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或右,只是无法回头》第125章


“好险啊。”石磊听的入神。
“然后,我们就开始大开杀戒。我给他们下了命令,只要匈奴人的马,其他的全部抢光杀光。秦副将,你在边关待过,在那种后有追兵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兄弟们抢点匈奴人的金银珠宝过分吗?我还能让他们统一交公不成?”
秦卫一拍大腿,说道:“妈的,那都是没跟匈奴人真刀真枪干过的人说的话。绝地求生,为了恢复战斗力,做什么都没错。”
“是啊,不然大家早想着往玉门关跑,兴许匈奴人就在路上等着我呢。这匈奴部落成年男人都被抽走了,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屠杀,兄弟们有银子可赚,屠起匈奴人的部落来可带劲了。”
“可惜啊,师父,你非得让我回来,这么带劲的事我都没赶上。”石磊一脸的惋惜。
“后来就杀过了头,一直杀到阿尔泰山底下,再一问这已经过了轮台,到西域了。那时候,我们已经是一人双马啦,到西域一看,那里就是马多。又赶上乌孙国的国王要同匈奴结盟,我就把它几个邻国跑了下,大家一起把乌孙国打的元气大伤。连缴获带赔偿,就弄了万匹马回来了。”
“过瘾,过瘾。早晚得把大军开到西域去,把咱步兵都变成骑兵。”
“现在还顾不得西域,他们暂时算是和我们联盟共同打击匈奴了。再说,商道已经通了,西域的马会源源不断的到内地来,咱们只要拿东西换它的就行了。现在集中精力打击匈奴人,至少得让他们离咱们的边关远远的。”
本章完
第136章 觐见(上)() 
正喝的畅快、聊的开心,杨宁儿行色匆匆的过来,在萧隽耳边耳语了几句。
萧隽连忙起身,说道:“各位抱歉,有急事,我要先告退了。”又低声在三王爷的耳边解释了下,三王爷连连点头,挥手让他先走。
萧隽上了杨宁儿的马车,直奔皇宫而来。
看来皇上是急着见他,不然也不会挑在吃中饭的时间。
“放轻松点,给我好好长脸,给父王留下个好印象。”杨宁儿在一边叮嘱着。
“不会是你父王急着要把你嫁出去,再晚就砸在手上了吧。”
“看你现在还有心思开玩笑,我就放心了。”杨宁儿顺手在他大腿上拧了一把。
皇上是在御书房里见他们的,走到门口,一个宫女正收拾着皇上中餐后碗筷出来。这皇上和杨宁儿吃的差不多,一碗粥,两个馒头,几碟小菜。
杨宁儿先进去请安,然后又招呼萧隽进来。
皇上正在书桌后面喝着饭后茶。一身的丝绸袍子,头发也轻轻松松的用根丝带绾着,脸色有些苍白,也是一双杨家特有的凤眼。
萧隽匍匐在地,行了觐见大礼。
“非正式的召见,你也不必拘束,起来坐着说话吧。”皇上打量着他,话说的也很随意。
萧隽也没推辞,在一边坐下,静等皇上问话。自己也觉得奇怪,第一次面圣,居然毫无紧张之感。
“上午你在兵部和老侯他们起了争执,这事已经传到我这儿了。你怎么评价他们的说法?”
皇上这话问的很有意思。他不问事情起因,也不问事情经过,而是问他对侯将军说法的评价。
“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皇上倒没惊讶,似乎在他意料之中。
“看来你对军功奖励制度有些想法,不妨详细说说。”
“打个比方说,奖励条例上说,只要杀三个匈奴人,不管是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都可以用三个人头换取一个伍长的职位。这一直是边军的惯例,可在实际上是不好操作的。”
“作战时,大家都在奋勇杀敌,只求最快的速度打败敌人。杀死一个人,还得割脑袋,这不是贻误战机嘛。一场战斗的胜利,靠的不是个人的武勇,而是集体的配合,谁割下脑袋就计谁的战功是不公平的。”
“这次我们在关外,先后屠了匈奴人十一个部落,人都被我们杀了,有六七千人吧。最少的也杀了两三个,如果这样计军功,我们这一千多人就没有兵士了,全是军官。”
皇上脸上没有表情,“不以人头计军功,那以什么为依据呢?”
“以单位啊,比如战前我给各哨分配任务。你这个哨阻击侧翼的敌人,只要敌人没突破你的防线,你就算完成任务,记功一次。你这个斥候什人队,让你去了解敌人增援情况,你把事情搞清楚了,也记功一次。三次小功算一次大功,三次大功就可以晋升了。”
“有道理,你继续说。”
“有些兵士,他天生作战勇猛,论杀敌数他回回第一。可是他没有组织意识,不会协同作战,这样的兵士是不能被提拔的,那怎么办,给他发奖金啊。各取所需嘛。”
见皇上对这话题兴致盎然,萧隽继续说道:
“洗劫匈奴人部落,士兵们自然会抢些财物,大的会上缴。而一些小的,比如珠宝首饰,他会藏起来,难不成还能每个人都搜身?卢龙镇有个交易市场,就是卖战利品的,都是从匈奴人那里抢来的。”
“你的意思,兵士们打完一场仗就卖卖战利品就能拿到不少的银子?”
“是,这次从西域回来,最少的也拿到了上千两。当时我也是怕士兵们拿的太多,影响作战。后来就现场发布了命令。每个人至多一千两银子的财物,按照官职递增。一个校尉当时明面上可以携带四五千两银子的财物,这也是后来让大家眼红的原因。”
“实际上,暗藏起来的会更多。”
“是这样的,这个确实没想出办法来控制。”
萧隽老老实实的答道。
“你不是没想出办法,你是故意在怂恿。”皇上的语言是在责备,口气里倒没有指责的意思。
“好像是有点,都在提着脑袋拼命,总觉得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杨宁儿赶紧打岔:“这些兵士回到卢龙之后,有了这么多钱,还不回家做个小富家翁,还来当兵干什么?”
“我开始也有这个疑虑。但我对他们有信心,毕竟除了钱财之外,他们还有荣誉感,作为军人的荣誉感。回卢龙,我给他们放了三天假休整,结果,全部准时归队。只是卢龙附近的田亩价格蹭蹭的往上涨。”
“那其他兵士对此就不眼红,就不闹意见?”
“哪会不眼红?我们为训练骑兵特意修了个马场,结果天天人都是满的。我走的时候,李大鹏已经把骑兵队伍增加到六千人了。倒是有的军官们背后发了不少牢骚,他们自己放不下架子去学习骑术,或者担心自身的安危,不愿上战场,这就没办法了。”
“你的意思反而刺激了更多的兵士想上战场杀敌?”
“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刚开始组建骑兵的时候,报名的人并不多,是半强制半诱惑才组建起来的。后来是大家主动要求参加。当然,这里面奖励机制还是要完善,对于一些技术兵种,比如操纵投石机的,比如工匠营。”
“我把这些没来得及落实的想法都告诉了袁尚书,看看他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看来,边军的军功奖励办法确实要改,你去拟个条陈出来,把你的想法都写下来。然后给兵部,算了,你把兵部的这些人已经得罪完了。你写好后直接给我,再抄报一份给袁郎吧。”
“是,我尽快完成。”
“边军的许多规矩都是根深蒂固传下来的,贸然改变他们必然会引起老将们的不满。再说,有几个边军将领能做到像你这样,不依靠朝廷,自己动手解决自身建设问题。你卢龙军的经验有的可复制,有的也不可复制。”
萧隽心里嘀咕了一声,办法都是想出来的,只是他们养成了坐等朝廷拨款的习惯。
本章完
第137章 觐见(中)() 
“你是唯一一个深入匈奴腹地又到过西域的现役将领,你对我朝今后对匈奴西域的政策有什么想法?”
萧隽知道这才是皇上召见他的主要目的。本朝的内忧外患无非就是两个:
内部吏治松弛,府军战斗力下降。绿林问题迟迟解决不了,造成地方税收锐减,国库空虚;
外忧就是匈奴不停的袭扰边关,不仅牵制大量的边军,造成军费急剧增长,影响民生,形成恶性循环。
但是,朝廷对匈奴的政策又是太祖爷定下的,谁也不敢上疏求变。都知道,皇上是个大孝子,改变祖制他是真有可能砍你脑袋的。
这点也是杨宁儿反复叮嘱过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