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人-毛团儿》毛团儿-第40章


斐青道:“本官确实也有一件事情要求李公子帮忙。”
“大人但说无妨。”李昀笑了,觉着这俩兄弟已经把自己当作算子了。
斐青拿出一个更大的物件儿递给李昀,李昀拿过来瞧,是个玉枕:“岫青玉,产自岫青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又仔细看里面的纹路:“物华天宝,且是个古玉,质地又好,这玉枕价值连城。送与大人这宝物之人,定是个贵人,这玉枕正面儿光滑无比,这东西应该是经常使用之物。”
斐青点头:“就是太过贵重,如今听李公子说,更不知如何是好。”
李昀又仔细瞧了瞧那玉枕,笑道:“大人可知,送人枕头意味着你此后高枕无忧的日子就会少了,相反麻烦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寻常人家不会拿这东西当礼送出去。”
斐青皱眉:“还有此等寓意。”
李昀笑得弯了眼:“不过这种说法并非全部,若是爱慕之人,则是无妨。”
斐青一惊,手里的茶杯一颤,差点没掉在地上。
☆、大理寺
“你便是李昀?”
李昀伏地叩拜:“草民拜见皇上。”
“字督使虽不是什么大官儿,却也是朝廷三省六部里的文书,不必自称草民,起来吧。”
李昀站起身来,垂首在旁。
“县令伊正的案子是你破的?”
“回皇上,此案并非李昀一人所破,毛大人明察秋毫,又有崔二的供词,才侥幸找到了伊大人的尸首。”
皇上看李昀笑了:“半句不说自己冤狱之苦,倒也难得。你可想要什么赏赐否?”
李昀道:“小人才疏学浅,不敢邀功。”
皇上唔了一声:“斐青选的幕僚怎会才疏学浅,据说你识文断字的能耐一般,却识古断物的本事不错,前些日子有人来报,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貌似还牵扯着一桩旧案,只是这东西年代久远,且陈年旧事的,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李昀,可愿意去大理寺,做个闲散之人?”
大理寺的闲散之人,定是录事是也。李昀叩谢隆恩。
出了殿门,回头望了望这嘉栾殿,心中有些感慨。
在梦里,李昀无数次在这地方看文书,每日睡在这后阁,今日在皇上书房,虽四处摆设有变,但地面上的一砖一瓦皆如当初。
梦也?非也?李昀苦笑,那梦里之人,恐怕早就把自己忘了罢。
但倘若……倘若……
李昀心里那点小九九,从回到这里后就开始盘算,到底是对是错他不清楚,却只知道只有如此做了,心里才会开心些。
转过头去下了石阶,远远看到一个人的身影,瘦高的身形,俊雅的面容,一身蓝色官服,朝嘉栾殿走来,李昀忽然觉得恍如隔世。
“拜见御史大人。”
苏祈道:“得了什么差事?”
“皇上让在下过两日去大理寺应卯,做个录事。”
苏祈笑道:“倒是个好差事,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不过到你手里的案子大多都是陈年旧案,到不了刑部,若哪日到了刑部,这案子就是件大案,可大理寺不是县衙,有些事心里知道,却不用说出来。”
说罢苏祈随着公公进了嘉栾殿。
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一个大理寺,从大理寺卿到狱丞就不下十人,其余皆是六品以上或从六品官员,至于录事,却是八品以下。
录事这个官职其实很有意思,晋代的时候诸大将军不开府办事,属官就有录事,掌总录文簿。后代刺史领军,录事的职任甚为重要。后来改成了郡官﹐相当于州郡主簿,后来更新换代后便废了,直到大渊开国才有这么个小官儿,是在大理寺里给长史做文书之用。
说白了,连大人都算不上,顶多算个先生。
李昀走进大理寺巍峨牌匾,进了大厅,见到他的顶头上司庄长史。
庄长史三十有二,本名牛大力,但家里人觉得牛大力这名字实在不适合在大理寺里任职,所以入了妻家姓,叫做庄大力,但因为名字确实也很不好听,所以大力这两个字是个禁忌,大家都叫他一句庄长史,表示尊重。
庄长史见李昀年纪轻轻,笑了:“你就是之前破案子的那个后生?果然不错。”
“学生愧不敢当。”
说了几句话,庄长史问了李昀一些籍贯的事情,又从官册里找出李昀的纪簿。
“李先生是晟州人士,家中可还有亲人?”
“回大人,小人乃是家中叔父养大的,家中并无其他人。”
庄长史皱眉:“原来如此。”说罢在李昀的纪簿中写了几笔,此时门外有人等候,然后进来一个长衫宽袖的青年人,体格健硕,圆脸。李昀一看,这不是当初在牢里结交的那位崔二么?
庄长史向李昀引荐:“这位便是崔狱史,也是新上任的。”
崔二斜睨李昀:“禀大人,这位李先生在下见过,说起来还有段渊源。”
“哦?认识便好,以后共事倒也熟络的快些。”
说罢庄长史将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名册交给了李昀:“这些都是十年前的旧案,有的悬而未破,有的更是找不到人来认领了,你先拿回去仔细分类,将这些案子归置好。”
说罢又对崔二道:“新押上来的两个犯人归大理寺来审,若刑部问起来就说还在审就行了,都是些陈年旧案,翻案哪有那么容易。”
崔二点头应对。
李昀手里捧着小山似的卷宗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字督使还是这大理寺录事,都是案头执笔的差事,想他李昀一个走南闯北的,竟也干起文字买卖来了。
出了大理寺的门,崔二对李昀道:“不做了字督使,跑到大理寺当文书,你可知道这个官儿最是没用?”
李昀手里卷宗拿着沉,分了一半儿给崔二:“不做衙差,到这里还做个狱史,可惜你这位狱史貌似办的也无非是陈年旧案,彼此彼此。”
崔二哼道:“哥们下了一趟牢狱,做了一次人证,如今每个月便多了一两银子,总不算吃亏。”
李昀笑道:“还请崔狱史带路,带着李某去行馆,在下不认识路。”
崔二腾出一只手拍拍李昀肩膀:“好说好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当初若不是你的帮衬,我想必还在那牢里待着没人赎呢,这份恩情崔二记着,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绝对护着兄弟!”
李昀笑笑不语。
大理寺官员并不在一处住着,不过是八品以下小差事在京城买不起房子,就统一收编,给了个住所,也就是行馆,李昀随着崔二走了不一会儿就到了,离大理寺就隔了两条街非常近,也省下了雇轿子的钱财。
李昀四处瞧看自己的住所,不大不小的一间房,外面一个小厅连着里面的起居室,跟其他官员的一模一样,崔二将李昀包袱和卷宗放在桌子上:“怎么样,这地方还可以吧?你是不知道,这跟我之前住的比起来,算好很多了,之前我们几个人凑一间屋子里,大热天儿的忒难受。”
李昀吹了一把灰,道:“甚好,甚好。”
☆、金钗案
从各个府衙移交到大理寺的案子,大多是不小的案子,至于张三偷了李四的东西或者东家的鸡被西家炖了吃了的这种小事儿绝迹不会在这里出现。
庄长史交给李昀的三十七件案子中,有三十二件是命案,最严重的是一家七口被灭门的惨案,还有那五件是重大失窃案。
庄长史所谓的分类,不过是将这些卷宗归置好,再做个记录,若哪天有用到好拿出来核对,所以呆在大理寺的头两日,李昀便将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详记于心。
李昀却翻来覆去想,也没有想到上次那位年轻皇帝所说的金钗之事到底是哪件案子,又牵扯了什么旧案。
崔二回到行馆,天儿热的不行,见自己屋子里没茶了就跑到李昀屋里讨茶喝,就见李昀对着案头发呆。
“你这是怎么了?”崔二自己倒茶喝,抄起来一本卷宗开始扇风。
“上次面圣,皇上说的话很蹊跷”
“怎么了?”
“皇上无意中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牵扯着一桩旧案,提及此案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但最近我查了这大理寺的卷宗,确无此事。”
崔二撇撇嘴巴:“这就奇怪了,一件皇帝都在乎的大案,怎么会没有案宗?做皇帝的哪有像你我一样顺口胡诌的道理。”
李昀喝了一口茶:“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说什么了?”崔二摸不到头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