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纵横四海》第711章


吴尚书在大德时代就是工部尚书,到了天顺皇朝,还是工部尚书。
宝钗和迎春没有进屋,就在院子里等待着。
吴尚书被押了出来。
“怎么还活着?”
宝钗不禁皱了下眉头,问莺儿道。
“他说他是二老爷的同仁,是府里的知交。”
府里,指的就是贾府,二老爷,指的就是贾政。贾政原来是工部侍郎中,说是贾政的同仁,但也说得过去。
“府里的知交?哼,府里有难的时候,可没见到他帮着说一句话。”
宝钗说完,就拨马走了。
“小姐,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莺儿挥挥手,两个士兵枪响,吴尚书倒了下去。
从这里出来,就到了都察院御史肖道忠的府邸。
宝钗在门外等着,迎春带着一群士兵冲进去,不一会儿,里面就响起了枪声。
“肖道忠不愿意活,下地狱去了,有几个下人陪着她一块儿走的。唉,这些人,真是想不开,好好的,为何要死呢?”
迎春摊开手,耸耸肩,做了个呆萌的表情。
“走吧,去贾雨村家里看看。”
宝钗说着,带头去了。
到了贾雨村的家里,一些士兵们正在抄家。
娇杏和一个丫鬟站在院子里,木然地看着士兵们在忙活着。
见到宝钗和迎春进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过来跪在地上。
“奴婢见过宝姑娘。”
“贾雨村跑了?”
娇杏也不吱声。
“他也跑不了多远。娇杏,你也不要指望他了,这一回他是没有活路了。你还是回老家,自己寻一条活路吧。”
“时至今日,还能到哪里去?”
“你若是不走,将来新朝成立,追究起来,你也跑不了。”
娇杏也不吱声,仍旧跪着。
“唉,算了。莺儿,你去找塔玛拉的人,给她分些银两,派两个人送她们出城。娇杏,你自己挑一个丫鬟,一个老妈子,一个车夫,赶上一辆车,再拿些衣物用具走吧,我也就能帮你这些了。”
“谢谢宝姑娘了。”
娇杏磕了头,起来了。
帝都城里的战斗,已经全部结束,枪炮声没有了,只是街上还都是些军人。
有北海志愿军,温都拉骑兵,还有光复军。
当然,还有不少三藩的士兵。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是被押解的俘虏了。
街上的百姓多了起来,有的看着满街的军队,有的则围着刚刚贴出来的布告看。
这些布告,是黛玉和惜春领着人贴出来的。
布告在盛京的时候,就已经印好,是以长安的名义发出来的安民告示。
内容不外乎是讨伐三藩逆贼,推翻天顺伪朝,军民人等不得窝藏逆贼,各安本业,各守本分之类。
天顺皇帝已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城,罗启华等一些大臣被杀的消息,也渐渐传播开来。
人们终于意识到,又改朝换代了。
紫禁城前,金水桥边,韩天斗等人的尸首已经被收了起来。
卫若水的特战队员,除了几十个在皇宫里面,绝大部分都站在门口,三三两两地说话。
一队光复军过来,赵大海、徐明涛、冯奎下马。
“卫队长果然名不虚传,一出手就把皇宫拿下,诛杀了韩天斗。听起来就叫人羡慕啊。”
赵大海下马过来,一脸羡慕之色。
“赵团长,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初你怎么不找珉长官,把这个差事揽下来啊。”
“卫队长,你就别笑话我了。我哪里有这个本事。”
“卫队长,你这可就不地道了,得了便宜还卖乖嘛。”
徐明涛和冯奎也凑了过来。
“真是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在帝都打上一仗,真是痛快。”
冯奎神采飞扬,跟往日的严肃拘谨颇不相同。
“唉,这仗打得没什么意思,三下五去二就完了。当初我们跟哥萨克和罗斯,那才叫打仗呢。”
卫若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
一阵马蹄声传来,又是一只长长的队伍过来。
几人一见,立刻停止了谈论,迎了上去。
原来是长安带人来了。
“长安殿下,韩天斗,韩天魁,李国忠和伪朝大学士刘大丰已经被打死。紫禁城已经被占领,保存完好,如今完壁归赵,请殿下接收。”
“卫队长辛苦了,谢谢你们。”
“殿下不必客气,这是分内之事,殿下,请进去看看吧。”
长安下马,步行走过金水桥。众将领跟在后面。
到了大门前十来丈远,长安停了下来。
这就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紫禁城。
虽然她从小就失去了母后,但是,在父皇的宠爱下,还是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
那个时候,父皇总是对她百依百顺,三个哥哥也对她无比宽容溺爱。
每到没有钱的时候,就到哥哥那里去抢。每每自己偷偷溜出宫时,父皇都假装不知道,暗地里派人悄悄地保护她。
那是多么欢乐的时光啊!
失去了父皇,失去了哥哥,失去了江山,几乎失去了一切。
如今江山就要回来了,可是亲人们再也回不来了。
不知不觉中,长安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旋即就伸手拭去眼泪,脸上露出坚毅神色。
父皇、皇兄、哥哥,大德身上一百多年的三藩毒瘤,终于清除掉了。
我夺回了大德江山,我回来了。
李成斌,立夏、立秋,立冬,我回来了。
你们听到了吗?
紫禁城大门已经敞开,长安暗自舒了口气,迈步走了过去。
第0623章 宁荣街的见证() 
??d?????c??q??;?j???_R??#1?。??t7E?i?xH?Fr???和紫禁城为目标的大小斩首行动,在下午两点全部结束。
战斗结束后,帝都的防务和治安秩序,全都交给了长安的光复军。
北海志愿军和温都拉骑兵,就进驻军营。
四万多人分别到三个军营。
一个是西山大营,这里原来是王子腾的京营驻地,后来长安曾经在这里练兵。
长安撤出后,又成了三藩军队的营地。
另一个是东城兵营,最后一个,就是贾珉自己的野渡居兵营。
贾珉在这里练兵的时候,府兵团一共有一千三百来人,后来长安在这里练兵,规模扩大到可以住下两千人。
这一次到这里的,就是贾蔷的一个团。
尽管张德财紧赶慢赶,在他回来的时候,还是晚了,贾蔷等人已经入住了野渡居。
好在贾珉还没到这里,叫张德财多少松了口气。
若是珉长官回来的时候,自己没在这里迎接,可就太遗憾了。
野渡居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几年前府兵团在这里练兵时的那种气氛,似乎一下子就回来了。
日日夜夜地盼着今天的场面,等到这个场面终于到来的时候,张德财反而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了。
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了。
不过,他很快就适应了过来,开始张罗起来。
宁荣街上的人们,对于荣国府和宁国府的感情,多年来一直比较复杂。
宁荣街是因为有了贾府,然后才形成了一条街道。
除了贾家的一些族人,多年来,这里也聚居了大量的外姓人。
实际上,现在的宁荣街,外姓人已经超过了贾氏族人。
这两座宏大的府邸,对于宁荣街人来说,一直是仰视的存在。
人们羡慕那里的权势,那里的生活,猜测着那里发生的事情,传播着那里的消息。
多少年来,贾府都是繁花似锦的象征。
这种情形,直到贾府被抄家,所有的主子都走了,才宣告结束。
主子们走了,贾府衰落了,宁荣街也跟着萧条下去。
这里的人少了许多,生意冷清了大半,许多就近在贾府当差或者承揽一些活计的人,也失去了生计。
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叫他们既羡慕又嫉妒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其实对他们很重要。
几乎没有人认为府里的主子们还会回来,于是就有许多人在暗中期盼着,这两座宏大的府邸,能有新的主人入住。
那样的话,就会像以前一样,他们又会有许多生意做了。
此前曾有传说,顺天府尹贾雨村大人会入住贾府,后来不知道为何,却一直没有住进来。
后来又有传说,军机处罗大学士和锦衣军统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