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兵夺鼎》第794章


当田豫上表之后,他便继续率领船队西走——这是发现在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田豫得到的主命为征调船队参加燕氏对徐州袁绍的攻势。
开市,燕北始终是热衷于开市的。尤其在当他知道倭国的海路能够给赵国带来鲸皮、鲸胶、玳瑁、东珠等珍奇后,对,当然还有白银。
他根本找不到一个拒绝的理由,交易讲究公平合理,这些东西对燕氏而言并非必需品,但足够珍贵,除了交由商队流通各地换取钱财之外,最大的用处大约也无非是作为赏赐部下的用具,所以对燕北来说并不是非常珍贵的物件,那么它们的价值就要稍低一些。
而倭国最需要什么呢?
铁锅、烤盘、漆过的家具、当然少不了来自汉地的农具,当然不是锄头那些简单物件儿,那些东西才能值几个钱,水车、水椎,这都是代表这个时代最顶尖科技的结晶,一斛东珠换一架组装好的水椎过分吗?我还有大磨、铁犁呢。
就照这个来!
想要锻炉,还想弄走熟练的铁匠?倭女王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要求已经影响到尊贵的赵王殿下对你们的好感吗?饭都吃不饱就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总之,海市就这样定下了,所互市者不单单仅有倭国,还有流落诸多海岛的夷民,赵王殿下的恩德照临四方。
这便是孙策等人在不知名小岛上遇见他们以为搜索他们的田豫军的由来,实际上在汉地之外的海岛上,大多都存在着往来的船队,诸国夷民将想要互市的商品装载到赵国的海船上,交付至赵国乐浪郡牵招部下的官员统计数量,并由随船夷民自由交换等价的商品农具或工艺品带回海岛——商品的价值,由赵国说了算。
当然了,燕北这种做法令国中吏民颇有微辞,很多人认为赵王殿下太过小气,夷民诚心归附,居然用这种方式来换取暴利。一副水车、水椎换人家一斛珍珠,真正能值得这个价钱的翻车渴乌你又不会给人家,就算是做买卖也没这样做的吧?
但赵王根本不在乎,在他看来这显然非常合适,筹备什么兵马,大家都去挖贝壳捡玳瑁啊,换来水车大磨铁犁去种地,吃饱肚子不久都安居乐业了吗?
天不遂人愿,转眼两年过去,时间推进到孙氏逃亡海外,这些顶盔掼甲的不速之客在飘荡半年之后终于登陆他们心目中的瀛洲。
倭女王的军队被击败、留在岛上的二百多乐浪水卒亦无力阻挡数倍于他们的孙氏残兵,军备松懈的根本不足以抵御这样强大的敌人,乐浪水卒节节败退,最终只有十几个水卒救起沿岸上百倭人逃上船舰,一路逃回乐浪。
这个刚刚进贡互市不到三年的属国,便被攻破国都,消息漂洋过海传至赵国邯郸王宫,致使燕北震怒。
不过——燕北皱着眉头看着来自倭国的书信,孙家人这是想做什么?
燕北沉吟着念出书信的落款:“赵国瀛洲牧,孙仲谋?诸君谁能告诉孤,这孙仲谋是谁啊!”
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声() 
?? 从倭国送来这封穿越千山万水的书信送到赵王宫案几上时已经快入冬。短短一个落款,给燕北带来太多的信息量。
赵国瀛洲牧是什么玩意儿?
这孙仲谋又是什么玩意儿?
世上燕北不知道的没听说的有很多,但很少遇到一天出现两个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情况,部下幕僚想了一会才说道:“回大王,孙仲谋应当是孙策之弟孙权。”
幕僚说罢又拱手道:“大王,这是孙氏的缓兵之计。”
燕北白了一眼年轻的幕僚,能不能说点有新意的。这根本不用看,孙氏在倭国大开杀戒,傻子都知道消息早晚传到赵王宫,快马加鞭派人往乐浪送信,肯定就是想缓兵,这是不用说的。
但燕北显然更想知道孙策怎么了,这个一直以来的孙氏首领,怎么就突然没了声息。而且说实话孙权这封信是有些反常的,就燕北的了解,看孙策过去攻势如虎的模样,如今一次被江东士人卖出去,必然应当想着办法休养生息再卷土重来。万万不能好像如今这样,写封书信好似拱手称臣一般。
这不对,孙策应该是出问题了。
事实也正像燕北想象的这样,孙策出问题了。
在孙策生命的最后几日里,他把燕北、倭国人都在心里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娘的箭上有毒!
攻打倭女王宫的时候,宫廷卫士用檀木弓射出毒箭穿透了孙策的铠甲,而倭国又没有较好的医匠,结果自然是将攻城略地的喜事变成丧事,没过多久孙策便一命呜呼。
但这事还真怪不得燕北,要怪就得怪比孙策死得还早的伊尹漠,檀弓是他带到倭国的,毒箭也是他在海岛上发现的,只不过他的毒箭并没有给倭国兵马带来多大困扰,甚至也没能给田豫的军队带来多少麻烦,反而杀了孙策。
孙策死后,由孙权继承孙家遗志,其实孙家也没有什么遗志可继承。孙坚死的时候才区区伪职将军、袁术部将,能有什么遗志,难道说继续效忠袁氏主公吗?等到孙策就更不行了,虽然他打下孙氏在扬州的基业,不过转眼就被江东的投降派卖给燕氏,只能流亡海外,带着两千多人打下倭国,又能有什么遗志?
就像孙权写给燕北书信中的自称一样——赵国瀛洲牧。其实孙权把想说的话都写在末尾了,这封丝毫不曾提及投降,通篇写得好像他就是燕北部下的瀛洲牧一样的书信不单单送往赵王宫,还被孙氏的倭人部下乘船送往扬州、徐州等地,昭告天下,其实也是一种阳谋。
燕北认为,孙权至少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想要暂时议和,躲避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这种时候没了孙策,即使他们打下倭国,孙氏的士气也必将面临大降,并无能力面对燕氏的攻伐,所以想出这种办法。毕竟燕氏的力量主要还陈布在北方,因为根基就在北方,而倭国距离燕氏统治中心又实在太远了,别说有这封信,就算没有这封信,燕北也未必会发兵攻打海外。
至于其二,就是为今后长远选择铺路,一旦日后孙氏有反攻的能力,他们并没有投降,亦没有与燕氏停战,这封信就基本和耍流氓一个概念。燕北不能打孙氏,因为孙氏已经开口说自己是燕氏的瀛洲牧;但这并不影响将来孙氏反攻扬州,因为他们没有投降啊。
“还真别说,这个孙仲谋心眼儿倒是比他兄长多些。”
燕北嘿嘿笑着,仿佛并没有被孙权算计的愤怒。说实话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愤怒的,既然孙权愿意这样说,那这实就这样吧,他还能怎样呢?别人送上门来的给他开疆辟土,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
“传书薛州、甘宁诸部,率船队北上渤海,让他替孤给孙仲谋送去一尊官印,这个瀛洲牧,孤让他当了!”燕北哈哈大笑,小鳖犊子还算计老子,“对了,让薛州多带些人马,过去就把沿岸全部占领,要和气一些,让他做瀛洲将军。”
薛州在南方战场上给燕北立下不少功勋,让他做杂号将军也是当之无愧的,单单击曹操那次便是大功一件,更别说后来的几次水战,这个从前的海贼头子确实显现出他的才干。不过这一次,燕北要让他做回老本行了。
不过不是海贼,是水军大将!
“也叫田国让做好准备,如果孙权敢向薛州动兵,立即依托乐浪郡调兵,攻打孙氏。不过燕某觉得孙权小儿未必敢与薛州动兵。”
燕北这么说着便笑了,他认为孙权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和燕氏动兵的,不过只要他不动兵,薛州就能把他卡死,永远都别想逃出燕氏的手掌心!
遥远的海外,孙权收整了过去倭国王宫,在异国他乡为兄长举行简陋的丧礼,没有办法,并非他薄情寡义,但实在是倭国条件所限,过去连个好医匠都没有的地方,他又能用什么来安葬他的兄长呢?就连最基本的回乡安葬都做不到,还能指望如何?
比安葬兄长更加令人忧心的,是如何在燕氏这头庞然大物口中得到一线生机,这远比安葬孙策来的困难。
可说到底,这是一件长远的问题,并不急于当下解决。当下他们解决的,是尽快招兵买马,以此来得到些许对抗燕氏的能力。可是结果令孙权非常惊愕,他招募不到多少兵员,这个鬼地方的人居然只会捞珍珠、抓玳瑁,要么就是挖银矿、采草药,根本没有人愿意打仗,倒是挺热衷于耕作的。
用水车灌溉、用石磨碾粮、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