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末日守护》第137章


很久之后,王体乾蹑手蹑脚回来了。迎着天启皇帝可怕的眼神,王体乾几乎快哭了出来。
“内阁众阁老投票,今天恰巧是四个人,两票对两票。老奴不敢让万岁爷久等,就先跑了回来。叶阁老……”
没有等王体乾说完,天启皇帝打断了他的哭腔。
“魏进忠!”
“老奴在。”
魏进忠匍匐在地上,额头触到冰冷的金砖之上。
天启皇帝长长咽下一口气,许久之后说道:“魏进忠,公允体国,赐名魏忠贤。”
咚咚的声音从地上的金砖上响起,传遍了整个大殿。
以头抢地,魏进忠,不,是魏忠贤,眼流热泪,高声喊道:“万岁爷,魏忠贤粉身碎骨,也要给万岁爷的事情办好。”
大同到五屯堡两百多里,孙进一口气跑了过来,到的时候已到掌灯之时。
王俭双手掺着摇摇欲坠的孙进,“王将军,咱家有事相告,咱家的性命就在王将军的手里了。”
上气不接下气的话语,让王俭的心也是七上八下。
“公公若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尽请直言。”
等孙进一句一句将话说完,支离破碎的事情终于穿在了一起。
原来魏公公下了命令,孙进兼任右卫营监军,若是胜了,内廷的职位除了司礼监任由挑选,败了就跳进辽海,不要再回来。
一听有可能跳进冰冷的辽海,孙进吓得魂魄出窍,一口气就跑到五屯堡。
知道了来龙去脉,王俭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公公不必担心,只要能提供必要的帮助,盖州必然会拿下。”
听到最想听到的话,孙进浑身有了力气。
“王将军,需要什么帮助?”
“无他,渡船、辅兵,还有粮草。”
孙进的眉毛拧成了八字,说道:“就这些吗?”
“是的,就这些。”王俭做了一个劈杀的动作,“公公随军出征,只要看着王俭杀敌即可。”
烛光映着王俭坚毅的脸,孙进擦掉头上的冷汗,说道:“那就好,请王将军放心,很快就有盔甲、饷银从京师解递过来。”
说完之后,仿佛又想起什么,孙进说,“对了,还有,厂公通知了各地的镇守太监,营地、粮草、渡船,还有民夫,都会准备停当。请王将军放心。”
孙进在给这个年轻的将领打气,他生怕一言不慎,这个娃娃将领反悔,若是不去盖州了,那么什么都完蛋了。
至于那些渡船、民夫,孙进有信心,时间应该来的及,马上就回去给厂公写信。那些都会有的,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
北风渐起,凛冬将至。
地上的草露出来枯黄的痕迹,马蹄踏上去,往往会卷起一些草沫。
身侧传来叔父的声音。
“色勒,你要好好练习,不要偷懒,到合练的时候,千万不要闹出丢人的事情。”
“嗯。”
色勒低声应允着,小心翼翼的避开荒地上的坑洞。
这次跟随叔父从复州驻防盖州,据说是监视复州的汉军。这些汉军是广宁投降的明军迁来的,最近有了造反的迹象。
这不该责怪那些投降而来的汉军,大汗对于这些人真的很苛刻。
以前色勒也不把这些汉军当做一回事,只是家里那个叫张小一的改变了他的看法。
“色勒,别像个老太婆一样,快点。”
叔父已经提前了几个马位,色勒应了一声,加快了马速。
登上南面的山丘,四周的景色一览无遗。一条玉带一般的河流从荒地上穿过,注入黑色的大海,身后远处的盖州城时隐时现。
“他们会从哪里登陆?”
叔父的问话让色勒有心不屑,“他们怎么会跑到这里来?那些人和盖州城里的人一样,都是些胆小鬼。”
山上的风有些凛冽,吹的叔父头盔上的冠樱随风飘扬,就连叔父说的话也听的不太清楚。
“听说是那群打着神兽旗帜的家伙们。”
色勒心中一紧。
…………
一阵风吹过,杨小娟将火铳向着迎风的方向上稍稍偏了一点。
屏住呼吸,按下火门。
一股白烟喷出火铳,随即被风吹散。
“打中了!打中了。”
一个童子军在百步外的人形靶前高声呼喊。
收起支架,杨小娟高兴不起来,十射三中。所有射击技术要领已经全部掌握,而且圆形弹丸也用小鹿皮包裹起来,即使这样,也不能做到弹无虚发。
“你很想去打仗吗?那是件残酷的事情。”
傅先生负着手走了过来。
“先生,你的腿,怎么,好了?”杨小娟结结巴巴的指着傅先生的腿。
耸了耸肩膀,傅先生摊开双手,“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有许多很奇怪的事情。”
这个回答算是没有回答,杨小娟目瞪口呆僵在那里,傅先生摇了摇头,说道:“先不说我的事情,说说你吧,为什么想去辽东,是因为小师弟吗?”
小师弟大同选婿的事情如今已经是路人皆知,不知道为什么,杨小娟听到这个故事以后大哭了一场。
她摇了摇头,说道:“我想做花木兰。”
傅先生叹了口气。
“去我的房间吧,让我们一起商量一下那杆火铳的问题。”
第158章 三十九节双刃剑() 
起风了,落叶和枯草随风滚动,大地一片苍凉。十几匹战马和驮马组成的小型马队,不徐不疾的驶进五屯堡。
一位英姿勃勃的身影跳下战马,脚下的蛮靴荡起一小片尘土。
在五屯堡,能让各位将领真正畏惧的,不是王俭、更不是李云璐,而是这位身披大氅,高挑丰满的杨小娟。
“小师姐来了。”
这个消息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五屯堡。
晚饭的时候,每个人都显得有些不自然。郑献敏耷拉着脑袋,没有了往日的好胃口,裴俊右手的手指不停的搓来搓去。
“我要留在这里,然后和你们一起去辽东。”
杨小娟斩钉截铁的宣布了她的决定。
“师傅知道吗?”
王俭小心翼翼的询问,小师姐嘴角上扬,“不仅父亲同意,傅先生也同意。”
郑献敏抬起头,嘿嘿的笑了起来。
吃过晚饭,杨小娟走进王俭的房间,曹变蛟知趣的溜走了。
拿出两张图纸放在书案上,杨小娟指着一张说道:“这都是傅先生给你的,这张是给我订制的。”
手握烛台,王俭眯着眼,看了许久、许久。
刘弘举挑着灯笼赶来了,王俭指着书案上的两张图纸,一脸严肃的说道:“刘大人,这两张图纸上的东西要列入最优先级,而这张。”
他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张画满图案的图纸,“这张图纸,只有我们房间里的三个人知道,外面只允许一名最优秀的工匠知道,而且,这个工匠没有我的命令,永远不能离开五屯堡。作为补偿,他和他的家人都将得到民生保的赡养。”
冬天来的很快,天启二年十二月。
五屯堡接到了兵部的文书,右卫营驻防天津卫,并随时准备出关作战。
这个文书出自于老好人兵部尚书高第之手,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军令,既没有要求王俭进攻盖州,又解决了右卫营离开大同防区的合法性。
两边都不得罪,这是高第的一贯风格。
同时接到军令的还有大同东部参将陈国策。高第离开大同之后,陈国策没了靠山,新任的大同巡抚刘尊宪对前任的心腹极不信任。
调任破虏参将的陈国策失意烦闷,来找王俭喝酒,在得知王俭即将独自前往辽东以后。这位义薄云天的陈参将高喊一声,“不能与贤弟同年同日生,唯愿同年同日死。”
这个贤弟不仅练得一支强军,而且人也仗义,到了辽东,拼上一把,来个富贵险中求。
这个想法,倒是陈国策内心的真实诉愿。
多一支队伍总比少一支强,于是乎,在孙进的汇报里,添上了大同第一刀的陈国策。,
刚刚过完年,右卫营三千五百战兵,五百辅兵,十门三磅铜炮,陈国策的破虏营五百骑兵,五百辅兵。两支队伍汇合在一起,浩浩荡荡的向天津卫进发。
虽然有行军的文书,但是沿途的州府对于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给予了特殊的关照。
“今年粮食歉收,朝廷又没有调拨。请你家将军谅解。”
“如此多的骡马大车,这哪里是五千军马,恕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