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情深不寿》第88章


☆、泰山神迹
要说李瑁他们怎么得救的,那可真算不上是张九龄的功劳,等那张九龄派去的人到了,玄宗和李瑁已经下了泰山。真要说起来,这次还是崔玉媖救了张九龄,要不是崔玉媖劝说张九龄出兵,恐怕此时玄宗已经将办事不利的张九龄记恨上了。
原来那日在山上的寺庙中,玄宗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是李瑁彻夜不睡守在玄宗床边。如此这般,便是两天。到了第二日晚上,原本就惶恐不安的张说得知寺庙内口粮已经不够了,急忙来找李瑁拿主意。
可是李瑁就算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变出足够的口粮来啊,你说山里有野味??可是外边狂风大作,迷雾重重,这么多天都不见消停,哪有人敢出去送死啊!
恐怕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这两天一直昏迷着的玄宗终于悠悠转醒了!
玄宗撑着无力的眼皮,好不容易张开眼,就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和张说在合计什么,正面对着自己的张说一看见自己醒来,连忙大声说:“陛下,您可算是醒了!”
李瑁闻声立马转头,跑到玄宗的床头,说:“父皇!您还好吧,张大人快去将太医请来!父皇可还有那里感觉不适?”
看着李瑁布满红丝的眼睛以及青色的眼圈,还有那两天没刮已经冒出头来的胡渣,玄宗感动的说:“父皇没事,瑁儿不用担心,倒是你自己,还不快去休息休息,怎么看着脸色这么差?”
“皇上有所不知,瑞王爷担心您的身体,已经守着您两天了,连眼睛都没合过呢!”听到声音的高力士也赶到了屋内,正好替李瑁答了玄宗的问话。
这些话可把玄宗感动坏了:“好好好,真是朕的好儿子,瑁儿,你快去休息吧,父皇真的没事,等你休息好了,父皇再去找你!”
李瑁此时确实是又困又累,便将刚才和张说讨论的事情和玄宗教导了,然后便去旁边的厢房休息去了,至于大病初愈的玄宗是怎么为没有口粮的问题烦恼的,李瑁表示他现在不想知道!
李瑁是松了口气去睡觉了,可是玄宗却没那个心情,好好一次祭天,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要是再没有人营救,恐怕自己就要困死在这山中,玄宗这么一想心里就堵的慌。他自问自登基以来,就一直勤勤恳恳,所治理的大堂也日益繁华,没道理老天这么不待见自己啊!难道是自己真的哪里做得不好,惹怒了天神?
作为一个皇帝,玄宗原本不是这样敬畏鬼神之说的,可是现在由不得他不信,老天都已经降下惩罚了。玄宗因此变得疑神疑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前有多么不屑,他现在就有多么害怕。
所以当李瑁一觉睡到第二日天明时分,起来觅食的时候,便看见玄宗披着件裘衣,一个人去了寺庙的正殿。
这件寺庙的正殿里,供奉的是东岳大帝,这位大帝主万物之始、生死之期,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有传说是盘古的孙子。
而现在,大唐的皇帝陛下就虔诚的跪拜在这座东岳大帝神像的底下。
“朕自即帝位以来,得苍天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朕此次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如是朕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于朕;如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朕,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朕愿以三跪九叩之礼,徒步上山,望苍天看到朕的诚意! ”
在长明灯的光照之下,玄宗的脸色显得过于严肃。熟料一早就在外边偷听的李瑁突然闯进殿中,直接跪在了玄宗身边,说:“请神明明鉴,我乃大唐十八皇子,我父皇今日前来祷愿确实是真心一片,可是请神明怜惜父皇大病初愈,小子不才愿意替父完成登山之礼,请神明不要怪罪!”
“胡闹!”玄宗怒到,可是李瑁不是随便说说,他跪拜完神像之后,像着玄宗又再跪了一次,说:“请父皇放心,儿臣自愿为父分忧,必定虔心走完这条路”说完果断起身,朝着寺院大门方向走去,直接出了大门,完全不顾身后玄宗的劝说声!
这里说的三跪九叩之礼,便是说人行一步,就跪下磕三个头,再起来行一步,跪下磕三个头,如此循环。
李瑁一走出寺院大门,才行一步,就开始磕头,身后的玄宗才得以在被吵醒的众人的簇拥下赶上李瑁。
原本玄宗是要阻止李瑁的,可是说来也奇怪,李瑁这么一跪一拜,多日来盘旋不断的怪风明显就弱了几分,等李瑁再多行几步,烈风就开始转柔了。
从玄宗口中知道事情经过的高力士连忙进言说:“老奴还请陛下成全了瑞王爷的这份孝心,您看连老天都被瑞王爷的孝心感动了,陛下就收下瑞王爷的这份心意吧!”
玄宗看李瑁所行之处,一直笼罩在山上的浓雾也慢慢散开,他便也不多说什么了,对着张说吩咐让全部人马跟上,然后自己率先跟在了李瑁的身后。玄宗想着就算三跪九叩之礼让瑁儿替去了,可是自己也应该亲自上这泰山,方能彰显自己的诚意!
就这样,一行人打头的事每走一步就要跪下磕三个头的李瑁,后边跟着大部队,在后边,就是寺庙里跟上来的和尚们。所有人慢慢朝着泰山山顶的方向走去,而他们所到之处,狂风渐渐平息,浓雾缓缓散开,青山才露真面貌,乌云退散初见阳,若是有旁人看见这一幕,必定要以为是什么神迹啦!
还好众人寄居的寺庙在泰山山腰上,李瑁用这三跪九叩的礼节,从清晨走到了正午,从正午走到了傍晚,又从傍晚走到了子夜。还好有底下人懂得拿火把给李瑁找个前路,高力士又贴心的给李瑁披了件披风,不然李瑁还真不一定能顺利的在第二日太阳初升之时到达了山顶。
此时李瑁已经虚脱到了极点,这整整一天里他可是滴水未沾的行了千多个礼,勉强撑着看玄宗完成祭天礼,他就撑不住倒下了!
所以最后李瑁是被人抬下山的。还好李瑁底子够好,又是年轻力胜的时候,太医说他只是一时之间过度疲劳,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就能没事,不然武皇后看见宝贝儿子被抬着下山,一定手刃了跟去的所有人!
等李瑁被安顿好后,踏踏实实的睡了一个好觉,再醒来的时候,张九龄派来的人才到。李瑁从来人口中得知了长安城的情况,深知李玙为人的他自然知道此次必然不能善了,说不定那条毒蛇已经打算抱起伤人了,李瑁担心被留在长安的咸宜公主和崔玉媖等人,自然等不及要赶回来,要不是武皇后担心他的身体,硬是留了他一天好好调养,恐怕李瑁还能早一天飞马赶回长安。
自然,李瑁的猜想一点也没错,到了长安之后,他将带来的人兵分三路,一部分前去皇宫查看情况,一部分到咸宜公主府去照料,而他自己,就带着剩下的人赶回了瑞王府。李瑁一到家门口,就看见瑞王府被破门的情形,当时他心里就咯噔一下,下马的时候差点没采准马镫子,急冲冲闯进去想要看看家里人是否安好。
万幸崔玉媖不是笨人,被她这么一拖延,那群歹人还没有朝他们动手,李瑁后来每每想去当晚的场景,都止不住心生凉意,他都不敢想要是当时自己晚到一步,结局会怎样!
至于其它两处的情况,咸宜公主府自然也受到了李玙的袭击,所以如果当时崔玉媖听从了刘彤的意见,坐等救兵的话,恐怕她们就都等不到李瑁归来了!
幸好咸宜公主有周元杰这个二十四孝好夫君誓死保护,所以李瑁的人感到的时候,府里的人都还没事。
而皇宫方面,由于李玙的狼子野心,此时皇宫里被他和杨贵嫔搅得天翻地覆,他们真正做到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将反对者通通杀了,然后一人穿着赶制的皇帝龙袍,一人穿着同样赶制的皇太后正服,在太极殿上准备强行登基。
殿里,还有好多被李玙“请”过来的大臣,其中张九龄和李林甫赫然在列,张九龄倒是敢仗义执言,李屿估计他门人众多轻易杀不得,只能将他绑起来,堵上了嘴,而李林甫这个人最是会筹谋,他还惜命得很,虽然心里也是不认同李玙,但这只老狐狸却闭口不言,沉默以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怎么李瑁一救下瑞王府众人,就去安慰夫人了呢?怎么不见他去皇宫阻止李玙呢?他不是派了一队人马去皇宫了吗,那群人怎么样了?
(李瑁:“废话,当然是陪老婆大人比较重要啦!”)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