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宽的春秋大业》第127章


就在城头上,和众大夫们商议之后,认定是王师应援邢国之难!卫君朔这才放下心来。
春秋时代各国是“君封民不封”,各国之间平时不设关隘,人民可以到处流动,人员随意往来。所以经常可以听到谁谁谁心中一个不爽,就跑到其他诸侯国去了。
象孔子周游列国;太傅田丹青年时期的游历;百里奚未发迹前的到处投简历都是如此。只要我带上你,你带上钱,就能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至于签证?那是什么?
各国相互征伐,也都是在国境上约架。打不赢的逃跑,打赢了则长驱直入。吃了败仗的国君往往弃国而逃,逃到交好的国家去避难。反正这块地是周王封的,你也拿不走。能拿的你拿着走好了,你走了我再回来。
使者出行则可以奉献束帛,换取途中各国的招待。但是这束帛可不是过路费,而是以官方身份表达两国之间的善意、表示对当地国君的敬意。可是军队经过他国,则应该和该国事先交涉,取得同意。
苏宽军如此急行军经过卫国都城,而没有通报卫君,除了应援邢国之难,还能有什么更为紧急的事情呢?于是商议的结果是:派大行大夫前往交涉,先问明来意,确认是援邢的话,如需提供军资则可适当协助——到底是王师嘛!
苏宽部刚刚抵达安阳城外,一边遣人往安阳城交涉,一边正待开始扎营。此时辕门刚刚立起,这时代立辕门简单,将车上辎重卸下,两辆战车竖起来,车辕朝上相对,这两车之间就是辕门了。
因为是轻骑急进,军用缺乏,暴昭就提议苏宽,找卫国寻求帮助解决。两人正在商议之时,就见有一行六人从苏宽部的来路赶上来问讯。苏宽于是和暴昭来到辕门处接洽,来者正是追上来的卫国大行,大夫孔坤。
苏宽带着从人迎上去,与孔坤几人见礼。
孔坤问过果然是苏宽出兵应援,于是立即派从人追着苏宽派出的人,相伴前往安阳城中接洽军用,然后随着苏宽往临时搭建的一个小帐篷中坐下。
“吾轻兵急进,军中简陋,孔大行见笑了!”苏宽客气道。
“王师过境,卫国身为地主,正当犒劳王师,奈何不知大军行程,有罪!”孔坤也客气地回答。
一国大行,自然是口舌便给之人,三两句话,孔坤就和苏宽熟络起来。
步卒日行三十里,骑兵日行九十,急行百二,强行可达百八十里。苏宽整日行军,近二百里。今夜也想让士卒们能够好好休息。反正要等安阳的物资过来,也就和他攀谈起来。
“贵国太子前番提到公子辟疆,吾如今在成周正是用人之际,不知其人现在何处?”苏宽问道。
“前月还在朝歌,说是从云梦山中下来,去了稷下学宫,才学为管相看重,做了下士助教。”孔坤道。
前两个月,卫国太子曾经前往晋国寻求苏宽帮助,本来此为外交大事,孔坤应当随行。然而卫君当时处境尴尬,刻意淡化国家之间的外交意味,而是让太子以家事为由出访,故而孔坤没有随行。不过这个事情他身为大行人,自然是参与策划,非常清楚的。
而那件事情经过苏宽的插手,其结果果然对卫国大为有利!
卫国不但消除了周王和虢公讨伐的可能,而且还从郑国抢了一把回来。于是孔坤的功劳得以落实,此刻他的心中自然感激。而且临行时卫君特意交代,虽然不怕周王和虢公会前来讨伐了,但是郑国的报复和齐君的惩罚却难说什么时候会降临到头上,如此,卫国太子这个内弟就非常关键了!
“听说无垠公子为周大师,朝中如今秩序井然,吾国君欲于今秋前往成周朝觐,恭贺新王登基。”孔坤说道。
这个意思是卫国表态支持苏宽了。苏宽执掌成周,所谓朝觐天子,其实就是认同苏宽对成周的管理,朝天就是朝苏宽。
“新王幼齿登基为王,吾既为大师,自当尽心尽力辅佐。”苏宽求之不得。
董卓的下场一直是他心中的阴影,虽然他丝毫没有篡位的打算,但是不能不说他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抱负。这些个诸侯能拉到一个,可能的十八路诸侯就会少一个不是?
“吾闻无垠公子在朝中新设‘陈锡院’,道是诸侯各国皆有两个席位,不知是怎么个章程,如今公子当面,正好请教?”孔坤问道。
卫君刚刚讨伐了郑国,故而时刻关注成周的局势。几天前的事情他们就打听到了。作为卫国大行人,他和卫君这几天议过此事,却不明所以,所以商议的结论是观望先,孔坤此时正好问问苏宽。
“陈锡院为六国及周王立法,凡内政、外交抑或是军事,都由陈锡院商议出台办法,六国和周王畿内照法行政。”苏宽回答。
心中大乐,就等你们这种人来问了。
“嘶!”孔坤吃惊!
立内政外交和军事之法,那这个陈锡院不是很大权力?苏公子如今在朝中一言九鼎,却搞出这么个东西来分自己的权,他脑子是不是秀逗了?
苏宽知道他在想什么,心道:你一个古人如何能明白此中奥秘?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爽是爽了,可是责任也大了!一旦有事,那就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啊!
现在分权给这些个国君贵族,出了什么不测,得促使他们墙倒众人扶啊!自己不用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地操劳,自己可以腾出手来多做些事情,多好。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累死的啊!
只是如今还不太完善,还得找一帮人和陈锡院的贵族们天天扯皮,否则以那些国君的尿性,肯定会搞得自己盆满钵满,老百姓却缺衣少食。
“那么,我卫国能不能在陈锡院也取得两个席位?”孔坤动心了。
苏宽道:“卫国如今就可以取得一个席位,如果想要两个么……”苏宽说到这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孔坤可是大行人!口才是不用说了,脑子也不是白给的。
“难道是需要公子为卫相?”
这个苏公子有收集相国金印的毛病,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可是,诸侯国君的国内权力,谁会无故与人分享?
那六国之相是在灭国绝嗣的军事压力之下取得;苏国则是苏宽的祖国;中山国么,苏宽用一个储君和周王的爵位换来的,可是实际上还没有到手呢!
“这个么,嘿嘿,一个席位也好嘛,卫君不必为难。”
苏宽明白这个道理,这些国君肯定会要观望,本公子随便你。
正聊着,就听见门口通报黑夫来了。
黑夫匆匆进了帐,也不避孔坤,直接说道:“公子,斥候来报,有情况!”
第142章 要下雨了() 
“什么情况?”苏宽神色严峻。
“五十里外发现狄人胡骑!”黑夫进来低声说道。
“什么时间、多少人马?”苏宽吃惊地问道。
他选择在安阳扎营,自然是因为安阳处在卫国境内,还算平静。明日只需以正常行军速度,可以让部队缓一缓,傍晚就在邯郸宿营,后日接敌。
这才是苏宽的算计,没想到,此刻还在安阳城下,就已经看见小股狄人!狄人既然敢深入数十里,自然不怕后路被抄,那么邯郸……
黑夫一招手,从帐外进来一个浑身灰扑扑的骑兵,这就是那个报信的斥候了。
“申时初刻,看着约有百骑。正在来安阳的大路上截杀逃亡的卫国人。”这斥候听见前面帐内的对答,回答苏宽道。
听说只有百人,苏宽松了口气,可是那孔坤却脸色大变!
他站起身来,厉声问道:“此话当真?距此地五十里截杀卫国国人,那邯郸邑岂不是……”
邯郸距离安阳约百里,既然在离此地五十里处截杀卫人,那岂不是说狄人已经进入卫境!而且听那情形,似乎邯郸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难怪孔坤紧张万分。
邯郸得名至少始于殷商。
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旁而成为邯郸。
商代早期建都于邢,后迁都于殷(即安阳),这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城邑繁华,此时是卫国的边境大邑,对卫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邯郸之南发现狄人胡骑,这意味着什么,孔坤想都不敢想了。本来他打算和苏宽略熟络熟络就回朝歌复命,此时不搞清楚情况却不敢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