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种田有关的日子》第52章


惠娘越听至最后,眉是皱的越深,若说这马寡妇可怜,却有些自作孽,原先消停的日子不过,硬是要跑到这陈家村做妾,也怪不得日日被许氏骂上门。可这许氏不得理也不饶人的架势,她是见识过的。马寡妇的日子也当真是不好过,这件事里,最无辜的怕是那孩子了。
惠娘心事重重地回了家,李氏嗔道,“早知你会想多,便不与你说了,这都陈年往事了,兴许你伯父都忘记了呢。”
惠娘“呵呵”一笑,这吃不到的才是最好吃的,伯父哪能就这么忘了。
想罢,惠娘拿了竹匾出来,上头扑了一层布,将蚕种放了上去,又把竹匾放进了李氏的房间,如今温度正合适,正好能孵出蚕来。
如今就是急着这桑叶不够,村子里是有几棵桑树,却是长了好些年,每次采桑都要爬上去站着采上头的嫩桑叶,人累些倒无所谓,可这养多了不够吃,倒是令人焦急,到时去别的村子采桑应应急或许能撑过去。
瞧着时辰差不多,蔡友仁扛着锄头回了,李氏帮他准备着毛驴问道,“明儿可是能拔秧了?”
蔡友仁点头道,“行了,水够了。”
惠娘见着这真要忙起来,这养蚕的架子可得让蔡友仁抽空先做起来,忙回了房,用木炭就这泽文用过的纸,画了张草图,打算让蔡友仁打个简单的三角架子出来。
蔡友仁带着泽文回来的时候,这李兴元竟是跟着一道来了,可把李氏喜了半天,挎了篮子要去田里割菜,留他吃晚饭。
李兴元露着虎牙道,“阿姐,莫忙了,我就是把养蚕的法子给你送来,一会儿就得回去,艳月和金卓在家里等着我呢。”
说罢从怀里拿了几张纸出来,递过给李氏。
李氏嗔道,“你这可送来的晚了,幸亏惠娘会养呢。”
李兴元笑着道,“阿姐可莫这么说,我这一户一户地找,也费了不少功夫。还有一件事,我想跟你和姐夫商量商量,这泽文一直在李家私塾读书,娘托我问问,是不是让泽文住在爹娘的家里?省得姐夫天天送,这离得还近,泽文也能多睡会儿。”
惠娘在一旁听了,直觉便不想让泽文住过去。这李香菊和李香春,惠娘是一百个不放心。自己外祖母虽说是疼孩子的,可又疼的太过,连个好坏也不分。
李氏和蔡友仁想了一会儿,也是拒了,“爹娘的好意,我和友仁心领了,还是让他住回来,也就友仁费些功夫,爹娘年纪大,不能再遭这罪。”
李兴元还想再劝,蔡友仁却是道,“爹娘对我们的好,我们一直记着。可总不能一直烦着他们。”
李兴元点点头,也不再劝,牵了骡子,和蔡友仁和李氏道了别,骑着骡子回了。
正文、50第49章
到了晚上;吃罢晚饭,惠娘将自己画的草图给蔡友仁瞧了。蔡友仁摸着下巴,思虑了一会儿,拍拍惠娘的脑袋;道;“这不就是用来放洗脸盆子的架子?这倒是好做。上次做篱笆剩了不少,一会儿就能做出来。”
说罢,也顾不得和惠娘多说,从墙角将搁着的竹竿拿到了大堂,用绳子量了尺寸;又磨光了,就做了起来。
一番敲敲打打,一个三层的三脚架子便是做好了。惠娘摇了摇架子;三脚的确实扎实一点,一点也没晃动,便将中午备好的竹匾放在了第一层。
做豆腐卖豆腐的营生也得暂歇了,农忙时候,能有口热乎饭吃便是不错,也没个还会想着法子怎么做菜吃,都是想着法儿的怎么能把农事又快又好地做完。
凌晨时分,惠娘便听得蔡友仁和李氏的屋里有了响动。心里纳闷着,这白日里都说不做豆腐了,怎么还起这般早?
惠娘披了件衣裳,起身瞧瞧。
大堂里,李氏举着油灯,正要放在饭桌上。见着惠娘出来,便问道,“吵醒你了?”
惠娘未说话,瞧了蔡友仁和李氏的打扮,皆是一身旧得打了好些补丁的粗布衣服,头上戴了草帽,脚上穿着草鞋,这幅打扮分明是要田地里拔秧了。
惠娘惊奇道,“爹娘怎么这个时辰就去了?”
蔡友仁将备好的两个筐子用草绳系好了,答道,“先前有你祖父和祖母,还有你大伯和伯娘一道做,自然是来得及,可现在咱们家里我跟你娘两个人做,比不得人家,咱们得多费些时间,才能赶上人家呢。”
惠娘使劲睁了睁眼,清醒了不少,“我也跟着一道去,这拔秧的活儿我也会呢。”
李氏嗔道,“你去做什么?这撩着裤腿让别人看去像什么样子。你就安心待在家里,这鸡鸭猪的,哪个不要喂?到了中午过来送个饭就成。我跟你爹又不是不能做的。刚你爹还跟我商量了一下,想让你送泽文去私塾,可又担心你这一路上不太平。”
惠娘笑道,“我一人去镇上都不怕,这送泽文去私塾有何可怕的?这一路上又不是走山路,周旁好些种田的人呢。”
蔡友仁道,“那行,这几日就惠娘送泽文去私塾。”
这交代完,蔡友仁便将两个系好绳的筐子套在了扁担上,挑在了肩头,李氏搬着两张板凳,就打开了门。
门外头夜色重,还有些凉意。只是这月光倒是好,能将事物瞧得清清楚楚。惠娘本忧着这天太早,瞧不清楚,这会儿倒是想多了。
见着他们似是未吃早饭,忙问道,“怎么不吃早饭?”
李氏道,“待会儿我回来做,你再去睡会儿。到时别忘了叫泽文起来。”
说罢随着蔡友仁的脚步一道出了屋子,惠娘随在他们身后,送他们出了院子,瞧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模糊。
惠娘回了屋里,躺了片刻,再也睡不着,便摸黑穿好了衣裙,起了身。
想着活儿重,这早饭得吃好些,惠娘便到厨房里头,活了面,做了几张大薄饼,上头多放了些糖。煮好了粥,盛了两碗,放在灶上晾凉了。这天热,本就做活儿热,再喝热粥,定是受不得。
做好了这些,惠娘瞧着天露了白,想叫泽文起来,泽文却是一个人在穿衣服了。李氏上次用一直放着的丝绸做了件衣裳,颜色瞧着老气了些,可布料好,毕竟是打算等泽文年纪大了,用来做新衣的,可如今泽文上了学堂,穿衣也不能太寒碜,也得体面些。等过了这段日子,是要去镇上绸缎庄里扯上些布,做上一身好看的。
和泽文吃过早饭,惠娘便牵了驴,要送泽文去私塾。
泽文坐在驴上,惠娘则牵着驴走在前头。泽文想让惠娘也上来,惠娘摇摇头却是不敢,这驴虽然比马温顺,可自己又不知怎么驾驭,只能老老实实地牵着。
这到了李家正门口,泽文从驴上下来,带着惠娘从一旁的偏门进去。这李府大,光偏门就有好几个,泽文带着惠娘过了两个偏门,才到了泽文要进的偏门。瞧着被看偏门的家丁带进去了,惠娘便朝泽文摆摆手,牵了驴转身回去,想着自己得赶紧地给蔡友仁和李氏送早饭。
正牵着驴从正门门口经过,这大门竟是“吱呀”一声打开了,听得一小厮,急匆匆地跑出来,叫道,“蔡姑娘,等等!”
惠娘闻声,觉得耳熟,偏头一瞧,竟是李谦墨的书童,丰竹。
只见他跑得面红耳赤,额上满是汗,见着惠娘停下了脚步,才长舒了一口气道,“总算找着你了。我这都跑了三个门,累得我这都快要喘不过气了。”
惠娘好笑地看着他,“你找我做什么?”
“不是我找你,是我家少爷找你呢。”丰竹擦了一把汗,总算是定了魂。
“我家里还有事呢,改日我让我爹娘再来亲自道谢。”说罢,惠娘牵着驴便向前走去。
这丰竹见惠娘当真是要走,心下一急,双臂一分开,拦住惠娘的路,道,“蔡姑娘可不能这样,你这么做了,让我如何是好,少爷还不得训死我。”
惠娘牵着驴想绕过去,今日她也不是这么故意装着不愿去见那李谦墨,着实是家里有事。
“你也见着了,这会儿是农忙,家里人手不够,我得赶着回去帮忙呢。今日真不是时候。”
丰竹听了这话,瞧了一眼惠娘,道,“如果是这事儿,那只要少爷说一句,那可真不是事儿。”说罢,拽着惠娘的驴绳就往正门口走进去。
惠娘心里虽不满丰竹这幅趾高气扬的模样,可面上却是不能露出来,心里想着若是这李谦墨一定要见她,丰竹肯定是不会放她走。便也只能跟在丰竹身后去李府。
这守门的家丁见着惠娘一身旧布衣,手肘的地方还打了补丁,虽说绣着花挡了,可仍是一副寒酸的模样,面上已是不悦,又见着这驴也要一道从正门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