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翻身记》第143章


姜宁点头,“嗯,你说得对。”
她就搁下这事了,反正两口子不避孕,至于特地算危险期请假这种事,他们也不干。
*
隔日是国庆,这年头公众假期少的可怜,全年不足十天,其中国庆就占两天。
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出门了。
姜宁计划是今天工作,明天亲子活动。她固然想抓紧难得的假期和丈夫儿子多聚聚,但无奈这工作安排比较重要,她不得不腾出一天时间。
三人的目的地是西河坊。
西河坊简直是爆满。也是,公众假期少了,抓紧机会出门放风的人也多,也更舍得花钱。姜宁三家服装店还有旁边的家电商场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柜前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
安安出生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多人,眼睛瞪得大大,一脸惊奇左顾右盼。
赵向东和姜宁相视一笑。
和胡国川等人打了招呼后,赵向东就护着妻儿往里头挤,他们的目的地是三楼办公室区。
姜宁今天来,是和第一批加盟商签署合同的。
自从拿下日杂土产公司总址以后,“锦衣”三个牌子又在杨市开了好几家分店。她在其他还没有品牌意识前,就已经先走一步。
“锦衣”一开始,她就定做了精致的商标,后面政策进一步开放,她特地去打听了有关注册品牌商标的事。现在还没有详细法规,但工作人员却说可以登记。
她大喜,立即给三个品牌都登记了,现在已经彻底在杨市高端服装市场站稳脚跟,而且暂时还是唯一性的。
接着,她目光就放在杨市以外。
考虑了自己的人手和精力问题,姜宁勾出了前头一拨大城市自己干。其余的中小城市放开加盟权,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争取以最快速度将三个品牌推向全国,抢占市场。
她采用的加盟方式是特许加盟,加盟主和她共同分担建店成本,日常管理由加盟主负责,但总部拥有控制权,利润两者共同分配。
这是双赢。
姜宁十分谨慎,自己翻看资料,亲自见过人,再吩咐心腹出差实地考察过,才选出第一批十五个合作伙伴。
进了办公室,姜宁先和丈夫抱着儿子哄了哄,直到听报告说十五个准加盟主都到了以后,她才捏了捏儿子小脸蛋,又俯身亲了亲丈夫,拎起资料出去。
十五个人有中年有青年,男的多女的少。由于地方所限,员工休息室充当临时会议室,大伙儿围坐擦得干干净净的大圆桌边上。
姜宁进门,一个理着小平头的中年男人眼尖先见到她,托了托黑框眼镜,笑眯眯地打招呼,“你好,姜女士。”
这人叫陶勤,是个隔壁省江市人,眼光独到魄力足够,而且很有恒心毅力。他不过来杨市走个亲戚,就看上了三家领先潮流的服装店。
在姜宁没有对外宣布加盟一事前,他就几次三番上门,想拿货,先将衣服批发回江市卖。
姜宁那时候忙,没在意他,他锲而不舍风雨不改地足足来了半个月,弄得胡国川十分烦他。
陶勤诚意够足,他手里有钱但也没搞高仿品那一套,姜宁挺满意的,于是提前透露了加盟一事,并留下联络方式。
姜宁朝他笑笑,“陶同志来啦。”
和大伙儿都打过招呼后,她也不废话,直接示意身边的助理小王,将合同一一分发下去。
“我和大家说过大概的条款,这是具体的,你们先仔细看看,觉得没问题了,咱们再签。”
大伙儿没心思多说,寒暄两句后,就低头仔细研读合同条款。
姜宁没有打搅,接过小王递过来的茶盅,吹了吹蒸腾的热气,抿了一口红枣枸杞茶。
这茶女人长期喝不错的,补血养颜,夏天加点菊花,冬天加点桂圆,既不怕燥热也增强效果。
她这茶喝得挺悠闲的,可惜还没等咽下去,就被“砰”一声重击木桌的骤响打断。
姜宁稍稍挑眉,抬眼看去,只见一青年男子满脸怒容,“腾”一声站起,力道之猛屁股下的木椅直接倒地,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这人叫岑超,他一摔手上的合同,怒道:“这究竟是咋回事?加盟费每年好几千,还得逐年递增?!”
“这也就算了,关键这加盟合同只管五年,意思是说,五年之后你随时能不续签?!”
“合同上不是写得清楚明白吗?”
姜宁一开始就知道,肯定有人看了具体合同会不乐意的,但她没想到后世看来十分正常的加盟合同,会让这人反应那么大,难道他还想签一次管五十年吗?!
她有些好笑,面上却十分平静地说:“我记得,我之前是和你们说过大致条款的。”
岑超语塞,姜宁说是说过,但他没想到这加盟费这么高不说,持续年限还这么短,他以为签一次,起码得管十来二十年才是。
姜宁要是知道他的想法,保管笑得肚子疼,十几二十年这社会都不知变成啥样子了。其实五年她都觉得多了点,但考虑到毕竟这是头一批,三年太短可能会让不少人迟疑。
毕竟她对店铺位置及装修等要求非常高,而且这钱都是由加盟主负责掏的。
不过吧,就三个品牌的价值看来,日后他们不但不亏还大赚就是了。
等加盟签上好几批,有了一定规模以后,她就打算找门路在电视上打广告的。广而告之,等彻底打开名声,以后再想加盟,合同就不是这一份了。
姜宁十分闲适的靠坐在靠背椅上,双手交握放在桌面上,微微带笑,“这合同是不是没签吗?岑同志要是不干的话,随时可以退出。”
第121章 
岑超脸阵红阵白,紧紧捏了手上那份合同半晌; 一把将其掼在木桌上; 恨恨道:“老子不干了!”
他怒气忡忡甩袖走人。
闹了这一出; 气氛有点儿尴尬; 姜宁也不在意; 微笑道:“要是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不赞同某些条款的,也可以随时放弃。”
“合作得大家乐意,这不是还没签合同嘛; 这次不成; 咱们可以期待下次。”
有几个人面露犹豫之色,斟酌半响,有一个人站了起来; “姜女士; 咱们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姜宁态度始终和熙,笑道:“好。”
一个人开了头; 接着又先后走了两个; 最后剩下十二个人。
这比姜宁预料中还要好一点。毕竟所谓加盟代理之类的说法,目前还没出现过。利润注定分人; 管理还得受约束,另外还有加盟费合同年限等等。
还没见利润,就先掏一大笔钱外加条条框框,时下人无法接受挺正常的。
“姜女士,我看好了; 我同意合同条款,也没有任何疑问。”
剩下没走的人继续琢磨合同条款,陶勤是第一个看完的,笑吟吟地签下自己的大名,将手上合同递给身边的小王。
他就坐在姜宁左下手,小王探手就接过,递到另一边姜宁的手边。
“合作愉快,陶同志。”
姜宁从一叠空白合同中拿起一份,利落签了,递给陶勤。
两人站起来,握了握手。
“合作愉快。”
陶勤笑道:“恐怕我得赶紧买火车票,好赶回去装修招聘人手了。”
招聘完人手,还得往杨市这边送过来培训呢。早一天营业早一天赚钱,这么一算时间紧巴巴的,他的心都要飞回去了。
他十分看好这三个品牌,五年合同虽短了点让人惋惜,不过他有预感,自己能赚得比想象中还多。
万一五年后姜宁不肯续约,咋办?
那有了钱干啥不成的呀?岑超几个脑子不行。
“陶同志想马上出发回江城?”
姜宁笑道:“那可不成,为了庆祝咱们合作成功,我可是在新侨饭店订了席的,咱们可得喝了庆功酒再走。”
陶勤哈哈大笑,“那是,那是!”
紧跟在陶勤后面,另外十一人也先后签了合同,姜宁笑吟吟逐一和他们握手,互道合作愉快。
这是第一批,她预计再签几批,加上她本人会在自己看好的十几个大城市开设分店,“锦衣”三个品牌将初步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
*
姜宁和赵向东携手,带着大胖儿子,出发去新侨酒店和陶勤等人庆携手成功。
气氛当然是十分热烈的。
她这边风和日丽,那个摔合同气愤离开的岑超,就没这么愉快了。
他松了松衬衫顶端的扣子,粗粗喘了口气,怒道:“这娘们真黑!不就会设计几件衣服吗?有啥了不起的?!”
还别说,会设计几件衣服,还真挺了不起的。
最起码,岑超已经后悔了。
能留到最后这十五个人,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