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第669章


而最近处,这些所有的雾,都向着一个方向聚集,好像那里是有一个漩涡,像是水的漩涡一样,把这些雾都给吸过去。
冷青云看去,却正是他前方的那棵大树。
而待视线集中到那棵大树上,冷青云一下子惊叫出声。
这棵之前还和边上其它树没什么两样的大树,此刻,在他的视野中,通体上下,呈现出一种透明的水色。
树根部分,是透明的。
树干部分,是透明的。
树枝部分,是透明的。
而那些千千万万的树叶,在透明的同时,绽放着七彩的霞光,比朝霞更耀眼,比晚霞更绚烂。
那是冷青云有生以来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明丽。
甚至,这一刻,在冷青云的眼中,就连这棵大树根系所在的土地,好像也是透明的,这棵大树仿佛不是种在地上,而是种在彩云里,种在虚空中。
“这,这,先生,这是……”冷青云瞠目结舌。
任他往日表现得如何冷静,像是个小大人,但终究,也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而这一刻,这个少年,仿佛身在梦中。
但哪怕是梦,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那是做梦也不可能梦到的!
“这是通天树。”先生淡淡说道,“一万八千年前,我和另一个人,合力所栽。”
“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凝气散?”
“想不想知道凝气散是怎么来的?”
简单解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出自《周易》,不是周易的原文,而是周易的《传》(注释的一种),据传为孔子所作。因水木大学用以为校训而广为人所知。
健,对应“乾”,这里是用健来简单地诠释乾,其实乾并非是一个健所能全部涵盖,它有更加复杂的内容。
第二句的“地势坤”,这里的读法不是“地势”+“坤”,而是“地”+“势”+“坤”。
这里的“势”,是动词。
简单解释,是依循、按照的意思,但这也只是简单解释。
上一章中,我把“坤”改成了“宽”,自是因为异界没有周易从而也就没有乾坤等八卦名辞,另外,“宽”,也能勉勉强强地代指“坤”,就像是上一句用“健”来代指“乾”一样。
同样,因为我写到了这个世界没有春夏秋冬,所以引用“道诗”的时候,把那首垂钓诗里的“一人独占一江秋”,改成了“一人独占一沙洲”。
自是原文更清更有韵味。
但若是用作“道诗”,两者其实倒是没什么差别。
这些我本不会作解释的,因为知道的书友自然了解,不知道的书友也无须了解,反正不影响阅读,而且本书毕竟不是诗词普及读物(虽然它好像有一点普及的作用,哈哈。)
但因为上一章中引用到了易经中的这两句,我想了想,感觉还是有必要特意说明一下。
免得有书友,以为本来就是“地势宽”,那就不好了。
——虽然我不认为这是错误表达,但如果考试什么的这样写,那考官肯定是会给你零蛋的。
切记!
第75章 惊涛() 
常振河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于,就像话本里说的那样,这一刻,他感到天旋地转,以及,怀疑是不是身在梦中。
然而,这并不是梦。
不论是身为地阶的强者,还是身为四海门的副门主,都让他有那么一点点能力强自清醒着,然后告诉自己——这不是梦!
但不管是地阶强者,还是四海门副门主,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
而无法让他平静。
岂止是不平静?
是天崩地裂!
他的心被冲击得裂了,他的意识被冲击得裂了,甚至他的身都快要被冲击得裂了,以至于,他那握着话本的手,这一刻,不再是什么僵硬发白的问题,也不再是微微颤抖。
而是剧烈地抖动着!
连同他的身体一起。
正因为他是地阶中人,正因为他是四海门副门主,前者给了他高绝的视野,后者给了他开阔的眼界,然后这两者联合在一起,于此时此刻,给了他根本无法承受的巨大冲击!
他完全理解一向冷静甚至都冷静得有点过头的孙子刚才为什么癫狂般地大喊大叫。
是的,他完全理解!
但岩松不管如何,也只是个凝气的修者,他根本就不知道,这话本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话本?
对的,话本!
常振河心中一愣,然后就想像自己孙子刚才一般地大喊:
“这不可能!”
是的,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是话本?!!!
心中天崩地裂,如临浩劫,常振河的意识却还是清醒着的,他也终于把目光从话本上移开,然后转头四顾。
几个老伙计。
一些儿辈还有小字辈。
当下的场面让他强自清醒着,一瞬间,常振河的心中转过了好多个念头。
呵斥岩松一顿,说他看个话本都能看癫狂,没出息的东西!
把这话本毁了。
装作若无其事。
……
脑海里千回百转,却在千回百转之后,常振河发现此时此刻他是真的不适合思考,心神根本就无法安定下来!
而在下一刻,他只是挥了挥手,点了几个人名,对那些儿辈及小字辈道:“没什么事,都散了吧!”
他的辈份和身份摆在那里。
这一下,刚才受到惊动,从聚星楼的各处来到这里附近的人,一下子十去其九。
“老雷,伯明……”常振河看着周边剩下的人,一一点着人名,然后道:“我们去揽月堂。”
随后他伸脚不轻不重地踢了常岩松一下,把他从怔忡中踢得一个踉跄,差点翻下亭子,“你也来!”
揽月堂,聚星楼中的一处建筑或者说景观。
顾名思义,这是观月赏月的地方,而如果想“揽”月,那也必须有水。
所以这里的正中央,就是一个大的亭子,亭子外面,是一个大的池子,名字就叫揽月池,而池子的四边,则是一些房屋及花草树木等。
亭子有东西南北四条走道伸向四侧,却并未与岸边相接。
来到池边,常振河拽着常岩松,一个纵身便跃到了走道上,进入亭中。
被他叫过来的几个老者也是这般。
亭中有灯,点亮。
常振河看着几个老伙计,然后把手中的话本递给其中一人,道:“看看,大家都看看,然后我们再说话。”
“怎么,出什么魔怪了?”那老者轻笑着,接过话本,低头看去。
却几乎是瞬间,他的神情凝住。
使他神情凝住的,是话本开头的那句话,“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然而,这不过是个开始。
很微不足道的开始!
老者凝重的神情,慢慢变成沉思,而沉思很快地,变成脸上两眼瞪大,变成两臂青筋绽出,变成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然后,突然地,他瞪大眼睛朝向常振河几乎是训斥般地吼道:“后面,后面呢?”
常振河并无见怪。
看了这话本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失仪失态举动,他都不会见怪。
另一老者直接夺过了话本,也是低头看去。
然后……
常振河,地阶,四海门副门主之一。
梁伯明,地阶,四海门副门主之一。
雷鸣岳,地阶,四海门执法堂堂主。
三人虽然都只是地阶第一境,而且梁伯明和雷鸣岳两人其实只是堪堪跨过了那道门槛,算是脱离了开窍境,而并不能算是在地阶站实了。
但终究,三人都是跨过了那个槛。
他们已经是站在了地阶的层次上。
而剩余的其他几人,除了唯一的小辈常岩松之外,全都是清一色的开窍,人阶第三境,也是人阶的最后一境。
这就是在场的人。
话本从梁伯明手中一个一个地传阅。
话本的内容并不太多,但几乎每一个人都看得很慢。
不,没有几乎!
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很慢,而且是越看越慢,然后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出现了看完一段后又倒回去再看的情形。
就这样,等在场所有人都传阅完,长夜已经过去大半了。
都是有层次也有地位身份的人,在场的这些老者,看完了话本之后,到底是没有像常岩松这个小辈之前那般地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