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风飞扬》第283章



他随即又转向三郎,问道:“不过,姐姐,大管家提醒的是,倘若唐介休得知此事,你又当如何应对,才能确保这些书卷不出意外呢?”
“呵呵,到时,我就说,这些书卷是你在建康书肆中购得,存放在我这里的。好叫唐介休找你查问究竟去。”三郎半开玩笑开当真地答道。
“嗯,也行,交给我来应付吧。”杨凌点点头,竟同意了三郎的主意,“那好,今天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啊,将张先生留下的一万贯换购成书卷一事由我来办,其它的事就有劳姐姐了。”
当天与张宣、张安临分手之际,张安特地将杨凌拉到一边,笑眯眯地问道:“杨公子,你这藏富于书的法子是不是效仿我家老爷生前藏木于林的做法呀?”
杨凌经张安这么一提醒,才回想起张伯和在平陵白草山那件事上的做法,也不禁哑然失笑,反问张安道:“张大哥,你说呢?”回到建康后,杨凌就开始着手寻购书卷一事了。
早在他想到藏富于书,要通过书这一特殊、隐秘的商品来完成张伯和生前对他的嘱托,帮助张家保全下最后一笔钱财时,杨凌就想好了要选购些什么样的书卷来归还给张家后人收藏、用来保值增值。
杨凌原先在平陵驿做伙夫时,曾不止一次地趁上菜的机会听到在驿站下榻的朝廷吏员们谈论起买书、藏书的事,因而对隋朝时书卷的市场行情有所了解。
他在为张家选购书卷时,并不十分注重寻购孤本、古本等价高难得的书卷,而是有意挑选些近代名家的抄本买入,譬如,在当时建康坟典行中比较常见的江淹、沈约等江南名士的著述。这些书卷的要价通常仅为两汉及以前流传下来书卷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但在杨凌眼中,却极具升值空间。
经过近一个月的淘换,杨凌最终用张伯和投放在他这儿的一万贯“开皇五株”为张宣购买了包括四书五经、近人著述、高僧所抄佛经在内的各类书籍共约一千多卷,尽数暂时存放在三郎的住处。
三郎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她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说服唐介休捐献了一百段绢帛给灵谷寺,在灵谷寺中修建起一座三层的藏书楼,专门用于存放唐介休在江南各地淘购到的书卷。
“我打算把你为张家换购来的这些书卷也移到灵谷寺中的藏书楼上存放。那个地方唐介休每月也不一定去上一回,又有毛球等一伙兄弟在附近照应着,将张家公子安置在那里,是再好不过了。”三郎很有些在帮助张家这件事上不甘落在杨凌后面的架势,在杨凌离开建康,返回广州之前,告诉了他自己的打算。
“姐姐,乌先生还在广州等着你的回信呢,这次我回去该怎样答复他?”杨凌心里仍对唐介休怀有戒心,不愿三郎和他走得太近,因此有意在二人分别之际向她提到了乌有德。
“你可以告诉乌先生,原由广陵张家来做的江南丝绸的生意,如今大半已由唐先生的‘升字号商行’接手了,如果乌先生有兴趣,不妨来建康当面唐先生谈谈今后合作的事。”三郎明知杨凌希望从自己嘴里听到的是什么样的答复,却故意只字不提,所答非所问地说道。
杨凌先是一怔,及至听三郎说到邀乌有德亲赴建康来与唐介休洽谈生意,才隐约明白了三郎真实的想法,不禁抿嘴一乐,冲三郎说道:“姐姐放心,我包管不出半月,乌先生定会站在你面前。”
第390章 晋王殿下有请() 
在杨凌居留建康,为张家寻购书卷的这段时间里,阿棠先后三次派人来催问他的归期。
杨凌因不便将实情通过书信或别的方式告知阿棠,只得含混声称建康的“羊羊羊”汤饼馆有事需要料理,故而耽搁了行程。
如今书卷已经购齐,移交给了三郎暂为保管,杨凌在启程返回广州前,为弥补对阿棠的亏欠,特地在建康精心挑选了几样做工精美的衣饰、头饰,打算送给阿棠。
可哪知,几天之后,当带着一身风尘的杨凌兴致冲冲地回到广州“羊羊羊”汤饼馆门前,正欲迈步进店去见阿棠时,却被几名像是早就守候在附近的军士给拦下了。
其中为首的一名军官口头上对杨凌倒是很客气,只说“刘刺史请杨先生到刺史衙门去一趟”,却不给杨凌任何在汤饼馆门外逗留的机会,带领几名军士拉起杨凌就走。
这时,恰巧杨凌收下的那位波斯弟子莫森从汤饼馆里走出来,一眼望见几名军士正拉着杨凌向巷外走去。莫森不明就里,没敢上前拦阻,掉头转身进店去向阿棠报信去了。
讲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你这时间对不上啊?刘方晋京见杨广是在皇帝到仁寿宫避暑不久,而杨凌也是在这前后北上广陵参加张伯和的葬仪的。如果按照前文所说,杨凌在建康等候与张家后人相见,寻购书卷,前后共在建康住了一月之久,那么刘方不早就该返回广州,查知杨凌的去向了吗?怎么还会派了军士守候在汤饼馆外呢?
您提的的确有道理,可这两章咱们只写了杨凌如何帮张家保全下最后一笔财产了,没有讲到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岭南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冯喧在接到朝廷册任他的诏书后,却以祖母病重,自己身为嫡长孙,不宜远离为由,拒绝出使辽东。
刘方身为隋朝设在岭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了劝说冯喧奉诏离开岭南,与初到江南主持政务的新任晋王府长史于仲文一道,亲自前往石龙郡城,给冼夫人带来了江南最好的郎中和药材,暂时稳定住了老人家的病情,并趁冼夫人病情略为好转之时,就把朝廷册任冯喧为钦使,命他出使辽东一事告诉了老人家。
冼夫人拖着支离的病体,勉强打起精神听于仲文宣读罢诏书,遂吩咐仆从立即将冯喧、冯盎两个嫡孙传来,手指身边侍女手里捧着的一根扶南犀杖,用微弱却十分郑重的语气训诫两人道:“我冯氏一门承朝廷信任,委以执掌岭南军政庶务的重任,怎可做出有违朝廷诏旨之事?”她见冯喧低头不语,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况且,方才蒙于长史、刘刺史二位当面相告,此次册任你为朝廷钦使,出使辽东系晋王殿下向朝廷举荐。数年前,晋王殿下正是派人给老身送来了这根扶南犀杖,劝使老身归降了大隋,如今,晋王殿下又给了你一个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机会,喧儿,你怎敢违旨不遵呢?”
冯喧听到这儿,猛然抬起头,张嘴想辩说什么,可当他看到祖母那严厉的目光时,不禁唬得浑身一颤,什么也不敢说了。
“你明日就动身出使辽东!祖母就在这城里等着你回来!”冼夫人再也没有力气说对冯喧说更多的话了,强撑着一字一句地说道。
冯喧得到祖母亲口许诺,这才不很情愿地匍匐于地,口称“遵旨”,在于仲文和刘方二人的监视下依依不舍地离开岭南,出使辽东去了。
等到亲自送冯喧离开岭南,返回广州,刘方才陡地想起杨广正在长安等着接见杨凌呢,遂急忙派出军士来找杨凌。结果,广州刺史府的军士与杨凌走了个前后脚,刚好在“羊羊羊”汤饼馆门外碰到。于是,领头的别将不由分说,命军士们拖上杨凌就返回刺史府来向刘方交差了。
刘方在广州刺史府公堂上传见了杨凌,可是,还没等他向杨凌说明传他来见的原由,就听到府门外传来了一阵嘈杂的人声。
刘方自出任广州刺史以来,从未遇见过有人公然跑到刺史府门前吵闹喧哗,立时便沉下了脸,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何人大胆,竟敢跑到官府衙署外聒噪!”
手下的护卫连忙跑去询问事由,不多时,带着值守府门的校尉返回公堂,来向刘方禀报道:“禀刺史,在府门外带头闹事的是云水客栈的班首,名叫阿棠。据她本人声称,她是因为官府捉了她家当家的,来讨要个说法的。”
杨凌站在一旁,听到此处,急忙对刘方说道:“老爷,阿棠一定是得知我被官府带走的消息,救人心切,才跑来找我的,求老爷开恩,放过她吧。”
刘方既听说在府门外吵闹之人是为找杨凌来的,遂点了点头,板着脸训斥那捉杨凌来的别将道:“你们一定是没有把话同杨公子讲说清楚,才引起了人家的误会,还不快去把杨公子的家人请到这里来,本官要当面向她致歉。”
那别将吓得面色煞白,一句话没敢说,就乖乖地遵命跑去府门外将阿棠客客气气地请来了公堂。
阿棠走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