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红唇》第343章


滴血。
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学校长,却还骂不赢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泼妇,这在东大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
他本想叫东大的警察去把张牙舞抓了关起来的,但黄瑶却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抓她,那是你自己抓稀屎抹脸,少皮的不是她,而是你啊校长大人!陆绍夫听了黄瑶的话,想了想觉得黄瑶的话说得话丑理正,于是也就打消了叫警察去抓人的想法。
但改革的火焰,已经在他心中逐渐的熄灭了。
一所大学,居然隐藏了那么多的泼妇,这在大学里并不多见。张牙舞,单是这个名字,就足让人怕惧三分,陆绍夫从她身上看到了改革的艰难,也看到其他大学改革搁浅的原因,不是大学校长不想改革,是因为大学里的人太复杂了,复杂到连一个泼妇型的婆娘都无法对付程度,你说还怎么改革啊?
但不改革,大学的生命力就会无限逼近死亡的边沿,最后变成一个要死不活的庞然大物,变成一个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耗钱机器,成为一个埋没人才的大坟墓……
317。空穴来风(上)() 
就在陆绍夫恢心到了极点的时候,琼来到了东大。
琼根据邓楚迪的安排来到东大,目的并不仅仅是捐建东大,而是借此机会报复十多年前开除她的李福来。
所以陆绍夫一听有过去毕业的学生要捐建东大,自在是落到踊都笑不拢了,只要有外资注入东大,那他的改革这盘棋就活了。
有什么不能改的?只有有外资投入,学校就会散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而他,就可以借助外资这股东风,狠狠的刹一刹学校里潜藏的歪风牙气,特别是那些耍泼的家属,一定要好好的整治一番,不然就太对不起人家邓楚迪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了。
但当他听到当年邓楚迪并没有读毕业时,脸上立刻换上难看的表情。怎么会是这样呢?一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却连大学都没有读毕业,这是何等荒唐的事情啊?是什么原因导到致她不能毕业的呢?他问了好多个人,都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
他问琼,琼摇了摇头说她也不知道。这真是奇了怪了,一个商业天才,读书却不能毕业,这真是旷古奇闻啊!慨叹不已的陆绍夫好长一段时间都在想这件事情,但结果仍然是没有答案,因为凡是他问到的人,都只回答他三个字——不知道。
为企么都不知道啊?从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得出,其实他们都是知道答案的啊!知道答案又为什么不说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他终于探测到了一点点线索,就是大家都怕张牙舞。张牙舞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个泼妇,一个脱了裤子敢满大街跑的疯女人,但她在大家心目中,却地疑是某种不可抵挡的力量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敢提及邓楚迪是因为当年李福来开除了,那她就打其家人,毁其家庭,叫其年都过不成。
就是这样一个泼妇,把大家说真话的途径给掐断了。
但事情怪就怪在偌大的东大,上千号老师,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制止她,反而像看西洋把戏一样任由她在校园里胡闹。
胡闹一下倒也没什么,但胡闹惯了就麻烦了,好比一个女人刚怀上孩子便流产了,一个流了没事,两个流了也不怕,若是三个四个以及后面的都流了,那就成了习惯性流产,一旦产生了习惯性流产,那接下来若不医治好,就不能再生孩子了。
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其实东大懂这个常识问题的人多的是,但就是没有人敢站出来,何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就一般条件而言,没有人愿意管闲事,因为你一出面,便是你得罪人,还有就是——办得好,大家不会奖赏你,办差了,口水话淹死你!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现状,谁也怪不得谁。
这些理陆绍夫都知道,所以他推行改革遇阻之后他也不想责怪任何一个人,要怪的话也只能怪他在东大推行改革,——改革与否,其实也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还得团结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如果当中有拆台以致改革失败了,上面追究起责任来,那也得他一个人扛下来,因为他是东大的校长。
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取得经来唐三藏,惹得祸来老孙担。陆绍夫极其明白,在中国要想办成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单位上想要做出点成绩来,首先你得有牺牲自我的精神,不然你就死定了,而且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同情你。要做事,就得一个人挺起脊梁大胆的向前冲,至于结果怎么样,倒不用你管,因为你做好了,有人会记得你了,即使你失败了,也有人跳出来追究你的责任了,但是不要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人替你说话的。
当然,这得看你有没有忍耐力了。
317。空穴来风(下)() 
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或是一听到某人在背后说这说那了,你就偃旗息鼓了,那就注定你这一辈子都别想干成任何事情了。这种例子,生活中多的是。要想干成一番事来,得咬牙挺着,咬牙坚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仍紧紧扎根在山中。也只要用根的精神,才伸入到地底深处吸引收到更为宝贵的水分。
这些年来的经验告诉陆绍夫,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首先得考虑失败了怎么办,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是你稍有不慎,就会有人到上面去告你,说你贪污挪用,说你打击报复,说你偷税漏税,说你*****说你行贿受贿,说你晚上抓到他妈的被窝里欲谋不轨,——其实他妈已经埋到地里好多年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说你老不中用了,只能去找几根冰冷的老骨头来玩一玩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骂人,其实这也是在骂人,既然你像狗一样乱咬我,难道我就不能把你老妈从地下刨出来污辱上一回么?这下你知道被人骂是什么滋味了吧?也终于知道站着说话腰也痛了吧?妈妈的,奶奶的,操你祖宗八你的,老子再做事的时候,你还敢胡说八疲乏的话,我把你祖宗八代的女货全刨出来雇条狼狗来挨个的操,看你家不出杂种才怪。
有一段时间,陆绍夫感觉改革换望了,就一个人躲在家里喝闷洒骂娘,以发泄心中的痛恨与怒火。琼的到来,才打消了他的消极与恐惧,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暗中发誓一定要把东大的改革进行到底。
这,也是积极主动的与邓楚迪联系的首要原因。
单纯从东大内部进行改革,势必难进行到底,因为阻挠的压力太大了。要避开这股无形的压力,就得从外部寻求援助的力量。邓楚迪说要在东大捐一笔钱,陆绍夫热情满怀的接受了邓楚迪的建议与意见。
他想从邓楚迪身上找到打通东大的筋脉,让古老东大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要有了邓楚迪这个外来力量,他就有办法僵化的东大重新活过来。
那些一直试图给东大改革设置障碍的人,得给东大的改革让咱了。不让路也行,那就请你另谋高就。陆绍夫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不当这个校长了,何况上面已经对他说了,改革不要怕,即使失败了,上面也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吃了定心丸之后,陆绍夫的底气足了,因为他要利用邓楚迪这次扣款来谋一篇大文章,那些阴碍东大改革的绊脚石,通统得滚蛋,谁敢阻挡东大的改革,谁就得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谁阻挡谁出局。这是陆绍夫给东大继续深化改革定的基调。
他之所以敢定这样的调子,是因为他从邓楚迪身上看到——要想办成一件事情,就得有破釜沉舟或是釜底抽薪的精神。所以,当协议搭成,陆绍夫请邓楚迪签字前一刻,邓楚迪说东大虽然很有文化底蕴,办学条件在国内算得上一流水平,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老师,敬业者多,但眼睛盯着漂亮女生的亦不是少数。
陆绍夫听了内心里不由一颤,心说你终于说出了本心话,我感激你,但他并没有急于的回答邓楚迪的话,因为他看出邓楚迪还话要说。
“据我了解,东大眼睛盯着女学生的衣冠禽兽还不少,只怕陆校长也听说了这方面的一些事情吧?”邓楚迪看着陆绍夫,眼里渐渐失去了原行的笑意,继而升起一各难以抑制的愤慨,“这种风气若是不杀,只怕陆校长到时就要裁在这上面啊!”
邓楚迪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但陆绍夫仍然没有说话。
他看见冯子青的嘴巴动了一下,虽然她最终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