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第40章


陆游的诗再好,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不敢苟同的。是的,他爱唐婉,但他更爱爱情。他不愿把自己的腿从爱情的遐想中拔出来,所谓的缅怀与思念并不会伤筋动骨,作为一个男人,成长的历程中没有一点情史岂不是太无趣?所以他还可以开心地去爱王婉李婉或其他女子,你看,唐婉的死是多么的不值。
唐婉短暂忧郁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要全身心投入地去爱一个男人,一定要留几分力气爱自己。因为男人除了爱你,还有很多事更让他们动心。比如前程、声名,遇见另一个女人等。像林黛玉那样心里只有宝哥哥,又容易伤心断肠更要不得,因为伤心伤肺都是容易生病短寿的。此时的最好,未必是一生的最好。
第80章 李清照——姐写的不是词,是寂寞()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话说李姑娘十几岁就才华过人,得到“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赏识,到处跟人说李清照是一大才女。差不多就在这个岁数,李清照写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的千古名句,引起巨大轰动。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不错的官老爸,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有传言说,老爸赵挺之要给赵明诚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篇文章,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这真是做梦娶媳妇,而且还是白日梦,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鬼扯,反正人人夸奖的女词人进了赵家的门。
赵明诚是金石学家,但写作文的本事怎么都跟老婆差一大截。有个段子说赵明诚因为公务,和老婆短暂两地分居,李清照做了一首词寄给他,赵明诚看了一激灵:这也写得忒牛了。赵明诚憋着劲要把这首词比过去,废寝忘食地折腾了三天写了五十首词。然后赵明诚把李清照的作品混在这五十首词里,给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了半天说,只有三句最好,那三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过,生活里除了写诗词,还得有其他娱乐。李清照和赵先生共同的爱好自然是喜欢收藏古玩字画啦,两人都属于生性浪漫的人,据说还会因为看中某样字画因为钱没带够,干脆把衣服卖给人家呢。他们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打麻将,李姑娘不仅文字写得好,打麻将也是一把好手,反正赵先生很少有赢过她的时候。总之,小两口恩恩爱爱羡煞了旁人。
综观李清照的词作,很少“怨”字,至多一个“愁”字,且多是丈夫不在身边而愁。在赵先生出公差的日子,李姑娘含蓄等待,那话怎么说的:姐写的不是词,是寂寞。
可见李清照于老公的感情是很缠绵的,李清照一生没有子女,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李清照能与赵明诚保持幸福的婚姻,没有情岂能过得下去?
极度的幸福总是伴随着极度的悲伤。赵明诚的每一次出仕对李清照都是一种折磨,一种伤害,一种苦难。赵明诚终于带着他出将入相的梦想和追求病逝了,遗嘱上所有收藏都交与爱妻,并由她完成《金石录》。
赵明诚病逝后第四年,李清照当时48岁,改嫁给另一个小官张汝州。至于爱,李清照肯定再也拿不出多少来给张汝州,在那个动荡的年月,李清照改嫁不过是想有个安定的去处,能让她精心整理《金石录》。
可就是为了安定才决定的第二次婚姻却让李清照的后半生茫然而忧伤。原来,张汝州听闻赵明诚在世时有很多收藏,他娶了李清照这些收藏就是他的了。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又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州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出现家庭暴力,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了张汝州有贪污舞弊的行径,就告发了张汝州并要求离婚。按宋朝法律,老婆告老公即便属实,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事实证明,有时候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还是可以听的,因为知根知底,婚姻的风险降低很多,李清照与前夫赵明诚就是个例子。
事实也证明遇人不淑这种事有时无关智商与情商,关乎运气。李清照后来越来越安静,词作也越来越愁苦,最后,贫困忧苦,流徙漂泊,寂寞地死在了江南,具体年月不详。
第81章 朱淑真——感情这回事,你情我愿千分之一的概率() 
朱淑真,她的父亲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从小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通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的称号。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和女词人,也是宋代作品最多的女作家,自号为“幽栖居士”。
朱淑真祖籍安徽海宁,即如今的安徽芜湖市。她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至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从作品和资料来考证,比李清照晚数十年。她作有《断肠诗集》,共收录诗337首,《断肠词》共有词33首。她用眼泪写下的《断肠诗集》并不差于李清照作的《漱玉词》。但是她的《断肠诗集》里,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辞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把她与李清照相提并论。至今流传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出自她的笔下。
未出阁前的少女朱淑真其实是快乐的无忧的。官宦之家的悠闲,深闺不识愁滋味,所以那时她会写“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肖郎万首诗”。这便是年少时候的情怀。十五岁的女子,刚刚学着挽发、化妆,在“水风凉处读文书”、“花下抚琴闲弄曲”之余,开始思嫁了。未来在一个少女的想象中,就是一轮满满的月,就是一罐甜甜的蜜。也许她不知道自己少女的心将会属于谁,但每一颗天真未凿的心都会觉得才子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朱淑真也不例外,她觉得只要一年或者半载,就会有一个如意郎君骑着竹马将她接走,一起写诗吟诗,一起看日出日落。
但是,很快悲剧就来了,一个女孩子自然没有选择夫婿的权力,朱淑真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女儿的感受,将她许配给了一个自以为能给女儿好生活的低级官员。
那个官员待朱淑真如何我查了众多资料也无从知晓,但朱淑真自从结婚后却仿佛变了个人,再找不回少女时的阳光和快乐了。我知道读过书的女子虽然知书达理但却也多了些精神层面的要求。朱淑真最大的痛苦来源于那个男人与自己根本两个世界,说白了那个男人不懂她。那个男人可能还会从心底认为一个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生儿育女,至于写诗抒情这东西一不能当饭吃二不能换钱用,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婚后不久,朱淑真就将自己和那个男人的结合,比作美鸳鸯与蠢鸥鹭的同池:“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叹息“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字字都是排遣不掉的抑郁以及嫁错人的悲伤。虽然我认同朱淑真的才华,但我也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朱淑真自己家境不错,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那个娶她的男人家里肯定也是不错的,至少她不必为生计发愁。朱淑真的性格里大概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结,还有些美女加才女的清高自赏。而她的丈夫,一个混迹于官场的男人,在她看来肯定是俗不可耐的。那些热衷功名,阿谀奉承,见钱眼开显然是理想主义的朱淑真不能接受的。有些人你如果一开始就反感,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先入为主会越来越反感。而且,一个人如果单单只为吃饭而活着,那也不叫人,可以直接叫猪了。
朱淑真天天守着一个不解风情、每天游走于她看作身外物的名利场里,追逐花红柳绿的男人,她感觉日子像重担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没有盼头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