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184章


薄利不放。”
“你真有把握?”文卓成脸色很是精彩,他没想到大外甥不声不响,竟然连安王都搭上了。
这倒不是季宣和刻意隐瞒,这种事,没人问起,他哪会见人就说。
“八~九成吧,到时候,其他四郡王爷,就让安王出面应付。二舅也知道,我最不耐烦这种勾心斗角的事,能甩给别人,就算少赚点也无所谓。”季宣和此举就是为了为百姓谋利,顺带自己赚取第一杯羹,并没有想过偷偷摸摸行事。
“成,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文卓成拨弄着面前的茶杯,原本担忧的神色转瞬不见,笑意渐渐在他脸上绽开,这才有了精明商人的影子,“你能提供多少种子,我名下可是有不少田地。”
“二舅,你就直说吧,你一共能出多少田地,我再看看能匀出多少种子。”季宣和元币是准备好了,这种子可还没买,他得根据需求来定,只要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那自然是能提供多少就提供多少。趁着没人知晓的时候,闷声发大财,等到秋收那时,因着是大规模种植,作物这么高的产量,定然是想瞒都瞒不住。
“这个我还真说不上来,等我回去找管事们问问。”文卓成经商这么多年,他名下的私产,加上文家公产,以及儿子儿媳妇们的私产,给谁不给谁,他都得好好思量之后才能决定。
总不能好好一件事,被人给一传十十传百的,整的锦朝大部分王公贵族、官宦富户都知道,那他岂不是坏了外甥的好事?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只透给家人模糊的信息,就说这批是优质种子,能提高产量,具体增产多少,他就不说了,省的好心办坏事。
至于谁信,谁不信,那都是命,怪不了旁人。
潘家就比较好处理,人少,地也少,潘老太太大儿媳妇在潘家落魄时,基本和娘家断了来往,只需要顾虑孙媳妇娘家就行。
这也好办,两家离得远,等种子捎到京城,估计春耕也过去了,直接就省了选择的烦恼。
弄妥文家和潘家后,季宣和这才开始向安王推销自己的良种。
以他的官职,压根见不到安王的面,他是能递这个意向给相关官员,不过他没这么做。见不到大的,不是还有个小的吗?
季宣和耐心很足,他等得起,直到轮到他授课,他才在课堂结束后,留下世子单独商谈。
安王看着眼前的种子,神色很是凝重:“煜儿,季卿真是这么说的?”
“父王,儿臣说的句句是真。对于季先生所言,父王怎么看?”陈煜没有接触过农事,起码的算术却是会的,翻番的亩产,这是多惊人的数字,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何其惊人?这还只是顺带,真正影响的是整个锦朝。当然,前提条件是季先生没有夸大其词。否则……,陈煜简直不敢想。
安王显然也是举棋不定。相信还是不相信,相信到什么程度,无一不需要安王再三斟酌。粮食是根本,要是粮种出了问题,造成一季绝收,战争过去刚两年,百姓们才恢复一点生机,断然不能出现这种惨况。
再说,季宣和也未必有那么多粮种。安王霍的站起来,他决定赌一把,不能祸害百姓,他名下的皇庄是他一人说了算,就算出了问题,他也有的是办法弥补。
“煜儿,父王准备拿出名下七成庄子用来种这些,你名下也有几个小庄子,你怎么打算?”
“儿臣不缺吃穿,损失一季完全影响不到儿臣,准备都种上季先生提供的良种。”陈煜坦言。
“你母亲那儿先不说,这事不管有没有人信,一旦传出去,麻烦事多着。季卿借你口入我耳,就没打算藏着掖着,只是没有确切事实之前,还需得守口如瓶。这第一季额外收益等于是白捡的,等收获之后,你那些王叔,可不会让我把便宜给占尽了,必会想着法儿从我手中买粮种。”安王心中明白得很,他明知粮食至关重要,就凭着对季宣和的信任和他敏锐的嗅觉,他才决定冒险一把,他相信季宣和不会拿这种事来糊弄他。
确实如安王所说,季宣和能动用的元币有限,他首先得保证自己在新世界网日子能过得下去,这才能考虑做些其他的事,譬如这次购买优质粮种。
要是放在写手系统没更新前,他是决计买不起的。这和救命药不同,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等于直接推动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只对个别人起作用的药材。
季宣和拿到粮种需求的最终数值时,盘算一番,发现没超过预算,便爽快答应下来。当然,这些不可能白给,季宣和光卖粮种,就赚了不少。
☆、131|3。22
季宣和虽然对暴露自己的秘密已经不那么在乎,但他也不打算明晃晃凭空拿出东西来,至少也得意思意思,有个出处做掩饰。
季宣和没有说这些良种的出处,知情人也知情识趣地没有追根究底,几方人员都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分发良种的事,悄无声息的进行,大家都知道轻重,并没有被外人获悉内情。
季家唯二的庄子宁庄和安庄,相距不远,总计大概七百多亩,差不多一半被佃出去,另一半则由自家庄户耕种。自家田地自是不用说,主家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最多两个庄头提出反对意见,要是主子们仍旧固执己见,他们也只能熄了劝说的心思,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挽回有可能的损失。
佃户们那边就麻烦多了,邵云辰亲自走了一趟,也只说服小半佃户购买他家提供的良种。人家不愿意干,邵云辰也不能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非得逼着他们执行不可。
这也怪不得他们,邵云辰说的含糊其辞,只说他家提供的良种比市面上要好,怎么个好法,却没有细说,况且就算他说了他们也未必信。
粮食是农家人的根本,在没有对东家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之前,佃户们没谁敢轻易相信。那些愿意使用良种的佃户,要么眼光独到,要么家中贫困,决定赌上一把,再不然就是相信,东家即使因此受损,也不会跟周扒皮似的,非得风过留痕,雁过拔毛。
宁庄所在地杨柳村,杨树林家。
堂屋上坐着乌压压一群人,听了杨老汉的话后,堂下诸人一个个神色不一,好几人张张嘴,又因嘴笨而没有开口,他们不知道该跟老父说些什么。
正在这些人神色不定时,兄弟中头脑最灵活,说话也顺溜的杨家老三总算开了口,结束了此前尴尬的场面:“爹,您老怎么想的?儿子认为这笔买卖做得,东家不会拿收成开玩笑,退一步而言,就算他所言不实,再如何,总不可能颗粒无收吧?咱家什么都少,就人多,为了以防万一,可以让娘带着媳妇孩子们多割一些野菜,凑合着总能把日子过下去。这万一要是东家说的都是真的,那咱家错过这趟,以后想再碰上这样的机会可就难咯。”
杨老汉高坐堂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满是风霜沟壑的脸上一贯让人看不出表情,习惯了他这样子的儿孙们,却能分辨出其间的差别。
这是事关一大家子生计的大事,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对于杨家老三说所说,却也找不到反驳的话。
杨老汉脑海中不断回想老三说的一大堆道理,求稳,就不该按着老三说的做,问题是之前那么多年都这么过来,杨家子孙越来越旺,这日子却越发难过了,显然,求稳这一道并不那么适合。可要真采纳了老三的办法,这风险有些大啊!
第一次佃这个东家的田,也不知道他们为人如何。要是东家不靠谱,东家倒是损失得起,他们可就真得损失惨重了。
诚然如老三所说,就算这次看走眼,让老伴带着媳妇孩子们多扒些能吃的,他带着儿孙们再去打打短工,再东家西家借上一些,勒紧裤腰带撑到明年收小麦应该不成问题。
杨老汉很是感叹,年轻时只知埋头苦干,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到自己当家作主了,这思路也没改变过来,仍是走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老路子,谁想临老,竟然还得冒一把险,这可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就这么干了,本分那么多年,只壮大了家口,日子反而越过越艰难,不赌一次他不甘心。
杨树林家是佃户中佃田最多的一户,他家人口多,儿子加能下地的孙子一溜排下来,十个手指都数不完。
邵云辰一看在所有同意种植他家良种的庄户中,杨家一家就顶上其余好几家,便免了他们家几亩田种子钱,带头人总得给点好处不是?
杨家得了好处,其他佃户虽然眼红,却仍旧观望,大部分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