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平》第70章


第70章 第七十章
张珙迷迷糊糊睁开眼,恍惚中觉得身上有些难受,他和面前的人对视许久,发觉好像不太熟悉,但不知道为什么,身体自动就迎了上去,张珙的眼神随着距离拉近越发迷离,视线中只剩那有些艳红的唇。
李诵发觉不对劲之后倒是没有提醒,只是停下了全部的动作等在那里,越来越近,李诵头一次发现他的心可以这样跳得这样剧烈。
距离凑到极近的时候拉了开来,因为张珙坚持不住再次昏了过去。
李诵看着臂弯里略显脆弱和茫然的脸,一张泛红的脸扭曲得可怕,但也没强行将张珙弄醒。难以置信,面对张珙,他有一天居然会感到扫兴,李诵撑着头冷静了片刻,抱起张珙走向冒着热气的浴桶。
张珙再次醒来的时候只感觉身周一片黑漆漆,耳畔寂静得可怕,这一瞬间,他生出了一种悲凉,好在这样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旁边一处响起李诵冷漠的声音:“珠子归你,这场交易君瑞觉得如何?”
张珙的记忆逐渐回笼,活动着感受了一下,发现李诵这次并没有让他失去行动的能力,大概也是为了避过官员的耳目吧,张珙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自然些:“微臣谢过太子殿下。”
面对没有动静的张珙李诵已经习惯了,他们之间的事总是以张珙倒下为终结的。可脚步不受控制就慢了下来,当他在殿门口听见里面桌椅碰撞的声音,脑中的某根弦狠狠弹了一下,反身就拐了回去。
张珙跌在地上摸索攀爬着,看起来像是要找到床柱借力,可却因为错了方向,他手指的前方只有一地破碎的瓷片,就在快要压上去时,那双纤细的手落入了旁人宽大的手掌中。
李诵那样的语气在这种时刻也显得那么珍贵:“别动。”
张珙就真的不再动弹,不知是出于未知还是感动,面对李诵,好像什么话都是不合适的。
“复发了?”张珙这时眼盲,所以看不到李诵在他眼前挥着的手掌背后有些自责的脸。
张珙犹豫着,最后还是点了头。
李诵索性直接将人打横抱起来,大步流星就要出门。
“等等,我的珠子。”
张珙说完,明显感觉李诵呼吸的变化,那之后隐藏的言语,他猜不出。
最后李诵还是把珠子塞进了张珙手里,继续沿着那条路走去。可当人终于被太医围着检查时,李诵突然觉得自己该再慢些。
张珙凭借那颗珠子保下了裴延龄,阻止了公主的和亲,虽然正式的名分不能改,但之后可以动手脚的地方还很多。
不过此举自然招来了那位以国为重的公主的不满,李适安排他们见了一面。
张珙见了面却并没有表现出的那么在乎这位公主,将珠子放在地上时顺便看向公主:“公主殿下,你嫁过去,大概不止会有一个夫君,这样不好吗?”
那样自下而上的目光,却震得公主失了神,她清醒过来就恢复了平日的理智,公主虽然骄纵,但也明晓经意,问:“你有什么理由,干涉吾的决定。”
“我答应了一个人,会照顾你。”张珙笑着指指地上的珠子,“收下吧,你的母妃,为了你吃了很多苦。”
公主遥望着张珙远去的背景,慢慢,将那颗珠子攥进了手心,握得死紧。
此后不久,裴延龄寿终离世,但张珙总觉得没那么简单,只是他也分不出心思去管。
贞元十五年,李景俭进士及第,先任谏议大夫,至太子中舍。
同年,和张珙有过一面之缘的李詠去世,追封为文敬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风雨欲来。
这一年,人心惶惶,国家动荡,朝内圣人病危,太子病重,朝外节度使虎视眈眈,每个人都在担忧明日是否还能安稳生活下去,物价也飞快地涨了起来。
张珙被放行进太子殿时明显可以看见他并没有被那种气氛感染,郑重地行过礼,床上的人没有回应,张珙并不意外,掀开帘子就走了进去。
“殿下,微臣为你诊脉。”
李诵的气色是苍白的,张珙开的不知道是什么药,他根本没有力气起身,他甚至怀疑,他这病的源头就是面前这位国之泰斗的手笔,他想干什么?简直是不要命了。
“殿下莫要生气,气大伤身,不利于调养。”
“孤要调养,第一该做的就是把你请出去。”
张珙不紧不慢诊脉,然后取出银针很是认真地扎下:“殿下某要激臣,微臣若是不小心扎错了地方,殿下就危险了。”
李诵笃定地笑:“君瑞,你不会的,我死了,你也不能活,留下的烂摊子有你的一份,你就一定是要扛起来的。”
张珙沉默起来,抿了抿唇下手就重了些,看着李诵忍着不吭声的样子,心情才好了很多:“殿下,圣人要不行了,大概就是今日。”
“让孤起来,孤要去见父皇。”李诵闲适不在,凶狠的表情威势十足。
张珙却完全没有被这样的他吓到,慢条斯理地收拾着东西:“殿下该知道,微臣筹谋许久,为的就是这一天,平心而论,殿下觉得臣会放弃吗?”
李诵失望地闭上了眼,好像也是觉得没什么话可以说。但张珙走后,李诵就睁开了眼,那里面的锋芒,完全不像一个被囚禁的人:“君瑞,我的机会只有一次,我到底该不该信你呢?”
不知哪一个细微的动作之后,一个小太监悄悄走到李诵床边,伏在李诵唇边听了几句,再无声无息退了开。
傍晚,李适薨。
李诵即位,立李淳为太子,余子皆更名进王。
这场改朝换代并没有以往那么轰轰烈烈,甚至显得有些诡异地隐蔽,所以对此提出异议的人也有不少,但好在李诵是李适属意的接班人,也颇有才干,最后还是定了下来。
只是李诵毕竟还没有摆脱张珙药物的干扰,强行行动一把之后,李诵也实在难受,没了张珙的针灸,他表现出中风的症状,后来甚至无法言语,只能长日待在宫中,四周挂上帷幕,由嫔妃和宦官在身边侍奉。
李诵一面下令召回陆贽阳城一干能臣,一面开始接触朝政。
朝政事务暂交王叔文打理,王伾在宫中自由以传达圣旨。
韦执谊为相,坐镇中书省负责决策的执行。
朝事落到了大臣报告事务,经韦执谊,王叔文,王伾,宦官,最后才传给圣人的可笑地步。
好在李诵身边早已聚集了一群青年才俊,应付起来也不算吃力。
李诵的身体在半个月后,渐渐好转,当初执意不去请张珙的李诵自己也才松了一口气。
李诵临朝,在他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逐渐掌权,以韦执谊为相,颁布了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革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进展也较为顺利。
一时之间,人情大悦。
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
西川节度使韦皋妄图完全领有剑南三川以扩大地盘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
王叔文乘势命宿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韩泰为其行军司马前去接管宦官手中的兵权,又以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兵权,自此,帝党与宦官的矛盾彻底公开,但因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夺兵权计划未能实现。
李诵内靠嫔妃,外靠翰林学士王叔文及著名士大夫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改革对抗宦官头领俱文珍,颇见成效。
王叔文母亲因病去世,他为母亲守灵送葬,离开决策中心,离开前曾请俱文珍,刘光倚等人喝酒,一时引起颇多猜忌。
某次李诵上朝俯视殿下的群臣,发现一个人莫名地发抖,当下不加理会,下朝之后招张珙入内阁,摸着银钩顺着附耳上去:“君瑞,不要忘了,你这状元是怎么来的。”
李诵告诉他他现在会这样,实际上只是因为他当初随身带了药,一段时间后停止,但那时,应对这一切他已成本能,无解。
“我还是更习惯控制你。”李诵对着他笑,张珙的脸愤怒地发红。
六月份最早提过议皇太子监国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暴病而亡,但因当时时年六岁荆南的裴均,河东的严绶也上表相同内容,节度使方面暂时还算稳定。
李诵整顿势力后开始着手打压张珙的亲信,张珙暂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