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楼》第368章


京城里素来是两人并称,将两人拿来比较的也不少。客观的说,宝玉年纪尚小,并未入职,能有那么诺大的名气,和张滦的关系不小。但要说因此反而闹了矛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
只是,知道归知道,林家的家规严厉,倒是少有下人敢在背后里议论这些杂事的。
倒是张滦事后对黛玉评价了一句,“反正这几年他们不会互相作对。等再过上几年,张清源还能不能被他找到还是个问题。”
原本的宝玉能够提供的“原本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更多更足。虽然后来他也落魄了,但那些轰传天下的事情,他总是知道的。
比如说,他就知道,弘治帝在黛玉去世后,到底做了什么。
要说这位雄心壮志的帝王,恼羞成怒也好,一鼓作气也罢,确实是为地位、为“趁胜追击”而不要脸面了——现在从穆逸兰的事情上也可看出一二。
他在贾家败落后,至少做了两件事,是当初的宝玉也没法不知道的。
其一,他将南安郡王也给抄家后,以“安海公”的爵位,招安了海寇孙觉。
其二,他将一个父兄皆不成器,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适龄宗室女封做“安和长公主”,远嫁鞑靼!
但是,不要脸面和破坏祖制,也确实是为他争取到了时间。虽然宝玉没看到最后,但在暂时安定了南北之后,借着忠顺王叛乱的余波,应该是能将忠烈王府连根拔起的。
而这些事情就算是有所变化。墨玉也还是能认同黛玉的看法的——这一切肯定都要从对鞑靼的战争拉开序幕。而这场战争,又至少要受到国内天灾的影响。
至于国丧,这个会不会“如期发生”,倒是两说的事。
宁荣两府的命运。则也要等到忠顺忠烈做最后一搏之后,才能基本确定。对于这些可以说已经堕落的勋贵,弘治帝如果想要铲除,那么必然是会借着这个机会下手的。
那会儿若是不动手,之后就不至于轻易动手了。【s。 】除非又有哪个将领功高震主。
所以,墨玉的意思也很简单——
在贾家的命运决定之前,宝玉当然不可能彻底和张滦这个最大的援手真正反目。但在那之后……墨玉显然对宝玉的人品抱有一定疑虑!
这其实从墨玉另一句有些意味深长的评价中也看得出来。不过,这话他却没有说给黛玉听。
在张滦造访之后,林如海就称病再没有去上朝,不过。倒是拉着墨玉说了好几次话。其中一次,墨玉就这么告诉林如海——
“韩奇和宝玉,原本都肯定是小人物。不过,宝玉的见识,还是该比韩奇多些。”
这话的背后涵义是——
所以这两人都不曾修身养性。容易败给风流阵仗,都一朝得志,便易狂妄。可话说回来,这却也是墨玉最放心的地方!
韩奇不说,宝玉这个人,目前是还有个贾家的覆亡之灾在头上悬着。
一旦等他家族安康,功成名就。他的“反心”只会比他更重!
另一边,黛玉要是有了空暇,也会去听几句“父子谈心”。她知道,她父亲是谨慎之人,虽是信了墨玉的话,心里有了打算。可也正因如此,必然对墨玉所说的“后世”十分深究。不是质疑什么,而是一种治学的态度。
她自然也不急,就按部就班的坐着自己的事情。
在年前一段时间,林如海以久病为由。第一封致仕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理所当然的被驳回。随着慰问的折子而来的,是一大堆养生的药物。
看似盛宠,然而,圣旨上先是大夸林如海的往昔之功,后是让他好好养病,早日回归朝堂效力,却一没有派太医前来诊治或者说走过场,而没有怎么表达皇帝的殷殷期盼之情……这背后的意思还要说吗?
林如海接旨的时候,都难免心中暗叹,皇帝的心胸,委实不够宽广。
——你说做臣子的都那么知情识趣了,你写圣旨写得漂亮点儿不成?写得再漂亮点、委婉点,好听的是你自己的名声!如今虽未直说,真情却也跃然纸上。对我这边幸灾乐祸的固然会有不少,但你以为你能留的名声就能好听了?
跟着接旨的墨玉则更是不屑。
结合自己所见,及黛玉张滦所说,他真是觉得,弘治帝能够在之后的纷争中取胜,仅仅因为是皇帝而已!
可因为是皇帝,哪怕心胸不广、急于求胜,还近乎卖国求稳,却依然能赢……这个年代皇权的力量,就委实强大稳固!
总之,估摸着到年后,林如海再递两三封请退的折子,也就能顺利致仕了。只是在这期间,既然称病,林如海也只好窝在家里哪里都不去。若不是有墨玉那边的信息要消化,林如海还真撑不住。
而且,他也不是对墨玉偏听偏信,墨玉的话又只是一家之言,在墨玉学习的时候,林如海有时候还会把青玉叫过去,问后世的情况的。
不管怎么样,做戏做全套。
林如海既然说自己缠绵病榻,哪怕有再多人知道事实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做为儿女的,也没有在这种时候出门交际的道理。
甚至因为林如海是唯一的当家人,林家这个年都少采买了不少年货。对各家的年礼都斟酌着减少了不少。
等到迎春出门的那一天,林家更是没去任何人。
不过,正旦这一天,黛玉还是还是要出门的。
这桩事,也是黛玉得了个“县主”的封号后,最为讨厌的麻烦。可惜无可避免,除非到外地去。
一大早起来,黛玉就在紫鹃和雪雁的帮助下,按品盛装。早早的坐车出了门。可宫门前依然已经远远的停了大量的马车,黛玉不过只是一个小辈,自然免不得又早早下车,带着容华步行前进。
这样的场合,自然是带容华的。
而比黛玉到得还要早的,倒是十分混杂。既有官员诰命,也有宗室命妇。黛玉粗粗的扫了一眼,品级冠服一样,难免让人花眼。不过,宗室和诰命还是很好区分的。
除了衣装上有分别之外,宗室们还要带上更为宗女,而诰命们,一般却是不能带上后辈的女儿家的。再者,他们一般也不会站在一块儿。
别看如今宗室里有实权的少,作为太祖的后代,宗室们从来都认为自己更高贵。
她们不知道,不少清流家的姑娘,想法却也是自家更为高贵!
黛玉虽然不是其中之一,却也不会去和宗室女们混在一起。是以,虽已经来了一年,那次她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不过,黛玉这会儿略有些诧异的事情是,这一次她目光一扫,却很快就发现了异常之处。
不少诰命夫人,竟是带着女儿的!
“那不是林姑娘么?”次辅宋家的宋夫人看见黛玉,热情的招呼起来。
宋夫人是诰命夫人里始终对黛玉保持热情的唯一一个。这其中的因由,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群芳宴上。黛玉算是很帮了宋夫人如今带在身边的宋清涟,宋夫人也就一直都对她态度热情。
而宋清涟和她的表妹宫萱,在那一次的群芳宴里,可以说都是名节有损。被劫持的宫萱似乎很快就被她父母接走,匆匆嫁在了外地。而宋清涟,宋家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不过似乎因为宋清涟受宠的缘故,黛玉这两年并没有听说宋清涟出嫁的消息,显然是耽搁了下来,等着当初的事情淡化。
只是这么一拖好几年,能选的好对象自然也就少了。
黛玉却不知道,为何这会儿宋夫人会带着宋清涟过来——正旦朝贺,只是个过场而已啊!而且还是累死人的那种。就算是太妃皇后召见,也顶多就是见上一面的事情吧?
想虽这么想,黛玉还是顺着召唤走了过去,端正的行了一礼,又看了看道,“宋夫人这是又要两份儿一起拜了?”
这是指宋老夫人没来的事。
宋夫人点头道,“这是皇上、太妃的恩典。林姑娘的外祖,今儿不也不用来?”
黛玉的目光微闪,却点了点头——“年逾花甲,可在家休养,不参加正旦朝贺”,这样的圣旨,可是出自太上皇之手!没看从她进贾家起,贾母就年年都在家享福了?
“不过,这次可不是我两份儿一起拜。”宋夫人指指宋清涟道,“还有她呢。”
听见说起自己,宋清涟福了一福,有些复杂的道,“见过义静县主。”
因穿了冠服,黛玉只是点点头,并不掩饰自己的疑惑,“今儿的朝拜,似乎与以往不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