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做主》第238章


董卓死于乱箭之中,在刘琦强大的威势影响下,十八路诸侯越杀越猛,并没有怕死之人,除了刘关张死于非命,随刘琦一同讨伐董卓的其他诸侯幸存。
五万兵士啊,就象屠宰场一样,死人叠死人,堆积如山,惨叫声不绝于耳,血腥场面不堪入目,一个时辰后,董卓五万人马尽死刘琦强军之手。
战争结束,赵云大开城门,一百铁甲麒麟军与黄舞蝶率领的一百红色娘子军分左右两列迎刘琦进城,众诸侯被刘琦的铁腕与谋略彻底征服。
留下一部分人打扫战场,刘琦堂而皇之的迈步长安宫殿,十八路诸侯兴冲冲跟随,原献帝生前的文武官员在殿外迎候,鄂焕已然控制了宫殿。
“公子。”鄂焕见到刘琦,泪流满面,倒头便叩拜。
“鄂将军请起。”刘琦上前扶起鄂焕。
“我又可以做公子的马前卒了。”鄂焕见到刘琦非常的激动,咧嘴憨笑。
“华佗先生呢?”刘琦疑问,四处张望了下,看鄂焕精神抖擞的气势,毫无疑问,必定是在京城寻访到了神医华佗治好了男根,要不然男人那玩意儿硬不起来说话都没底气的。
鄂焕道:“在宫殿里呢。”
“公子。”华佗很精神的提了个药箱走出来。
“先生。”刘琦很激动,上前便要叩拜。
“公子,万万不可。”华佗上得前来,急急扶住刘琦,感慨道:“如今公子威震八方,天下一统,不可屈膝。”
“先生教的五禽拳,我一天都没落下呢,很感谢先生赠送的救命丸呢。”刘琦并没真跪,握着华佗长满老茧的手,亲热地与华佗拉起家常。
华佗谦虚道:“区区几粒小丸何须公子挂齿。”华佗听出了刘琦的意思,想当年在新野与大公子刘琦不辞而别,刘琦借天天打拳以寄托对华佗的思念之情呢。
“师傅。”环儿迎了过来,扑进华佗的怀里,泪水顺着俏嫩的脸庞淌下来,这都是一年未见,师徒情深啊。
“环儿。”华佗抚摸着环儿的头,望着刘琦,感慨万分,大公子刘琦果然有大志气。
“先生,进殿。”刘琦迈步向前,不能光顾着与华佗说话,后面十八路诸侯都跟着自己,午时三刻登基称帝的时辰不能耽搁,如今曹操已死,华佗还活着便有足够的理由长寿。
“公子,我与环儿去军队里看看,听赵将军环儿建了个战地医院,受伤的将士可要得到及时救治啊。”华佗知道刘琦还有正事要办,拉起环儿的手便走,环儿朝刘琦扮了个鬼脸,欢快地随师傅华佗走向军中。
自此,众诸侯终于明白过来,刘琦的强大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就算没有十八路诸侯的帮衬,刘琦照样能轻松灭掉董卓,敢情皇城早就在刘琦的控制之中,能受天下百姓拥戴的刘琦一统天下,根本无人能阻挡。
城外刘琦与董卓对阵厮杀之时,城里控制了长安宫殿的鄂焕便与华佗一起早将宫殿布置一新,刘琦登基做皇上,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也正是华佗所期望的,与华佗悬壶济世的人生理想殊途同归。
一干人在鄂焕的引导下走进宫殿,大帅刘琦理当居中坐上主位,十八路诸侯与文武官员自觉地左文右武分列。
不需要娇情,强悍的人生也不需要解释,刘琦于殿上当中就坐,胡半仙与陈文伴列刘琦身旁,陈武及陈春、陈夏、陈秋、陈冬四卫将身后站立。
胡半仙适时地拿出献帝遗诏当众宣读,陈文也将汉高祖金简的内容复述一遍,陈武高举传国玉玺,仅此三项,刘琦称帝顺天应时,文武百官对刘琦称帝已不存在任何思想上的芥蒂。
胡半仙、陈文与陈武将三件彰显皇帝身份的事情做完后,刘琦端坐龙椅,还不好当众称朕,便朝胡半仙使下眼色,胡半仙与陈文、陈武分别捧着献帝遗诏、刘邦金简、传国玉玺三件国宝走下殿来,呈给殿中每一位文武过目抚摸,眼见为实,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三件套,加之刘琦的汉室宗亲身份,刘琦称帝众望所归。
传看一圈国宝后,文武百官望着宫殿之上威仪的公子刘琦,开始忐忑自身的命运,刘琦称帝后,谁谁谁会得宠晋升?谁谁谁又将罢官免职?自古以来,一朝君子一朝臣啊?!
第222章 大结局() 
宫殿外的空旷之地,邓芝正在紧张有序地组织工匠临时搭建皇帝登基的木台祭坛。
长安城内,包括乐手在内登基所需物品一样不缺,布置起来很顺当。
午时三刻,太阳当空照,在陈文、陈武等卫将们的护卫下,由胡半仙引导,刘琦登上祭坛,台下百官庄严肃穆,所有人都在期待改朝换代的时刻到来。
刘琦在一只铜鼎里上了一柱香,祭拜天地。
胡半仙矮刘琦半个台阶宣读献帝传位遗诏。
遗诏宣读完毕,刘琦黄袍加身,头戴帝冠,面朝百官稳坐龙椅,陈武将传国玉玺跪呈刘琦,才算正式登基,顿时台下文武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刘琦大手一挥,君临天下。
众官起立。
胡半仙卷起遗诏,从另一只袖子里取出刘琦皇帝第一道诏书,鼓起腮帮,中气十足,声传万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泱泱华夏,新拓八荒。国号大汉,世代永昌。改元中华,日月齐光。定都长安,万寿无疆。大赦天下,放粮开仓。百官协力,固吾国防。一统宇内,乾坤朗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再次山呼万岁。
很有文采的皇帝诏书,廖廖数语,气势磅礴,彰显大国一统天下的霸气与大赦天下的胸怀!
刘琦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封赏百官,整编军队,削弱十八路诸侯的兵权,然后命赵云率二万兵马取下眉坞,将董卓私藏三十年的粮食全部散发给长安城居民及周边缺粮农户,极大的赢取了民心。
曹操、刘备已死,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战乱基本平定,但南蛮之地及北部高原仍时有小股的叛匪不听使唤,暂时对大汉皇朝构不成较大的威胁。
由于连年战乱,国力空虚,百姓仍生活的紧巴巴,刘琦称帝以来,注重发展生产,关心民众疾苦,大兴民生事业,但受边关兵匪威胁,却又要兼顾练兵,军费开支大增,称帝不到半年,全国财力捉襟见肘,刘琦忧心如焚。
一日,时任荆州统领的公子府管家刘忠来到长安,刘忠现在贵为皇亲,没有刘忠处心积虑的为刘琦谋划江山,刘琦也没有今天。
刘琦是个懂得感恩图报的人,身边的心腹将领全部得到提拔升官,并将他们派向全国各大州郡出任军代表,带兵镇压地方叛乱,保护人们生产、生活,建国初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管家刘忠,刘琦是真心的敬重,让刘忠统领荆州十二万兵马,协助蒋琬主政荆州七郡,刘忠统军也算是一方诸侯,蒋琬与刘忠在荆州基本延续了刘琦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大练兵两不误的策略,荆州比起其他州郡更是繁荣。
刘忠远道襄阳而来,刘琦十分重视,召集陈文、陈武、赵云、鄂焕等旧部于偏殿接见刘忠,并祥询荆州的一些军政事务。
“参见皇上。”驮背管家刘忠仍旧拄着拐棍,尽管在荆州权倾一方,但仍象在襄阳公子府那样,君臣之礼封建礼教看得非常重。
“舅舅平身。”刘琦哪能让刘忠下跪,上前搀扶,吩咐侍应印斯尼上茶水接待。
新野的阴老、印斯尼祖孙俩作为东汉光武帝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家族后人,在刘琦登基后享受到了皇族礼遇,阴老不愿离开故土,刘琦下旨提拔阴老作了新野县令,机灵却又有傲劲的阴斯尼调到京城做了皇帝近侍。
刘琦重用聪明机敏的阴斯尼伴在身边,用意很隐晦,时时提醒有人会在暗处“阴死你”而不敢大意,凡人尚要每日三省吾身,皇帝更不例外。
接见管家刘忠,刘琦不摆皇帝的架子,大家畅开胸怀,热情叙旧,大发感慨,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大家跟着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生短暂啊,无论年长年幼,要想有大作为,就要有大志向,大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跟对了心系天下有大志向的公子刘琦。
刘琦也说,成功的人生不在于你能跑多远,而是你所选择的方向,要不然再能跑,南辕北辙跑偏了,一辈子也别想出头不是?众人皆赞。
刘忠在陈文、陈武的陪同下,到周边县国巡视考察,发现长安的百姓很苦,荆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