的螺丝、镗出的浑圆的炉膛、轧出的规整的钢板、纺出的精软棉纱、织出的宽幅厚布……
看到流水般产出的东西; 所有对大型机械的畏惧都化作了喜爱。
经济园开放参观没几日; 《滨海经济报》的投稿箱就被诗词文画淹没,再过不久,这些大作又飞进了诗人在京在外的亲友、师长、同年同窗……的书房。
到这一波参观结束; 桓凌带着学生重新调整机器,宋时为开蒸汽机制造厂进行新一轮融资之际,那些满载赞誉的诗词文章、如实描绘蒸汽机也流入了诸位京堂的案上。
户、工两部早派了人在经济园里学习,一月一见他们的考核文书; 自然深知蒸汽机的好处。而别的部院也不难明白——再是自幼读书,不通俗务的官员; 看见诗文中所载的蒸汽动力纺织机; 也能算出它带来的巨大财富之利。
寻常妇人织布,三五日方可得一匹,而这蒸汽纺织机一个时辰便可织出六尺有余。又不要需人坐在前头时时投梭织布,更不要吃喝歇息,只靠蒸汽机带动巨轮、飞梭滚动便可不停织出布料。只消找个会纺织的妇人盯着织机运转,不时理理线、投投梭; 一日间至多可断七八匹布。
有这蒸汽织机相助,一人一年竟可织二三百匹布,搁在松江、苏州这等地方说来也是神话一般!
且这布料宽几倍于常幅的棉布,更方便裁制衣裳,质地更精细致密,厚软光泽,远胜于机工所织。
布料和其他的东西不同,自古以来就与银钱通用,百姓家撕下一块布就能换衣食的。寻常梭布可值四钱五分银子,这种蒸汽机织的布就该值八、九钱。只算他日断五匹,也有四两多银子,一年便可折银一千五百两上下……
一斤铁才几分银子,那蒸汽机就是拿铁打成了实心的,一年也折得过来几台了!
老先生们不管机器难做不难做,只按着自己心里的经验算帐,都算得心中火热,恨不得天下织妇家中都有一台蒸汽机。再远一步,又恨不得宋桓二人立刻给蒸汽机装上铁腿,下田耕种出亩产万斤的神谷。
这么好的东西,岂能叫它只流落民间?
虽然宋时跟桓凌早辞了官,可身为皇亲、还在官籍,老大人们心里也没真把他们当成普通的致仕官员。于是下书叫他们弄一台蒸汽机和相配的机器进京,叫部院众臣看看此物真容。
这就是要他们回去汇报工作了。
宋时拆阅遍京里寄来的书信,也正要向朝廷做个总结汇报——
蒸汽机虽好,朝中衮衮诸公既不能亲眼看见,也不能切身得利。哪怕知道它能提高生产效率,也不会像他们这些日夜泡在厂里的人一样看重它。所以他要为蒸汽机正名,还要给自己和学生们要下应得的荣誉。
宋时是做了多年民营企业领导,后来又跻身封建官聊阶级的人,别的可以不熟练,却是一定要熟练怎么在上级面前把工作汇报得漂漂亮亮,要下更多好处的。
当然得把蒸汽机搬到京城,让朝廷、不,还得让当今亲眼见证它的伟力,自上而下推行才好。先向圣上和朝廷大佬汇报了成果,再登报宣传蒸汽机的实用性,生产成套设施推广到各地工厂……
宋时想到这里,又信笔把最后一桩业务轻轻抹去。
当今虽然没有电视、收音机,更没有全国性的新闻媒体,可消息不知怎么都跟自己长了腿一样,几天就能传出八百里。他们的蒸汽机还没来得及献入朝中,门外就蹲守了三十来家各省巨商大贾派来的掌柜,向他们订购蒸汽机和配套的机器。
再过几个月,等蒸汽机和配套机械运转平稳了,工人的维护修理技术也锻炼出来,只怕门口这片广场都不够蹲了吧?
宋时稍稍感受到了流量明星被粉丝追捧的苦恼,将手中墨笔扔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