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十年代做鳏夫》第174章


“崔姐,这可不像你,平常你都是叫我小常的,一下子叫我主任了,我可不习惯。”给崔姐倒了水,常宁笑着说话,不让崔姐继续尴尬。
“这不是有事求你嘛。”常宁的笑语有一定效果,崔姐大大方方地说事情。
“崔姐,这不对吧,李哥都搞不定的事情,我能搞定?”崔姐家条件不错,丈夫李哥是机关单位的,常宁还真是一下子没想出崔姐有什么事要求到他这里来。
“我家那口子能什么本事,就打算在单位混吃等死了。”崔姐大实话,她家那口子不是那块料,只求平安到退休,哪想到一下子风云突变,好好的孩子城里人做不成被逼着去做乡下人,不是看不起乡下人,可乡下人种地的苦,孩子们从没吃过,现在一下子就让孩子去下乡,他们做父母的都急死了。
急怎么办,想办法,可是丈夫平日在单位本来就没什么作为,现在去想什么办法,谁又能帮得上,想来想去,崔姐就想到了自己单位常主任这里了。
然后再仔细一想,突然发现,这一对比,简直气死人,看看人家常主任做了什么,自家丈夫这里又做了什么,算了不说不说了,还是赶紧来求人吧。
“什么事,崔姐你说,我能帮得上的一定帮。”崔姐一直都是他工作上的支持者,能帮上的,常宁肯定帮。
“这事,我也不知道,或许让主任你也得为难。”崔姐有点不好意思。
“崔姐,你先说,我们再来下结论。”常宁不急,为难不为难,先把事情听明白再来说。
“最近出的通知你看了没有?”崔姐这才开始说事。
“关于适龄下乡的通知吗?”常宁每天接触的通知很多,不过一想,和崔姐有关,又让崔姐为难的,最可能的只有这个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准时更新!
感谢支持正版的朋友们,十分感谢!
第175章 常宁的决定
“是; 你知道; 崔姐家五个孩子,大的到是结婚生子了,可最小的还在读书,今年就刚刚毕业,大学上不了; 下乡又是强制规定; 可从小都没干过农活的孩子,你让他去下乡,这不是孩子就等着去吃苦了嘛,我是真舍不得; 办法都想过来了; 都没办法,只能求到你这里来了。”崔姐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只一个孩子的话,我可以想想办法,多了,我也没办法。”常宁想想开口; 不过得先把话说清楚了; 要不然帮了一回; 下次再来; 他可帮不了。
“真是几个孩子,那我是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开口了,就一个。”崔姐给常宁保证,她家老五的事情要是解决了; 不用下乡,肯定会有三亲四戚的上家来求帮忙,所以,崔姐现在给常宁保证,一切只会到她这里为止。
“这样,崔姐,你先等等,我总得想想有什么办法。”有崔姐的保证,常宁放心,至于想什么办法的话,常宁得想想。
“这事,小常,我先谢谢你。”不管成不成,人家愿意帮忙就得谢。
“大亮,你拿一份今年的人事统计过来。”让广大城市里的毕业生上山下乡,根本原因在于城市无法安置这些劳动力,如果把人安置了,人自然就不用下乡了,通知上是强制,但人为操作,只要得当,没什么不行。
“今年还是计划招工三十人。”常宁主要就是看下今年单位的人事变动。
“大壮,单位这几年一直是每年三十人的招工计划,我们吃得住吗?”退休人少,招工人多,又不能扩大经营规模,常宁刚刚想到的办法,有点皱眉了。
“主任,没问题,虽然申请一直到去年才正式批下来,但百货商店运营收入每年都在成比增加,我们也在想着办法的扩大经营规模吃下这些人没问题,去年开始申请通过,需要的人手只会更多,我正打算写报告给你,今年我们是不是再增加招工人数。”鉴于常宁利用一切资源把房子盖起来,从而广占地,多圈地的想法,百货商店现在除了职工住房是统一的六层楼房外,其它的都被整成了平房,这样,面积出来了,人手的缺口也来了。
“你做报告吧,具体把招工事宜给我写一份上来,我先看再说。”常宁想到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百货商店招工上做下动作,如果崔姐到了退休年龄那就最简单,现在的所有单位都有一种制度叫接班,父母退休了,就能让子女进来接班,如果父母不在同一单位的,爸爸的工作,接一个,妈妈的工作再接一个,一下子就能解决两个子女的工作,如果在一个单位的,只接一个,工作上会更照顾,接两个也一样不是问题。
只是现在崔姐夫妻俩都还不到退休年龄,所以,崔姐才会急着来找他,而崔姐本身属于他们百货商店的职工,现在子女还接不了班,但百货商店招工时优先照顾下单位子女,有问题吗,没问题。
而且,常宁把大壮叫过来专门问这事,打的主意就不可能小,崔姐来说这件事,到是让常宁想得更多,像崔姐这样情况的,大家以后都肯定不会少,就是他自己家不也面临着这种问题吗,索性他一次做到位,给单位职工每位都一个名额。
现在,大壮说招工人数上没问题,那么,这个名额的事情就可以定下来了。
“你通知下全体职工下午我们开个会。”事不宜迟,常宁决定把通知尽快发下去,让大家都安下心。
“最近适龄青年必须到更广大农村中去锻炼自己,接受再教育的通知,大家都知道了吧,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谈谈。”通知下达之前,常宁觉得还是先有必要了解下大家怎么看,万一大家都准备积极响应这项政策,他还通知个什么劲,自己扫好自家门前雪就行了。
“主任,我们正发愁呢,几乎哪家都有孩子眼看着就要毕业出来工作了,结果这个通知一来,这孩子要是找不到工作就得去农村,这不是让孩子们去吃苦嘛,辛辛苦苦养大,好不容易读书出来了,大学上不了,结果还要孩子去再教育,主任,我们是真心疼,真急!”事关孩子,大家讲话的方式方法都顾不上讲究了。
“咳,咳,大家注意下哈。”常宁干咳几声,赶紧拦着大家继续下去的口无遮拦,讲这些问题还不算大,再讲,问题可就大了,这些人,比他还大胆,他的意思只是让大家说说各家的情况还有想法,可没让大家抱怨,现在的敏感时刻,常宁也觉得自己开这个会也是脑子抽了。
“大家静一静,听主任说!”领导是精,领导手下的也快成精了,一个个眨巴着眼睛瞅着常宁。
“鉴于今年我们百货商店建房的申请得到组织的同意答复,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百货商店的招工人数将会再一次增加,除了依然优先照顾退伍军人外,商店决定同时也优先照顾我们单位内部职工子女,除了正常接班制外,不到年龄退休的职工如果家里有适龄工作青年,单位予以一个名额的优先照顾,注意,必须是你自己的直系子女,什么侄女外甥不算,不管是正常接班还是优先照顾的这个名额,必须至少提前三个月至邓大亮同志处报名申请,报名同时需出示户口证明,此通知从即日起有效。”整个百货商店的队伍踢走了张兵,目前来看是和谐的,就是之前的何红光他们也总算通过了常宁长时期观察下来的考验,常宁愿意都给大家一个机会,只希望,这里的每个人能抓住,不要做傻事。
当然,今天常宁敢站在这里这样说话,他也不怕被外人知道,还是那句老话,吃透了思想,对付敌人,保护自己,都不是问题。
敌人能黑说白,他一样可以白说黑。
既然决定扩招,常宁就得先把商店的规模扩大起来,去年批下来的建房申请拿到后,三家单位就马不停蹄地动起来,职工住房那边还需要多一点规划,但纯属于常宁圈地行为的占地盖房就真没有了,按照一般的大厂房盖起来就行,建筑公司这些都有经验,到今年,职工住房还在弄,但其它单位用房已经基本峻工,现在常宁已经可以规划如何扩建商店的经营规模了。
如果房子够,常宁准备要不把现在这幢楼完全做为百货商店内部办公用,要不就完全做为对外经营用,总之,把办公与经营分开,不过,他倾向于把经营搬至其它楼内,新盖的几个似厂房建筑,虽然是简单了一点,不过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现在这里比不了的。
大,和几十年后当然无法比,可和他们现在这幢又要经营又要内部办公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