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第2677章


但是,他们都面带微笑。
随后,众圣流露出怪异之色。
镇狱邪龙诧异道:“大哥,对面的孔圣说他看不到你,你难道也……看不到他?”
“看不到,也看到。”方运回答。
镇狱邪龙大喊:“孔圣,我大哥脑子糊涂了,说既能看到你,又看不到你。”
过了一会儿,镇狱邪龙一脸茫然,道:“大哥,孔老头也说,既看不到你,又看到你,你俩打哑谜吗?”
方运没有回答镇狱邪龙,身体向倒峰山飘飞。
刹那之后,方运出现在倒峰山上,立于众圣殿前方,与百圣对立。
方运眼中,依旧没有孔子。
但是,方运却望着众圣与他只见空白的地方,面带微笑。
镇狱邪龙化为巴掌大的小黑龙落在方运肩膀,小声嘀咕:“孔老头也在冲你笑,你俩玩什么呢?”
方运一巴掌把镇狱邪龙拍飞。
方运笑了笑,道:“今日的新火,并未遮挡过去的光辉。”
镇狱邪龙一边往回飞,一边大喊:“孔老头,我大哥说,今日的新火,并未遮挡过去的光辉。”说完又站在方运肩膀上,像没事的人一样甩着尾巴。
过了一会儿,镇狱邪龙又道:“大哥,孔老头说,旧日的星辰,亦不应与旭日争辉。”
方运愣了一下,脸上突然浮现极为复杂的神色,双目之中,隐隐有悲色。
对面百圣脸上的笑容消失,或多或少都有悲色,甚至有人面露焦急之色。
突然,百圣之中有多人惊呼。
“夫子……”
“孔圣……”
“大父……”
众圣愣住了。
方运呆立当场,因为他看到,眼前的那轮烈日突然开裂,崩碎,瓦解,最终化为点点光芒,消失在天地间。
镇狱邪龙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道:“孔老夫子身形自溃,临行前说了一句:道不斩我,我斩我。”
倒峰山上,死一般的寂静。
百圣之中,有多人无比气愤,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表情逐渐缓和。
越来越多人开始深思。
方运伸出双手并在一起,如掬清水,一本书从他的文界中飞出,落在手上。
上书“论语”二字。
与此同时,人族百圣恍然大悟,皆伸开双手,前方浮现一本《论语》。
所有《论语》竟然主动翻页,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宛如风吹树叶。
最终,《论语》停在最后一页。
是全新的一页,是全新的一章,只有八个字。
无道则见,有道则隐。
方运眼眶一红。
众圣望着《论语》最后八个字,眼中满是晶莹。
同样在《论语》之中的《泰伯》,孔子说过完全不同的话。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意为国家政治清明,就努力劳作,为国贡献一份力量。天下混乱黑暗,就隐姓埋名,保全自己。
但是,这一句话和当年孔子说过的话完全不一样。
方运身前,浮现一张白纸,然后手持毛笔,在纸上缓缓书写两列字。
子曰:无道则见,有道则隐。
注:无新道,则现。有新道,则隐。革新自我,鼎革天下。
写完,方运将书页送入《论语新注》原稿之中。
方运转头,回望万界。
圣元大陆,倒峰山,众圣殿前。
在方运离开万界后,人族众圣与大儒齐聚于此,从未离开,同时借助昆仑元气增强己身。
突然,一声穿云裂石的清脆声音响起。
仿佛天空镜裂,又好似琉璃坠地。
声音的源头,在众圣殿内。
众人急忙望向众圣殿。
众圣殿中,百圣雕像林立。
半圣,安然无恙。
亚圣,安然无恙。
最高的圣台之上,方运的新雕像崭新微亮,但是,孔子的雕像正在快速开裂,最后化为碎片,再化灰尘,扑簌簌掉落。
风一吹,圣台之上再无半点痕迹。
众人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吟诵。
“道不斩我,我斩我……”
过了一会儿,似有人在打着拍子,愉快又放松地吟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声音悠远,飘渺无踪,慢慢消散。
最后,众圣殿前众圣若有所感,眼前都浮现《论语》。
大儒们不知原因,但也都从海贝中取出《论语》。
所有的《论语》无风自动,翻到最后一页。
新的一页。
无道则见,有道则隐。
孔长逊放声大哭。
众多大儒亦嚎啕大哭。
其余半圣竭力压制情绪,处理人族各地的信息。
人族各地,所有圣庙、衙门、官署、皇宫之中,孔圣雕像崩溃,圣人位只余方运雕像。
整个人族几近崩溃,人族各地无数读书人哭天抢地,捶胸顿足,更有人甚至自杀明志,追寻孔圣。
所有孔门弟子,再一次披麻戴孝。
但是,很快,人族发现怪异的一幕。
除了圣庙和官署,人族各地都有孔圣的雕像,比如书院之中,比如各自家中。
这些地方的孔圣雕像,竟然毫发无伤,不仅如此,这些孔子的雕像,全都没了儒门之主的气势、人族圣人的威严。
这些雕像,全都变成一个面带微笑的老人,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在教导自己的弟子。
天下再无无圣人孔子,只有师者孔子。
过了许久,那些喊着“天下将崩”的读书人才平静下来,随后,他们都发现《论语》的变化,反复研究新的一句话。
第3302章 孔子末章
很快,读书人发现方运所作的《论语新注》竟然也随之变化,是所有众圣经典中唯一一部跟随《论语》变化而变化的书籍。
所有读书人急忙翻开《论语新注》最后一页,不断揣摩。
论榜之上,关于孔圣末章的讨论无比热烈。
和悲痛相比,他们更想知道孔圣说这八个字的原因,或许可以找到孔圣雕像溃散的秘密。
“果然如少数人所料,孔圣并未真正彻底亡故,一直存在,只是……今日怕是真的圣陨。那八个字,除却孔圣真身,没有谁能留下,方圣有能力,但不至于如此。其余半圣,若是乱改《论语》,必然遭遇圣罚。”
“此事,怕是与方圣有关。”
“诸位莫要论是非,今日的目的,是参悟这孔子末章,参悟之后,再做论证。”
“我觉得没有必要了。《论语》前脚出新章,《论语新注》紧跟做出注解,显然方祖与孔圣已经有了联系。方圣的注解,应该是最权威的。”
“问题是,谁能重新解读方圣的注解?论榜内有方家读书人吗?试着解读一下。”
“在下冯子墨,跟随方圣多年,近日得昆仑元气相助,晋升大儒,试着解读。《论语》乃是孔圣众弟子所编撰,所以即便封圣,孔圣也没有修改。但是,孔圣要说什么,又不能在史书《春秋》上说,只能写入《论语》。很显然,《论语》中的《泰伯篇》‘有道则见’中的‘道’,是国家形势,政治清明与否。这个太简单,我们不予讨论。既然提到新到,那么旧道是什么?”
冯子墨继续分析:“刨除《泰伯篇》中的‘道’,那么对应新道的旧道就可以理解,是孔圣自己的圣道,是我们人族过去遵循的主要圣道。那么,新道,就是以方圣为首的人族,创造出现在的人族盛世大道,虽然此道还在发展,但已经百花齐放,未来难以估量。孔圣他老人家看出新道蓬勃发展,甚至有可能……在下只是猜测,绝无定论,请诸位不要曲解,在下只是说,有可能,孔圣认为,方圣的新道,已经可以取代旧道,所以,他要隐去。我想,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理解。”
冯子墨的话得到众多读书人的认可,虽然昆仑元气进入圣元大陆后,人族的大儒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仍然是极少数。
更何况,冯子墨还是目前的方党中坚,无论是民间声望、朝堂影响还是自身实力,都是人族顶尖。
不过,一些景仰孔子超过方运的人不高兴了。
“冯兄在猜测孔圣的圣道不如方圣?不敢苟同!我认为,是孔圣不愿意与方圣相争,主动辞让而已。”
“对!老夫也同意,并非孔圣不如方圣,必然是孔圣高风亮节,刻意避让!”
“我反对!你们若是说孔圣为了谦让才如此,实在是在侮辱孔圣的境界!”
众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论榜之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议,一方认定是孔圣之道不如方圣之道,一方认为是孔圣并非如此认为,只是谦虚避让而已。
在方运获封圣人之前,绝对不会引发这种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