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去云来》第8章


杪糜危投嗔艏柑斐鱿⒒帷K┳乓惶咨钌咳尬髯埃乜谂渖虾毂κ卣耄诔姆圩铣纳溃炜诖蜃潘咳蘖旖幔钔淹岩桓鲂⊥踝印T诜ü芡承裂罘捕苑ü幕系墓毕资保铱醋叛矍暗木跋螅南耄飧鲎芡骋欢挥邢氲剑矍罢馕恍⊥踝樱甘昵耙蛭谙汩坷錾岽蟮郎咸泄褡逦璧福环ü熳トス亓艘灰沟氖隆?br /> 最近杨凡卖了几幅画,变成亿万富翁,他打电话跟我说:“有一件事你听了一定很高兴。”我以为他要告诉我他的画卖了多少钱。“我不拍戏了。”我听了真的很高兴:“恭喜你啊杨凡。从此不用为你操心了。”
他倒真的说到做到,收拾行囊到处旅游,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会儿他正在巴黎给《壹周刊》写文章。我在电话里对他说了许多赞美他的话,说他能够真正地做到潇洒两个字,简直可以媲美庄子了。
他被我夸得正不知说什么好的时候,“不过,你有一个缺点。”他屏住呼吸,“记仇!”我连珠炮似的,“你真够狠的,就因为我怪你未经我同意,把我、你和法国总统颁发骑士奖章拍的照片,刊登在苏富比的拍卖书上,你的新书《花乐月眠》里,谁的照片都有,就是没有我的照片。”说完我们两个哈!哈!哈!哈!哈!笑个不停。他说:“青霞,你一定要把这一段写下来。”
杨凡摄影

我的书架
“你妈以前住在香港的公寓,家里一个中文字都找不到,因为没有书、没有杂志、没有报纸。方便面和零食上有中文字吧?可是她家什么吃的都没有,简直是百无。真没想到她现在竟然写作出书了。”晚饭后两个小女儿围着南生阿姨聊天。“可是她有剧本啊!”女儿们抢着为我辩护。“对!对!对!你们真聪明!哈!哈!哈!还好我有剧本。”我好像找到了靠山。
在学校的时候,没有看课外读物的习惯,进入影圈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看书。有一天闲得无聊,朋友提议去逛书店,进了书店也不知道该买什么书,刚好前面一男一女正在讨论他们出版书的事,那位女士看见我,上前自我介绍,原来她是作家曹又方,她推荐了方智出版社的《从已知中解脱》和《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我带着它们旅行,在旅行中一口气看完了《从已知中解脱》,茅塞顿开。正如作者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说的:“读这本书就等于是智慧之旅,在读的过程中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急着找答案,就是一路体会一路往下读。”书上说,看风景不要只是你在看它,而是要把自己融入风景里。在夏威夷的一个夜晚,我走出酒店房外的阳台,海风和着海浪声吹起了我的长发和衣裳,我照着大师说的融入风景里,真的感受到自己是风景的一部分,那种感觉是无比地轻盈自在。读《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有一句“如果你感觉痛苦,你就跟痛苦并存,把它吃掉,这样痛苦就会消失”。这对我起了很大的作用,烦恼痛苦全被我吃光光。
结婚以后空闲多了,有时候提笔写写生活感受,总感觉书读得不够,词汇有限,于是看到报纸介绍的书就买来看,朋友也送书给我,最初爱读有关心灵、EQ和哲学性的书。金圣华送了我一本杨绛翻译的《斐多》,书里说的是,苏格拉底受刑喝毒药前,与朋友辩论死亡的对话。看到他面对死亡毫无恐惧,用自己的生命来见证他坚信真理的精神,感到非常震撼,买了几十本与朋友分享。
写文章以后,认识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收到的书就更多了,现在我的客厅、书房、睡房、洗手间和镜子上,到处都是“字”。
本来以为搬家最多的会是衣服、皮包、鞋子。进了新家,推开房门,墙边堆了一摞摞的书,以为还没上架,秘书说书柜已经塞满了,画册暂时放在电视柜上。怎可能有那么多书?我疑惑地打开书柜,哇!整墙的书,看了好高兴,仿佛李白、李清照、曹雪芹、沈从文、张爱玲、圣严法师、大宝法王和我友人金圣华、琼瑶、章诒和、董桥、白先勇、龙应台、蒋勋、马家辉都在跟我打招呼,要我听他们的心事,听他们讲故事,阅读他们的思想。这些年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更结交了一些杰出的作家朋友,朋友们和出版社都会送书给我,日积月累,竟不知数量如此可观。
手指滑过书架,停在蒋勋的《孤独六讲》上。记得这本书内有一张秋瑾的照片,她挽起日式发髻,一身和服,戴着黑手套的右手握着一把匕首,英气逼人。书上说秋瑾有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她手上那把剑就是徐锡麟和朋友凑钱买给她的,因此耗尽千金以至于付不出酒钱,秋瑾为了让大家喝个痛快,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当了换酒钱。她和徐锡麟之间是革命友情,也是爱情。在她听到徐锡麟起义失败,惨遭清官活活地剖开胸膛掏出心脏祭奠满人时,立刻起义。她的起义可以说是一种自杀的形式。在被捕后受尽了酷刑,被逼写下参与革命者的名单时,她先写一个“秋”字,表示只有秋瑾一人,顿了一下,接着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翌日清晨,秋瑾在绍兴的街市口被处以斩刑。蒋老师形容她的美是一种把生命活出极致的美,真是贴切极了。看完她的故事我久久不能释怀,知道鲁迅的小说《药》夏瑜一角是以秋瑾做蓝本,赶快找来看,更是震动。那患痨病的小栓吃的血馒头,不会就是秋瑾被斩首的血吧,那血还是热的呢,千万不要是秋瑾“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血啊!这样一个烈女子,怎一个“恸”字了得。
手指滑过龙应台的书,忆起她在香港大学教书时与我所结的缘。在交往的过程中,眼见她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如何下笔而苦恼,眼见她大江大海地奔波而心力交瘁,阅读的时候,真是大珠小珠落纸上,为她笔下的亡魂落泪,为离乡背井到台湾的老兵落泪,她的文字深深地感动了我。
书架上也有章诒和的书,读《最后的贵族》时,亲切得仿佛跟她一起经历“文革”的浩劫。因为喜欢她的文字,她来香港时我特别早起去听她演讲,很欣赏她直话直说的性格,她讲京剧泰斗梅兰芳和程砚秋的真实小故事,兴起时还会站起来表演,有趣得不得了。想不到她坐了十年冤狱,还是那么爽朗健谈。那晚我在床头读她的第一部小说《刘氏女》,写的是和她一起坐牢那些女子的悲惨故事,我被情节吸引得姿势都没换,歪在床上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到刘氏女杀夫那一幕,吓得头皮发麻。后来好奇地问她这小说有多少真实性,“百分之百”,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小名叫小愚,我称她愚姊,有时跟她电邮往返,虽然她很忙,但看了我的文章后却从不吝啬赠我几句。
这些文化界的翘楚不断有新作面世,我也乐得收到好书,读完还可当面讨教。看着书架上一排排书,虽然遗憾不能生在李白、李清照和曹雪芹的年代,与他们把酒言欢,但是生在这个时代也不错,我也有许多知心的文化界朋友,也常跟他们把酒言欢。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巴黎·卡地亚
巴黎大皇宫
巴黎变了吗?
车上心直口快的Amy直嚷着:“巴黎变了!怎么街道这么暗!晚上灯光都不一样了!凯旋门也看不见了!亚历山大桥头上的金色雕塑也不亮了!教堂反射出来的灯怎么是刺眼的绿和白呢?以前夜巴黎的灯火暖暖的,很有罗曼蒂克的情调,现在……”她曾经到过巴黎一百六十多次,巴黎的任何转变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在场的巴黎人说:“政府支持环保,所以节省开支。”我想,现在用的可能是LED灯,省电但缺少情调。虽然如此,我还是被香榭丽舍大道两旁树上为迎接圣诞节的小灯所吸引,许多银色小灯造型别致,有的像巨大的透明花,让人看得出了神,仿佛自己是树上的小精灵。
夜巴黎是暗淡了,大部分商店的橱窗都黑黑的,这样反而更突出了几个特殊的亮点。代表巴黎标志的铁塔还是晶莹剔透地闪烁着,Lafayette(老佛爷百货公司)旋转的圣诞装饰橱窗也还是引起许多路人的围观。最吸引我的灯光是香榭丽舍大道上大皇宫的屋顶,因为屋顶是玻璃制成的,大红灯光由里射出,远远地望去就像切割完美的巨大红宝石,它的光束射穿了夜空。
追寻着红宝石屋顶,到了大皇宫,那里正以卡地亚风格史诗为主题举办一场高级珠宝展,展品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