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云飞天下》第146章


蒲七哈哈笑道:“风影亲自出马,岂会失手?老夫只需坐享其成便是。”
风影眉头仍未松开,道:“这阵法一旦启动,这死寂的阵法就变得灵动无比,这扇门只怕是寻不到了。”
果然,蒲七再吩咐手下联手寻找阵法之门,每次刚刚发现,但转瞬就变了位置。
待第七次失败之后,蒲七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停止尝试,转而望向风影,阴森森道:“风影,看来我们只能围在外面。他们若不出来,只能在里面活活饿死。”
风影不甘心得嗯了一声,默不作声,也挥手让自己手下停了下来。
山庄外又变得寂静起来。
赵旭见他们放弃攻击,本来心中喜悦,但听到他们后面的话,心里一沉,暗想:
“是呀,如果他们一直不走,自己如何出去?难道自己要跟可怜的赵武灵王那样,活活饿死在这庄园里?”
又想:“柳叔叔说,辛大人的山庄里我会遇到奇缘,哦,对了,辛大人的残魂世界。
辛大人天赋英才,可惜一生壮志未酬;陈同甫亦是如此,他们就算离世,必有残魂留在人间。
现在当务之急是遇到辛弃疾的残魂才行。”
想到这里,赵旭急忙取出手机,进入界面。
他继续读着箱子里的诗词,那是辛弃疾和陈同甫兄弟之情的见证。
那个大雪纷飞、群山被封的冬天,
有个中年人走进了这个村庄,
他怀里的手机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赵旭看了过去,手机微信里面终于多了一个新的微信群:“辛弃疾的补天群”。
赵旭迫不及待得点击一下,一片新的世界扑面而来。
他情不自禁合上眼睛,等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一个大厅之上,旁边站着一个少年,看着像是自己的随从。
他有了前几次的经验,脑子里第一反应便是:“我是辛弃疾?我成了辛弃疾了!”
不知为何,脑海里有一股冲动:“我一定要赶紧出门,我要去见一个人,但那个人是谁呢?怎得记不清楚了?”
正纳闷着,少年随从递给他一个包裹,道:“大人,该出发了,你让我准备的行礼都已经准备好了。”
“啊?去哪里?”赵旭疑惑不解。
“去江西见辛大人呀,”少年随从奇怪得瞧了他一眼,笑道:“大人早上刚说的。”
“不会吧,我不是辛弃疾,那我是谁?”赵旭暗暗纳闷。
“不应该是辛弃疾大人的残魂吗?我当时应该在辛大人的‘瓢泉山庄’,怎么变成另外一人了?”
随从见他满脸疑惑,笑着提醒:“先生,包裹里有你自己写下的东西,当时你告诉,说你记性差得很,会忘记东西,所以要时时提醒你。”
赵旭放下包裹,从中取出许多信封,其中一封书信上写着:
“道可道非常道,吾已经悟出此道边缘,无奈还差一筹。
对了,吾平生未离开大宋南疆,无法领略九州风情,自然难以完成。幼安(辛弃疾的字)乃是北方人士,也精通兵法之道,他一定可以帮到我。”
书信后面的落款是陈同甫,不由恍然大悟道:“去见辛弃疾,那我便是陈同甫陈亮了。”
这才静下心来,根据上次的经验,搜寻陈亮留下来的记忆,登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进入辛弃疾的残魂世界,但却是成了他的好基友陈亮。
这陈亮年少时候才气横溢,志向远大,立志北伐收复中原。放弃了‘入书院修习夫子心法’飞黄腾达的机会,而走了‘实务之道’。
他坚持认为:
“如今华夏九州屡遭屠戮,九州护天大阵已经残破不堪。华夏有志之辈应始终抱着北伐之心,否则大阵继续破损下去,将会被北方天狼吞噬。
没有了护天大阵的守护,天汉一脉将再难有机会得到上天赐予的气运。”
他耗尽半生心血,走遍大宋诸多要塞,又读遍天下经文,感悟‘北伐中原良策、修补阵法之道’。
前几日,他心中困惑不已,去找了书院的圣人朱熹,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可惜一番长谈,却是没有成功。
朱熹圣人觉得他所图过于缥缈,九州大阵乃是传送中轩辕、神农、大禹等诸神所留,凡夫俗子岂能修复?
他希望陈亮放弃这个想法,不如改修文道,早日踏入圣人之境。
陈亮以追求务实之道婉言相拒。
朱熹便以‘心中改革之法’游说:
“大宋朝应把精力放在内部的治理之上,让君王的道德变得高尚,让有德之人担任官职;然后进行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等国家强大,胜券在握之后,北伐自然水到渠成!”
第200章 与朱熹的辩论() 
陈亮见朱熹圣人也没有好的法子,立刻想到自己的好基友辛弃疾。
辛弃疾是北方人,自己是南方人;北方诸多边塞,自己不曾去过,自己无法领会,但他一定可以,或许南北互补,能悟出这‘补天诀’。

赵旭这才渐渐明白前因后果,想起柳叔叔所言,陈同甫是在前往辛大人的会面的途中被刺杀,而缘由就是补天诀!
登时明白过来:
“这是陈亮和辛弃疾大人的执念。由于刺客刺杀,两人终于没有见上一面,辛大人和他必定抱憾终身,所以死后这执念仍然留在世间。”
他们的执念只需要彼此见上一面,这又何难?
老子我可是金牌刺客呀,想杀我,那可没有这么容易!
想到这里,心情轻松许多,不就是跑到上饶一趟,见辛大人吗?小意思!
他取出手机探查了这陈亮修为,半步谋神,哇,好一位智谋无双的人物!
可惜武功心法仍是自己的,心中一凉,怪不得被杀手杀了,原来武道并不强。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自己多了一个特殊技能:一定几率促发特技‘激流勇进’;击杀比自己修为高的人,十二时辰内攻防真元增加1成。
正考虑着怎么使用这特技,这时候,有人报,朱熹圣人和周必大两位圣人求见。
“圣人朱熹?莫非他已经寻到法子帮助我悟道了,这可好了,兴许连辛大人都不需见了,这趟精神之旅倒是轻松。”
登时喜出望外,大踏步走了出去。
路上想着另外一个圣人:“周必大是谁?搜寻了一下记忆,惊道:
“原来也是个圣人!陈亮对周必大评价很高呀,真正的贤者,道德完人,半步圣人,大宋的贤相,称他为‘立朝刚正,九流七略,靡不究通’。
我靠,又不是玄幻小说,怎么这么快就圣人遍地走了?”
一边想着,一边出去迎接,见大厅外面站着两个老者,其中一人长得很像学者,另一人却是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野鹤。
他想了一会儿,认出学者的是朱熹,另外一位自然是周必大。
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笑道:“晚辈同甫拜见两位圣人。”
学者模样老者拉住他,朝清瘦老者道:“子充(周必大的字),待老夫来介绍,这位是陈同甫。”
周必大挥挥手道:“元晦(朱熹的字),无需介绍。同甫早已经名动京师,七年前你们两个在书院‘论道石’上辩论“王霸义利’,老夫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赵旭呵呵一笑,仔细看了朱熹一眼,心道:“原来朱熹长这副模样,这么文弱斯文,是不是考虑替前世千千万万女同胞打他三拳?”
再看第二眼,发觉他眼神深邃无比,宛如无穷虚空一般,暗暗发怵:
“奶奶的,忘了这个位面,这些读书人可不简单。这朱熹可是圣人之身,似乎还是书院的院长,自己肯定打不过他。罢了,还是先向他请教‘悟道心得’吧。”
当下问道:“大圣人驾临,想必是告诉晚辈,这几日的悟道心得吧?”
“哪里,哪里?”朱熹呵呵笑道:“同甫的心法穷究天机,元晦可没有这个天赋。”
“大圣人可是无所不能的圣人呀!”虽然他现在已经是那个胆大妄为的陈同甫,但赵旭骨子里还是带着对圣人的盲目崇拜心理。
朱熹脸上生花,哈哈大笑道:“能被同甫如此夸奖,元晦此生足矣!”
复又叹气道:
“老夫惭愧得很,苦思数宿,仍是未能领悟其中的奥妙。细细想来,老夫一生追求‘格物悟道’,与同甫所悟‘实务之道’大不相同,恐怕帮不上元晦了。”
见赵旭脸上失望,神秘笑道:“恭喜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