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神叨叨》第227章


样。
话说回来,如果这门课没有顺利通过考试,他们要么得交补考费重新考一次,要么得交重修费,重新学一次……这和卫添喜欠了他们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卫添喜见课堂上的学生个个都蔫头耷脑的,决定讲点儿刺激的东西,她笑眯眯同学生们说,“咱还有几次课没上,之后就不用尼森老师来讲了,我亲自给你们讲一些去年在柏林国际数学学会上讲过的数学新方法,大家都好好学习,这是新的应用数学,考试将作为重点内容考察。”
课堂里的学生们吓得大喘气。
去年柏林国际数学学会上讲过的新方法?
他们貌似听尼森老师讲过,貌似国际数学界对那种方法十分推崇,只不过尼森老师说了,他目前为止还没有搞明白。
尼森老师都没搞明白的东西,期末考试要作为重点内容考察?
一曲凉凉在耳边奏响,那些学生都忍不住想去相约教学楼,一跃解千愁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人说这本文后期科技线的事情,我来做一下澄清。
科技线是依托现在的主流科技发展线做的,我们国家的目的是2030年出现成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但目前看……貌似有点远。
还有就是航空航天技术,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但它属于地球的‘卫星’,紧接着就是火星、土星等位于第四轨道、第五轨道的行星,这是由近及远的研究顺序,而且现在的科学家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突破,想要走出太阳系,就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直接跳过火星去研究木星,更不可能直接跑去研究天王星和海王星。
至于治疗癌症所提到的‘癌克’,则是有感于去年春节将近的时候,科学院公布的一则用疟原虫治愈癌症,然后我杜撰出了这么一个东西。
电推进技术也是这样,这是我们马院士提出的海军全能舰的拓展,还有最近频繁出现的卫星系统,是我国目前的‘北斗’和‘天网’的结合而杜撰出来的一个东西……
很多情节都是现实中真正发生过的,按道理来说应当上微博热搜,不过很少有人关注,微博热搜也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霸榜。
这本书的设定过程得到了我朋友的帮助,她有本书叫《重生七九之财貌双全》,这本书得到浏览器中搜索,她不让我做推荐,但为了自证清白,还是给她推荐一把,顺带着救救我这个伏地的难友。
如果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阅读体验,我道歉。
第179章 
卫添喜是在一学期的正中间突然回归的; 尼森欢天喜地地去搞自己的研究了; 他还积攒着一堆实验等着去中山大学排队做呢; 只是这就可怜了那些跟着尼森上了半学期课的学生。
天知道他们在开学的时候有多么开心,如同灭绝师太一样的卫教授怀孕生娃坐月子去了,连最近一年的高考题都没有参与命制; 更不可能给他们代课了。
还有‘知情。人士’披露说,《应用数学》和《近代数学基础》会换别的老师来上……尼森的出现佐证了‘知情。人士’的说法,然而连那‘知情。人士’都没有想到; 卫添喜会在学期中间复出,还直接就抢走了这两门课。
学生们的真实心声都是→“尼教授,快点回来,我们想你!”
如果换洛书文来; 能够读懂人类脑电波的他或许会明白这些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吁; 但尼森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他已经乘上了飞往中山的飞机,准备将自己积攒数月的实验一并做掉。
当初他在隆德大学的时候,因为那个‘优先级序’的存在,想预约实验根本排不上队,现在他回了水木大学; 抱上了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大。腿……嘿嘿; 尼森这个人报复心理很重的,他要向全世界所有同行宣告; 之前那么长时间里,他之所以没有做出任何的成果; 不是因为他的水平倒退,而是受限于实验设备,如今乘得东风,他还是学术领军人倪福顺!
……
相比起干劲满满的尼森,卫添喜大概是受怀孕带娃的影响,现在的她变得母爱爆棚。
对自家两个孩子,卫添喜想给他们兄弟俩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对自己带的学生,卫添喜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交给学生。
甚至卫添喜还在带娃的经历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靠她和洛书文两个人的微薄之力,想要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实在是不足为道,唯有将科研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年轻人的心里,才能推动时代的车轮,卫添喜决定从科研一线上退下来,专门为祖国培养人才。
她把自己的决定同洛书文说了,洛书文十分支持,并且洛书文还同卫添喜说,“我也有这样的打算,不过我得先把航空航天的项目结题,然后同你一起教书育人。”
“之前我就同你说过,地球是十分幸运的,在太阳系中,她是唯一一个孕育出生物文明的星球,在银河系中,她大概也是独一份,有这么多星球做庇护,足够我们生存得很好,而且以人类文明来看,探索太阳系已经足够了,若是想要走出太阳系去探索银河系,反倒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将来的事情交给将来的人去考虑,我只将科研进度推进到掌控太阳系。”
洛书文说到做到,在一九九四年的冬天,成功实现了登陆海王星的计划,又耗时四年,实现了登陆水星的计划,自此,太阳系八大行星全部掌控完毕,通过‘吴刚号’的资源运输,八大行星的重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星轨的变化。
原先的星轨呈椭球形,故而会有‘近日点’与‘远日点’之说,现在的星轨更趋近于圆形,相应地、反馈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四季变得更均匀了些,冬天不再昼短夜长,夏天不再昼长夜短,冬夏两季的温差也渐渐趋近,真正向着四季如春靠拢。
对于老百姓而言,气候变得越来越舒服,这自然是好事情,压根没人会往其它地方想,但对于天文与气候的研究者来说,这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全球的天文学家与气候学家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主要依托的论据材料便是华国对外开放的卫星数据。
八大行星上的卫星网通过数据流的形式连接在了一起,洛书文精心设计的‘数据探针’起到了效果,不断有数据发射向外太空,同时,不断有数据从外太空反馈回来,人类对头顶这篇星空的了解越来越多,那些天文与气候学家则是越来越惶恐。
能够引动太阳系八大行星全部规范轨迹的事物,他们能想到的只有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
难道是太阳发生某种未知的变化了?
许多学者联名要求航空航天实力最为雄厚的华国针对太阳展开新一轮的探索工作,然而他们却被告知,华国航空航天的带头人洛书文已经辞去了相关工作,专心开展学术教研活动。
就在这些专家学者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华国科学院天文气候研究所的一个专家接了个电话,决定将洛书文之前写的一篇论文与横亘在八大行星之间的数据探针所探测到的结果全部公布了出来。
“在距离地球不到四十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正在以两倍光速的超光速横冲直撞而来,但凡是被它所触及到的星球,全部被吞噬……”
洛书文的论文中详细模拟了那颗黑洞的运转轨迹,以有理有据的形式公布了出来。
看到洛书文这篇论文的专家学者脸都白了好几分。
如果星轨没有发生微调变化,那毫无疑问,那个黑洞将擦着地球的边缘飞过,而且会和地球发生一定的交集。情况理想的话,地球会被那个黑洞给‘啃’下一口来,如果情况不理想的话,怕是整个地球都会被拖进去。
经过微调变化之后的星轨已经远远避开了那个黑洞的轨迹,而且由于公转与自转也都发生了变化,当那颗黑洞降临至第三轨道时,地球刚好运转到了太阳的另外一边……这颗黑洞将擦着第三轨道被巨大的离心力甩出太阳系,然后继续朝着前方运行。
终于有明白人反应了过来,这个人便是英吉利皇家天文学会的会长鲍恩教授。
鲍恩教授激动得像是得了帕金森一样,他问华国科学院天文气候研究所的那个专家,“所以,华国一早就开始筹备这件事情了?之所以投入那么多钱进入航空航天领域,都是为了避开这个黑洞?”
来自华国的专家一脸与有荣焉地点头,“正是。”
鲍恩教授又问,“能透露一下,华国是如何发现这个黑洞的吗?又是什么支持华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