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 作者:南风暖》第73章


赵显庆拉着她去见他的母后,越王有九个儿子,嫡出的只有太子和赵显庆。那位太子也是奇特之人,不仅性格类似越王,还喜吃生肉,一盆牛肉上来竟吃得满口糊血,挺慎人。赵显庆果然自小在中原呆得久,举止斯文,虽与太子一母同胞,但性格相差极远。
宫宴的食物都是奇珍异味,越国人除了寻常食物,什么都敢吃,许多汉人不吃的动物脏腑、奇怪毒虫,他们也敢炒上桌当美味。李持玉吃了几口,鉴于对食物认知能力不强,怕吃到奇怪的东西,也不敢乱吃了。
赵显庆比李持玉好不上多少,也是动几下筷子,便不吃了,但出于对本族的忠诚及喜爱,他脸上始终带着愉悦的笑。
宫宴之后便是狩猎,此制与大绥相同,场中男儿皆骑上马跃跃欲试,唯独赵显庆不去。
李持玉正当奇怪,赵显庆便笑着解释:“本族有规矩,远出归家之人不杀生,尤其不能见人血,今日我不狩猎。”
李持玉了然,可又觉得他此话有些怪异,直至待狩猎场上忽然赶出一群人,她便明白了,也震惊了。
只见一列禁卫军忽然驱赶一队绑手绑脚的囚犯上来,为何称之囚犯,只因那些人皆穿着囚服,脸上刻字,甚至有些断手残脚,血肉模糊,当然也有些完好无损,能蹦能跳的。
越王宣布:“今日狩猎,猎得小兽赏五十两银,猎得大兽赏百两银,猎得残人赏五十两金,猎得完人,赏百两金,狩猎最多者,另有赏赐。”
众人“呜呼呼”举起弓箭兴奋叫喊。
禁卫军便给囚犯松绑,放了囚犯出去,腿残跑不远者他们还拿鞭子抽打。
那些囚犯岂有不跑的道理,国王狩猎都是带赏赐的,不逃跑都是当场死命,逃跑了尚且还能多活几时,然而也是多活几时而已,狩猎之后禁卫军清理犯人,侥幸逃脱的都是对国王及众宾客的侮辱,都是要当场处死的,有几位江湖侠客还喜喝人血,正等着这些落网之鱼呢。
犯人跑进丛林之时,听着慌乱的逃命声文武百官已是提着弓箭,拉着缰绳走马跃跃欲试,待国王一声令下,便争先恐后地追出去,而后便听闻箭矢穿风声响,还有犯人呼喊倒地的声音。
李持玉“蹭”地站起来,因动作过急过大,腰间的佩饰甚至刮落几只杯盏。123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表示三观已被越国的血腥给震惊了。作者有点卡文,写得很生涩,今天只更这么多。
俺要去看《花儿与少年》。
古代对越地的设定基本长江以南都可以成为越了,本文的设定是湖南往福建、广东一带就是南越国,因此有苗疆巫蛊之术。再往广西云南神马的就是南诏国了,往越南缅甸那边就是彪国。试想从长安城走到湖南,按照古人日行一百里的脚程,再有马车、水路加持的话,三个月算走得比较慢了……赵显庆童鞋自己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回家的话两个月就能到了……李持玉上一世有几年的流浪经历,这身体应该不至于一路水土不服。求别考据,作者也只是个大概的设定。
☆、晋江文学城原创首发
李持玉“蹭”地站起来,因动作过急过大;腰间的佩饰甚至刮落几只杯盏。
赵显庆愣然抬头。李持玉与他四目相对;伴随丛林中令人难受又凄厉的呼喊,只见赵显庆目光不解;并无其他情绪。
李持玉隐忍了不满坐下。赵显庆笑道:“可是不适应本国的狩猎?”他微一抬手命宫人前来收拾桌案。
待宫人重新斟满酒后,李持玉饮下了一杯酒。
赵显庆道:“这些都是囚犯,总是要死;早死晚死都是相同的,甚至死于狩猎场上还可以免身首异处之苦。”
赵显庆说得风轻云淡;好像不怎么在意,以至于李持玉饮酒的手略一停顿。
话虽如此,可由刽子手亲手处决犯人与由国王领着一群大臣射杀囚犯意义不同,前者只是奉命执行公务;情有可原,后者则有残暴嗜血、草菅人命之嫌,对囚犯来说,如何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人的态度。古来猎杀人者唯有上古的野蛮君王和末世残暴之君才如此做法,现世之君已废黜如此残忍行径了,甚至连车裂也极少见,即便不对比先贤,只拿大绥皇帝来说,无缘无故打死一名宫人亦遭言官弹劾的吧,怎么越国竟还存在如此荒唐行径?
李持玉又联想到太子的豪爽不拘小节,当着众人的面生吃牛肉吃得满脸糊血,果真是一个残忍嗜血的民族么?
她心中有异样,对这场宫宴已无了期待,况且狩猎之后越国王室还做了一件令她极震惊的事,便是搜寻逃逸的囚犯当场处死,引来鲜血供陛下的几位侠客豪饮。李持玉看了着实反胃,回到赵显庆的府邸时,即便宫宴上没吃什么,赵显庆再备晚膳,她也是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赵显庆关心询问,李持玉只答没事,赵显庆便通知她明日将引见国师,让她好好休息。
然而翌日李持玉起来,却不见赵显庆在府中,管家说三王子入宫了,晌午才回,李持玉便等。
珠儿道:“小姐,可有发现这府中奇奇怪怪的?”
珠儿随李持玉来越国后一直呆在三王子府中,即便昨日李持玉入宫珠儿也呆在府里,因此也许能发现什么,珠儿如此说话,李持玉未免惊疑。
珠儿道:“这里的人皆守口如瓶,问什么都不答,而且行事规矩,训练有素,也不知一个王子府中哪里来这么多保密的。昨日我偷偷逛了一圈,却发现,只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奴仆才这般守口如瓶,我们碰不到的那些还是寻常人表现。昨日我在庖厨碰见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米难买啊,即便三王子府上买米也不容易,更何况寻常人了。”
越国太平天下,又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岂会没有米?
“我问老太太为何买不到米,越国莫非不产米粮?老太太说米粮一直是富足的,只是近半年才越来越难买罢了。小姐,你说这不奇怪吗,若是米粮一直富足,如何买不到米?”
李持玉细思皱眉,许久才道:“珠儿,我们到街上走一走吧。”
赵显庆虽然派了谨慎牢靠的奴仆伺候李持玉,但也不至于限制她的行动,连在昭阖城里转一转也不给。不过李持玉出门的时候还是有好几个面容严肃,看起来十分不好商量的奴仆跟从。李持玉也无所谓,她只是随意在昭阖城转转,并不做什么。
临近祭祀,昭阖城内十分热闹,珠儿只顾着看热闹,李持玉却默默留意米行,发现米行买的米越来越少,而且贵得离谱,可见供不应求。于此同时各类易储存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红薯,和腌制酸菜、风干肉类等皆奇货可居,价格暴涨。这些食物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也不是无可替代之品,若卖得贵当地人便不吃了,没人去计较那些,因此不是细心谨慎的人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变化当中的关联。
李持玉心里已有几分猜测,又不动声色地特地去几个打铁铺张看了看,发现这京城里想找一家打铁的铺子非常难,好多铺子都关门了,即便开着门的也是年老及年幼的在家中。本来打铁便需要力气,年轻人不干,却留给老人,这不是十分奇怪么?
几件事关联起来,李持玉便确信心中的想法了,然而毫无证据她也不能断定她的猜测是真的,只能先留个心眼,又不动声色地回府中。
珠儿还不舍得回去,半路看到街头有武艺表演,又拉着李持玉去看看。那几个跟随李持玉半天的三王子府中奴仆也只以为李持玉和珠儿是来看热闹的呢,没那么警惕。
李持玉和珠儿正要钻进人群里,立马被一股人潮推挤了出来,原来是有几个人围殴着一个人跑出来,弄得好端端的圈子都不由得散乱了。
珠儿怕人来人往地伤了她家小姐,拉着李持玉跑出来几步,回头,便看到那几个人已经把一个乞丐模样瘦小脏乱少年打倒在地了。
那少年也不敢反抗,只是缩手缩脚地抱着头任由他们打,那些人还边打边骂:“臭小子,死兔崽子!一个降兵、俘虏后代还敢偷东西,看我们不打死你!”
眼看那少年被打出血来了,那几人还没有停的趋势,李持玉皱眉对侍卫吩咐:“去拦住他们!”
那几个侍卫虽有些不赞同,但也依令去做。少年得救,赶紧跟李持玉磕头跪谢,口中喃喃自语,说这些李持玉不同的语言。
李持玉命珠儿给了他一两银子,好生劝慰:“把这银子拿去往后寻个买卖养活,别再偷再抢了!”
围观的人群纷纷惊讶,对李持玉指指点点,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